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割肉,终于开始了

匿名 2020-12-04 02:09 阅读 1000+

文 | 白羊

要说“双十一”最大的亮点,既不是几大电商巨头的百亿补贴和再创历史新高的GMV,也不是网红直播带货,而是开发商放弃往年对“双十一”爱理不理的姿态,全力“参战”。

今年“双十一”,京东一次联合超过200家开发商,如某TOP3巨头京津冀区域在京东上全场低至64折,总投放超过6000套特惠房源,号称优惠总额超过3亿元,部分新房全款更是打骨折(5折)。

苏宁则与另一TOP3巨头全面联手,上架800个楼盘近万套房源,其中特价房1111套,打出“每日秒杀一百套特价房,最高优惠超百万”的slogan。

当然阿里也没闲着,今年选择联合乐居等企业,首次上线新房交易,推出万套特价房源,普通买房人最关注的学区房、地铁房全都有的卖。

此外,还有某科、某创、某利、某湖等TOP10房企们纷纷下场,或是联合电商,或是通过自有平台大力促销,跑量态度坚决,给出的优惠实在。

“双十一”本是一个日用消费品的网络购物狂欢节,房子的投资属性及买卖交易的复杂性似乎也与这个节日格格不入,如互联网卖房已被喊了近10年,不过一直不温不火。

但今年“双十一”,房企热情格外高涨,纷纷割肉出货,愣是把房子玩成了消费品。

何也?原因至少有两点

其一,当下房企的资金链普遍很紧张,迫切需要通过降价抛售回笼资金,否则,会因资金链随时会断裂而死。

如今年以来已有400多家房企倒闭,五洲国际、新光集团、银亿集团、三盛宏业等还算有些实力的中小房企,一个接一个陷入资金链危机。项目停工,合作方收不回账,员工买的公司理财产品无法兑付,老板痛哭的场面,不断上演。即便是那些实力较强的TOP20房企,也不得不断腕求生,卖项目卖股权,只为熬过这个冬天。

而此次,房企只所以千方百计地向销售要资金,而不是像前几轮调控时那些,捂盘、抱团,保持价格稳定,然后静等春天来临,是因为他们过冬的“粮草”(融资)被上面断了。

今年以来,私募、信托等一扇扇融资的大门被关上,银行贷款也不好借。不仅借钱难,就算借到也很贵。今年前9个月,房企新增债券类融资成本较2018年上升0.50个百分点,境外债券融资成本较2018年增长0.86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房企还债高峰正在来临。克而瑞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发行的那一大批公司债及中期票据,今年进入偿债高峰,下半年到期债券为1706亿元,明后年偿债压力还将进一步上升。

所以,在融资渠道被严防死守,融资压力山大的情况下。不论是大房企,还是小房企,都开始回到最原始模式,拼命冲销售,保回款。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今年前三季度,不少房企的销售业绩也还不错。其实这恰是促销跑量的结果。

其二,房地产行业结构性拐点已至,看清局势的巨头们开始放弃幻想,为了活下去,不顾一切地收割市场,抢夺本属于友商们的蛋糕。

若说第一点是近忧,那这一条无疑就是远虑。

除了有形之手的干预外,如今楼市的天花板也越发明显。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4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小幅下降4%。其中,4个一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0%;18个二线城市环比小幅下降4%;18个三四线城市下降3%。

近日某TOP4房企大佬公开表示,房地产行业正在由增量进入存量时代,十五六万亿的市场规模将保持很多年。

过去增量时代,每遇调控,房企们大都还能保持矜持和默契,不会大规模、大范围降价破坏市场规矩,通过小范围降价和融资在保证现金流稳定情况,静等春天来临,收割市场,攫取丰厚利润。

但显然,现在这种逻辑已不成立。像过去一样“抱团”已不可持续,未来分化将会更加明显。房企要想发展就不能再一团和气,必须要抢夺本属于同行的蛋糕,而且越是行情不好的时候,越要下手快、抢的凶。

黄奇帆说,未来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数量会减少三分之二以上。如今这场关乎存亡的大逃杀已开始上演。

当大品牌房企们一个个都放下身段时,意味着它们已经觉悟,并开始抢跑了。而那些后知后觉、被抛在后面的房企,最后怕是连保命的底牌都没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大型房企不再执着于赚尽最后一个铜板,把房子当成消费品卖时,购房者捡漏(便宜)的机会也就来了。

当然,若双十一来不及下手,也没什么。因为到年底,房企割起肉来会更狠。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