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成为发展主流,多地参与竞争!

大山房子俱乐部 2020-07-14 09:47 阅读 4000+

  最近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喧嚣日上。

  7月10日,西南边陲省会昆明,正式宣布加入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从而让本轮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城市个数增加到了15个:

  “昆明、南京沈阳大连、青岛、济南、哈尔滨、厦门、深圳、杭州、福州、合肥、长沙、南昌、乌鲁木齐”

  7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甚至直接宣布南京已经获得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名额,《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即将公布。

  

  那么为什么各大城市如此热衷于竞争“国家中心城市”呢?

  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国内外局势演变背景和国家政策导向,总结起来主要就是两大原因,让各大城市不得不“入局”。

【1】“增量”红利消失“存量”竞争出现城市竞争进入“零和博弈”

  中国城市化发展从“增量”红利转向“存量”竞争,城市竞争进入“零和博弈”,一座城市的崛起,意味着另外一座城市的没落。

  在过去20年,中国城市化发展是一个增量红利激发的过程,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繁荣的出口经济刺激了加工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大量农民工开始蜂拥进城,又给城市的房地产和地方财政带来天量的财富。

  各大城市都享受到了“全球化资本”和“劳动力人口”高速增长的红利。

  

  

  但是情况从2018年开始出现“惊天逆转”,逆全球化的到来,中美摩擦加剧,出口经济增长动力消减,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农民工新增进城数量大规模萎缩,城市人口中只有白领才能留得下来了。

  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内循环”发展,各大城市的内部竞争开始风起云涌,“抢人才,抢钱,抢地盘”的“三抢”成为了城市竞争的标配。

  一句话总结,你不抢别人的,别人就要抢你的,未来的中国城市竞争,已经进入“零和博弈”:一个城市的崛起,必然导致另外一个城市的没落。

  这种城市竞争之间的“零和博弈”在核心三大城市群具有明显表现:

【2】京津冀城市群的“零和博弈”北京严控,河北奋起,天津没落

  京津冀地区的早期发展格局,是一个北京独大的时期。

  尤其是随着奥运效应的叠加,北京城市发展迅速强势崛起,“北京欢迎你”的直接结果,就是虹吸了河北和天津,造成了京津冀之间巨大的发展落差。

  2019年北京的GDP已经超过了整个河北省,比两个天津的GDP规模还要大:相当于京津冀地区,北京占40%,河北占40%,天津占20%。

  

  随后北京出现“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控制”,雄安新区和通州城市副中心的“两翼”开始崛起,天津的城市地位在京津冀中再次沦为“背影”。

  天津在京津冀城市竞争的“零和博弈”中,始终处于“弱势”,如果再不放开手脚“开抢”,城市竞争力必将逐渐没落。

  天津必须要意识到,这已经是一个“你死我活”的年代了。

  

【3】长三角城市群“零和博弈”上海严控,杭州崛起,南京沦为第二个天津

  在长三角地区,城市竞争的“零和博弈”同样非常激烈,最为直接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南京和杭州这两大城市。

  在2015年之前,长三角的新增人口大量被上海“虹吸”,杭州和南京的常住人口增长非常缓慢,这个时期是上海独大的发展年代。

  所以在2015年之前,杭州和南京都生活在上海这个巨人的阴影之下。

  

  但是在2015年以后,上海开始有意识的控制人口规模,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同时进入“腾笼换鸟”的关键时期,给新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杭州和南京两个城市开始“抢跑”,很显然南京“输了”。

  2015年以后两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长开始出现明显分化:杭州已经牢牢占据了长三角“老二”的位置,并对南京形成了“虹吸”。

  2019年杭州的常住人口增长居然高达55万人,而南京的常住人口却仅有6.3万,比2018年的10万人还要少,南京已经沦为长三角的“天津”。

  南京必须奋起直追,而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就是最好的机会:南京一旦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就可以形成对杭州的“降维”打击。

  一场没有硝烟的“抢夺”大战已经在长三角地区打响。

  

【3】粤港澳大湾区的“零和博弈”深港强势,广州是最大的“男二号”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粤港澳地区。

  未来粤港澳地区将会形成两个“零和博弈”战局:广深的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和“港澳”的特别行政区竞争,尤其是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的竞争,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变局。

  

  在过去20年,借助对外经济的强势红利,“香港+深圳”这两个双子星城市牢牢掌控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主动权:深圳GDP2.8万亿,香港GDP2.7万亿,合计占到粤港澳大湾区的50%

  香港成为了“全球金融中心”,深圳则成为了“产业中心及科技中心”,可见深港在粤港澳地区其实是一气连枝,一支独大。

  而广州则逐渐沦为了“枢纽中心”,其实定位就是粤港澳的“天津”,被深港两地牢牢压在身下,苟延残喘,在区域大幕中充其量只是一个“男二号”。

  但是2020年“渔村”的局势忽然急剧动荡,给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格局演变带来了巨大的变数,深港的一支独大地位还能坚持下去吗?

  深圳本次也加入了“国家中心城市”的竞选行列,很显然深圳也看到了未来的变数,只有争取到“国家中心城市”,才能长期保持对广州的优势碾压。

  未来澳门+珠海+广州的珠江西岸,是否能够在内循环经济中,得以替代东岸的“深港”,这是粤港澳地区最大的变数。

  综合来看,高达15城的“国家中心城市”惨烈竞争,它的背后意味深长:不仅意味着国家资金、政策、土地资源的大量倾斜,同时也代表着城市竞争开始进入了“零和博弈”。

  一个城市的持续壮大发展,只能以另外一个城市的没落作为代价,这就是“零和博弈”最大的惨烈之处。

  城市群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城市群内部的城市都会崛起,相反竞争最激烈的首先就是来自于城市群的内部。

  京津冀的天津,长三角的南京,粤港澳的广州,都正在逐渐沦为城市群发展的“配角”,如何抓住新时期的变化,更加大胆“抢人,抢钱,抢地盘”,才能真正逆转命运。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