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成交316亿,土地市场回暖,房价基本见底了

匿名 2020-12-03 03:07 阅读 1000+

就在昨天,北京一次性成交了12宗地块,这是单日成交宗地数量的新纪录。

12宗地块,收入316亿。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丰台花乡白盆窑的两宗地块。

2017年这两宗地块曾以共有产权房地块挂牌出让,但最终流拍。

今年,这两宗地块底价由92亿上涨至102亿,最终成交价在126亿,溢价率在26%左右。

这次土拍虽然溢价率不算高,但热度比之前高了不少,从共有产权房到商品房,价格更贵,房企却更愿意拿,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因为符合购房资格的人更多;

二是价格虽然更贵但利润空间却更大。此前共有产权房均价仅为43000元/平米,而转为限竞商品房后,未来住宅的均价为67702元/平米,最高价格均为71087元/平米。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最高价格达到了7.1万元/平米,但周边四环外在售的项目,均价都超过了8万元/平米,不出意外的话,这个100%产权的项目上市后依然不愁销售。

​纵观这12宗地块,只有大兴区采育镇的一宗地块溢价率接近50%,其他地块溢价率均在25%左右。

最近这一两个月,京城房企的人事变动十分频繁,直接原因是销售严重不及预期,而导致销售不及预期的正是强力调控,当前房企融资成本不断提高,房贷利率保持上升,连鸡肋的公积金都收紧了。

实际上,整个2018年,北京的土地市场都是比较冷的,开年第一次土拍就遭遇了流拍,截至到昨天的这次土拍,全年1000公顷的住宅用地出让计划完成率仅为35%,按照目前的节奏,肯定完成不了的。而200公顷的共有产权房用地出让计划,现在来看也必然要缩水了。

共有产权房是个好东西,地方城市没损失,刚需也买得起,但留给开发商的可操作空间实在是太小了,开发商不买账,土地变不成房子。

土地的放量,未来住宅供应也不会有问题。而且当前房地产调控已经将炒房客压迫到了角落里,当前房地产主要靠自住需求支撑,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的趋于稳定,成交量会趋于走高。

从宏观经济形势的角度来说,明年会是转型以来最难的一年,各种指标会更难看,今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基建重新扛起了增长的重担,这些都需要资金的,即便是北京这种城市,也不例外。调控存在继续渐进式放松的可能。

这次土拍,除了共有产权房地块变更为商品房地块,连7090政策也有所松动,目前就是一个:稳定房企的预期,要让他们敢于拿地。很显然,现在政策向市场妥协了。

年底的集中出让,最终的地块属性以及成交价格,最终都是要作用到房价上。现在来看,京城的房价基本触底了,这类土地出让得越多,未来房价越稳定。

调控到现在,从市场主体的预期来看,包括房企和购房者,我们越来越难看到更多加码的信号,调控不加码,信心就会聚集,最初是横盘,随后是回暖。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