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房价涨了但生活却毫无改善?

匿名 2020-12-02 14:53 阅读 1000+

房价涨了,按说就该过上好的生活;道理似乎没差,没有赶上08年抄底的人,在2016年终于出手了,都说“信牛刀,住牛棚”,如今跟风买了房,虽然比牛棚舒服很多,但生活并没有改观,也没有看到奔驰宝马,更没有那种“买两碗豆浆喝一碗扔一碗”的“壕”气。相反,因为高额月供,自己的生活反而更加窘迫。

看看新闻,发现下面评论鼓吹买房的,大多是“我一个朋友如何如何”的论调,丝毫不具有说服力;他们的说法不过是,谁谁在十几年前买了套房,当时才1200一平,现在都8万一平了——问题是,十几年前能买起1200一平米的房子,并非等闲之辈;不信可以去查查当时的工资水平,或者看看丁聪老师的漫画:

也就是说,房子并非普遍观念中的“摇钱树”,它不过只是个“储蓄罐”罢了。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化三十年中,大部分时候是政策市,加上大水漫灌,房子这个“储蓄罐”还是比较能抗住通胀的。

但如今时代不一样,财富的逻辑也变了;大水漫灌变滴灌,房产的溢价也不再明显。对于个体投资者来说,房价的涨幅别说跑赢通胀了,先跑赢利率再说吧。买房卖房的实际收益,是买房差价减去资金沉淀、减去机会成本、减去精力,在一些城市还要考虑摇号中签率。最后算算,充其量打平通胀,这还是在漫长的等待后,可以顺利地进行交易之后的事情了。问题是,这一波楼市的疯狂过后,下一次会在什么时候呢?炒房客开始离场,房价完成10%-15%的回落,差价还能剩下多少?更何况一些城市房价开始呈现“腰斩”的趋势,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盈利的问题,更是回本的问题。

个人盲目投资房地产,带来的第二个大问题是家庭债务已逼近极限。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经超过美国当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而且,这个数据仅仅是公开的数据,加上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等,估计实际家庭债务收入比,要更高一些。

家庭负债率高,对现金流的侵蚀就十分明显,直接传导到经济活动,就是消费被抑制。消费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现在这匹马也跑不动了。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已经由2011年20%下降至2018年6月份的9%。如果说之前中国人是有钱不敢花、有钱舍不得花,那么现在恐怕是没钱可花,都去买房了。

房价是涨了,一,可能没有人买;二,即便在账面上赚了钱,经济整体形势差了,人民币实际购买力降低了,个人的财富还是没有增加。我们要知道,财富不是以数字多少衡量的,而是以换取实际商品和服务的能力来衡量的;财富的增长也不仅仅靠数字,委内瑞拉不就是个极端的例子吗?账面上看,人人都是亿万富翁,可是扛着一麻袋钱,只能买一袋面包。

买不买房,怎么买房,在哪买房,这都是学问;并非简单跟风就可以像别人那样获取大量财富,更何况,那些声称“买房致富”的人,背后都做了多少功课,付出了多少劳动,就不为人知了。你看一些大城市的土著,通过拆迁致富,却不看土著的父辈是如何通过一辈子的劳动获取了不动产;所以,如果没有买房的你,请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月供超过月收入40%的情况下,还是先缓缓吧;如果已经买了房,辛苦还贷的你,就想想自己的后代可能会享受到房产的红利吧;如果已经是高净值人群的你,还在为要不要在多买一套房而犹豫,看看当下的市场吧,都这么有钱了,咋还摆脱不了韭菜的命呢?

本文原创,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房产投资炼金术》课程导师,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