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全力打造大湾区国际交通枢纽

羊城晚报 2020-09-08 00:48 阅读 1000+

深圳海陆空铁四通八达,大交通网络已然成型,一小时城际交通圈启动建设,推进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港口集装箱货运吞吐量位列全球第四,邮轮旅客接待量居全国前四名,对标东京、纽约等国际湾区,剑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新能源+智慧公交全国第一

1993年6月的一天清晨,谢笑玲登上了27路公交车,握上了方向盘,向罗湖区委方向开去。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开就是接近三十年。

从当年帆布连接通道的老式公交车,到现在配备倒车雷达GPS定位系统的纯电动车,从27路、307路、19路到41路公交车,谢笑玲,这位深圳第一代公交车女司机,以车轮丈量特区,以行驶200万公里的总记录,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历史变迁。

谢笑玲的经历,只是众多公交人的一个缩影,时至今日,深圳新能源公交和智慧公交均位居全国第一。

2017年年底,深圳市纯电动公交车达16359辆,实现纯电动化,实现专营公交100%纯电动化,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应用规模最大、车型最齐的城市。深圳本市出租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化。

除了新能源公交,深圳在智慧公交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8月,全国首个全线5G智慧公交车队上路!全国首个5G公交场站投入使用。

2019年8月16日,深圳巴士集团在莲花山公交总站举行“5G引领智慧公交”启动仪式,在“三八红旗车队”10路、14路投入50辆5G智慧公交车,打造出全国首个全线5G智慧公交车队,莲花山公交总站由此成为全国首个5G公交场站。市民搭乘这两路公交车就能体验到极速的5G网络。

打造一小时城际交通圈

深圳的大交通建设远不止市内公共交通,其目光早已投向周边城市圈。

深圳市住建局今年5月1日发布公告,对深大城际、深惠城际、深汕高铁、龙大城际、穗莞深城际5条轨道交通进行勘察设计总体总包标段招标。此举奠定了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的城际枢纽地位,实现深圳1小时可达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中心,2小时基本覆盖河源、汕尾等城市。

目前,动作最快的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已开展初步设计。广东省发改委近日在回应网友时明确表示,支持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等跨市项目规划建设工作。这意味着,深圳一小时城际轨道规划建设已经启动,进入城际铁路全面建设时代。

此前,深大城际、深惠城际、深汕高铁等五条轨道交通已于今年3月20日完成工可研合同签约,全面启动设计工作。签约项目总长约410公里,投资约2018亿元。据介绍,此次签约也标志着深圳市主导建设的5条城际线路6个项目的设计工作全面启动。

而在国家铁路(高铁)建设方面,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等规划,深圳市共有5个对外通道方向,形成“南北终到、东西贯通”高速铁路布局。往东方向有厦深铁路、深汕铁路,往东北方向有赣深铁路,往北方向有广深港客专、规划广深第二高铁,往西北方向有深南、深肇铁路,往西南方向有深茂铁路。目前,广深港客专、厦深铁路已建成开通,赣深铁路塘厦至深圳北站工程(联络线)已开工建设,赣深铁路西丽至光明城工程(主线)、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工程和深汕铁路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对于未来愿景,深圳如此诠释:将全面实现深圳国家铁路枢纽城市定位。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进一步完善深圳往南宁、贵阳、福建等方向铁路通道。

大空港瞄准国际化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机场开通的国际航线越来越多。2019年年底,深圳机场客货运通航国内外城市198个(国内126个、国际68个、地区4个),其中客运通航城市190个(国内126个、国际60个、地区4个),货运通航城市38个(国内19个、国际18个、地区1个)。截至2020年7月,机场航班起降已恢复至疫情前的九成,其中最高单日航班已逾1000架次。

2019年,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5293.2万人次,同比增长7.3%,位居全国第五。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525.5万人次,同比增长32.9%;年货邮吞吐量128.3万吨,同比增长5.3%,位居全国第四;年飞机起降37万架次,同比增长4%,位居全国第五。

深圳机场城市候机楼已具备集群规模,深圳机场在深圳、香港、广州、东莞、惠州、中山、佛山珠海和河源9座城市共设立了34座城市候机楼。未来,深圳机场还将继续在周边城市设立更多的城市候机楼。

港口以及航运表现更加出色,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港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靠泊港,是珠三角最重要的贸易门户。

2019年深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58亿吨,同比增长2.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576.91万标箱,同比增长0.13%,位列全球集装箱港口第四位。

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深圳港开通国际班轮航线219条,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300多个港口,形成了完善的航运网络。邮轮经济成为港口发展新亮点,蛇口游轮母港于2016年开港,建成22万吨级的邮轮泊位、10万吨级邮轮泊位及1万吨级客货滚装泊位各1个,800吨级高速客轮泊位12个。2019年邮轮靠离泊97艘次,接待邮轮旅客36.7万人,高速客船57043个航班,邮轮旅客接待量居全国前四名。

定位国际性 综合交通枢纽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之一,大交通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它对标东京、纽约等国际湾区,构建辐射国际国内、联通大湾区、融合都市圈的全方位立体化对外战略通道体系,全面提升市域大通道承载能力,强化与欧美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国际腹地联系,拓展往成渝、北部湾、长江中游、海峡西岸、长三角等国内腹地范围,携手香港,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共建大湾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相关链接

打造湾区枢纽 力推四大举措

●综合施策推进深圳港建设,支撑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继续强化香港、深圳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创新粤港澳港口物流、航运服务合作新模式,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推进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共建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进一步强化深圳机场国际功能,与香港、广州机场协同发展,建设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加快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和卫星厅建设,启动T4航站楼规划建设。完善国际客货航空服务网络,扩大深圳机场国际航权配额,增开欧美、澳洲航线,新开“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节点城市的国际航线。

●完善深圳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提升大湾区对外辐射能级。全面推进国家公铁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深茂铁路、赣深高铁建设,在深圳形成“五主四辅”铁路枢纽体系。加快深中通道及配套联络线、深茂铁路过江通道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跨珠江口通道体系。

●促进大湾区客货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全方位衔接。研究利用广深港客专开行城际列车,服务于深港都市圈的通勤需求。建设港深联动、开放共享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提升粤港澳现代物流国际竞争力。建立大湾区数据交通数据共享机制,形成湾区层面的运输服务信息化平台。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