工作一天能走三万步 重庆“轨交活地图”是这样炼成的

匿名 2020-12-04 15:56 阅读 1000+

重庆两路口站1号口通往哪儿,牛角沱站哪个出口离环球广场更近……这些平日里比较容易忽略的轨道交通信息,对夏鹏来说简直滚瓜烂熟。难道,这位曾被同事称作“轨交活地图”的轨道螺丝钉,真有那么好的记忆?其实,并不是。这些记忆“秘密”,得从他“每天两三万步”说起。

曾获得轨道“活地图”等奖项

“前几年的我,的确是一张轨道交通活地图。”谈起自己的记忆力,31岁夏鹏这样说道,“我进入重庆轨道集团工作8年了,才来的一两年里,同事们都这样叫我。”

“活地图”并不只是外号,还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肯定。记者了解到,他才进入轨道集团从事的是站务安全员工作,不仅熟知车站,就连任意两个车站间运行的大致时间、票价以及周边的标志性建筑都清楚,他还凭借自己的记忆力,获得过轨道集团安检比武、消防比武、活地图知识竞赛、运营岗位技能竞赛、劳动技能竞赛一等奖。

“或许,很多人觉得是我记忆力好,但并不仅仅如此。”夏鹏回忆,“我喜欢这份工作,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学到更多知识。于是,经常主动参加集团组织的各项技能比赛,熟读牢记了许多相关知识,参加的比赛越多,记忆的内容越多,所以对当时开通站点都非常熟悉,活地图称号也是这样来的。”

为了记忆这些内容,哪怕上班累了,回到家的他也定会抽出时间业务知识书籍,一遍、两遍……不停地翻看阅读,这些知识点理解牢记在心中。

每天行走两三万步巡站

“2016年,我从一名站务安全员晋升成为了一名车站值班员,2018年晋升为值班站长。在我看来,每个人的记忆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看对待事情的喜好和态度不同罢了。”夏鹏这样解释。

随着轨道交通线网车站的不断延伸发展以及自身工作岗位性质变化,如今的夏鹏虽然不再像此前“活地图”一般熟记轨道交通每个车站的站点信息,但曾经记忆的内容,也并没有遗忘,像“两路口站1号出口步行到宋庆龄旧居陈列馆最近”“牛角沱站4号出口离环球广场最近”等内容,仍然可以脱口而出。

夏鹏说,好记忆是需要“像背书一样”的努力以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2018年12月28日,10号线重庆北站南广场站正式投用,可与环线、3号线三线换乘。“就在前一天,我才调过来,压力比较大,为了能快速了解站点及其周边的各项情况,我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巡站、通过行走可以了解班组员工岗上状态、车站客流动态走向以及各线路之间换乘情况等等,开站初期,南广场的值班站长基本上每天步行步数都在三万步左右。”

“用这样的步子,丈量重庆北站南广场站62000平方米的每一寸土地。如今的我,可是最为忙碌车站——重庆北站南广场站的一张‘活地图’。”他还形容,“即便拍摄一个小角落,我也能认出照片中的地方是重庆北站南广场站的哪儿。能推荐给你一条最快最近的换乘线路。”

夏鹏(左)被称为活地图,工作总是认真勤恳善于总结

上班路上的四十分钟很重要

“对于我来说,工作中的好记忆是需要不断总结和学习,才可以达到的。”夏鹏说,自从来到重庆北站南广场站工作,他很善于总结。

在夏鹏看来,他的上班路上的四十分钟很重要,是个很好的总结自己的时间,“一路上,我会利用乘坐轨道交通的四十分钟时间,打开工作软件提前整理工作重点,并在班前会上将分解的工作重点传达下去。”除此,回到家,即使休息时间,他也会习惯性关注着工作的动态信息。

他也很善于总结人员安排。“比如,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较强的员工,我会安排在重点岗位上,服务意识好的员工,我会安排在站厅引导岗位上,用这样的安排,更好保证车站安全、优质的客运服务。”

“或许不少人接到通知等信息后,都会直接转给其他人,但我会先解读,再总结成几条重点,这样大家记忆也会深刻和方便许多。”夏鹏这样说,要想拥有好记忆,这样的一些工作特点不能少。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新闻记者 张月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