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深圳地均GDP是上海2.4倍、广州4倍、北京6.6倍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0-03-04 21:55 阅读 909

(来源:深圳主义)

01.

深圳的骄傲

从经济总量来看,深圳赶超上海和北京比较困难,但是地均GDP的巨大优势让深圳一直非常傲娇。

深圳是唯一一个地均GDP超过10亿大关的城市:地均GDP是上海的2.4倍、广州的4倍、北京的6.6倍。

这一数据经常被政府部门、学者和媒体引用。但我们想进一步思考:

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产出水平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这个差异是否真实地反映四大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

首先我们很容易想到四个城市存在较大的面积差异:

面积最大的北京,辖区16412平方公里,是深圳的8倍多。除深圳外最小的上海,面积也有6340平方公里,是深圳的三倍多。

进一步观察可以得到一个规律:辖区面积越大,地均GDP越低。

这给我们一个提醒:也许泛泛而谈整个城市的地均GDP是不够的。不如我们打开城市这个“黑匣子”,进到城市内部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我们发现,城区间的地均GDP差异非常大:产出最高的是产出最低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

上海:

最高静安区113亿元/平方公里,最低崇明区0.25亿元/平方公里,前者是后者的452倍。

北京:

最高西城区83亿元亿元/平方公里,最低延庆区0.08亿元/平方公里,前者是后者的1037倍。

广州:

最高越秀区96亿元/平方公里,最低从化区0.21亿元/平方公里,前者是后者的457倍。

深圳:

1、最高福田区50亿元/平方公里,最低大鹏新区1亿元/平方公里,前者是后者的50倍(不考虑深汕合作区)。

2、最高福田区50亿元/平方公里,最低深汕合作区0.11亿元/平方公里,前者是后者的454倍(考虑深汕合作区)。

相对而言,深圳城区差异最小(50倍)(不考虑深汕),上海和广州城区差异非常接近(450倍+),北京城区差异最大(1037倍)。

很显然,城市面积越大,城区差距也越大。一个城市必然有中心城区,有郊区。城市越大,产出水平较低的郊区占比越高,因此地均GDP相应下降。  

我们进一步设想:

如果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面积差不多的话,四个城市的产出水平又将如何?还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吗?         

也就是说,我们消除城市面积差异再来测算对均产出水平可能更合理。我们通过举三个例子来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上海崇明区,也就是崇明岛,面积1411平方公里,相当于深圳的70%,GDP只有372亿元,地均产出0.25亿元/平方公里。

北京延庆区,面积1994平方公里(73%为山区),相当于一个深圳,GDP152亿元,地均产出0.08亿元/平方公里。

广州从化区,面积1975平方公里(主要为农村),相当于一个深圳,GDP417亿元,地均产出0.21亿元/平方公里。

把这些区域纳入到整个城市产出水平计算,不能真实反映出城市的发展水平。

02.

裁剪法测评地均产出水平

怎么做比较合理?

我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姑且称之为“裁剪法”。就是我们把北上广这个城市裁剪到和深圳面积差不多的水平,然后再来比较四大城市的产出水平。

这样做的合理之处可以参考欧美。比如纽约,就有大纽约和小纽约之分。大纽约就是纽约都会区,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小纽约则是纽约市,才1214平方公里。东京同样有大东京和小东京之分。大东京即东京都市圈,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小东京则是东京都,面积2188平方公里。

因此我们可以裁出一个“小上海”、“小北京”和“小广州”,来和“小深圳”比较。

如何裁剪?首先,肯定要以行政区为单位(行政区才有比较准确的GDP和土地面积两个数据)。保留和裁掉哪些行政区?我们按照优选原则,把每个城市最精华也就是产出水平最高的行政区保留下来,一直到保留下来的行政区面积和接近深圳土地面积为止。

具体做法是把每个城市内的行政区做地均GDP排名,然后从高到低叠加到面积和深圳差不多,然后再计算这一部分面积的地均产出水平。

 上海:

地均产值前9名城区面积之和1872平方公里,GDP23376亿元,地均GDP12.49亿元。

北京:

地均产值前7名城区面积之和2406平方公里,GDP23242亿元,地均GDP9.66亿元。

广州:

地均产值前7名城区面积之和1708平方公里,GDP18500亿元,地均GDP10.83亿元。

深圳:

地均产值前10名城区面积之和1986平方公里,GDP24168亿元,地均GDP12.17亿元。

这样一看,四个城市差异明显缩小,而且排名也发生变化:

深圳地均GDP是上海的0.97倍,广州的1.12倍,北京的1.26倍。

这样做,深圳有点吃亏。其他城市都是拿出产出最高的城区来和深圳比,也就说最佳状态与深圳Pk。这样比深圳落后上海,但更合理的结果是深圳仍排在第一、会高出上海一些。

但总体来说,这个数据还是比较真实地反映四大一线城市的真实产出水平。

对照GDP总量排名第五、第六的重庆和苏州,更能进一步证实四大一线城市绝非浪得虚名:

苏州可比地均GDP仅仅相当于四大一线城市的一半,重庆则更低一些。

从这一比较来看,苏州经济的集聚度和质量比重庆要更好一些。

网红城市杭州如果按照全市16590平方公里计算,地均GDP0.08亿元/平方公里,产出水平并不高。

如果参考可比城区面积来看,杭州地均GDP4.35亿元/平方公里,高于重庆,接近苏州,与四大一线城市则还有较大差距。

注:阿里巴巴总部在余杭区

03.

深圳“扩容”又如何?

还有许多人会这么想:假如深圳有上海、广州那么大,深圳经济总量超过它们不知道多少了!用数学表达为:

深圳潜在GDP总量:

深圳地均GDP*上海面积=12.17亿元/平方公里*6340平方公里=77158亿元

如果这样,深圳的GDP是上海的2.4倍,位居全球第一。所以,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强烈呼吁深圳“扩容”。

不少深圳人有这一个判断,看起来也合情合理。但是,这样做犯了把经济表现简单外推的错误。

我们再回到深圳各区地均GDP水平这张表格:

即便不算深汕合作区,排在龙华之后的6个区地均产出水平低于平均,其中还包括龙岗和宝安两个大区。

我们假如给深圳“扩容”,也只能在比坪山、光明更外围的地方扩。这意味着,这些区域的地均产出水平将进一步下降,而这也同时意味着深圳地均水平的下滑。

我们先做最乐观的假设:“扩容”4350平方公里,面积达到上海水平。新增面积的平均产出水平达到坪山区水平(4.18亿元/平方公里),则可以增加18183亿元的GDP。

加上此前的24168亿元,则深圳“扩容”后的GDP达到42351亿元。

与上海的GDP为32680亿元相比,“扩容”到同等面积的深圳GDP为42351亿元,多出9671亿元,超出比例为30%。

而且,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了。所以,用“扩容”法算出深沪产出水平差异远不及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当然,也有人抬杠:你怎么知道给深圳4000多平方公里,就不能再造一个福田、南山呢?

任何一个城市的能级都是有限的,城市中心和高产出水平同样不可能无限复制。即便纽约这样全球数一数二的城市,也只有一个曼哈顿。

坪山、光明和福田、南山的差距将来一定会缩小,但在地均产出方面要超越后者,我的判断是不太可能。

04.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所谓“地均GDP:这个城市(深圳),把北京上海虐得"满地找牙”!”的说法并不靠谱!

写了这么长,其实也就是想纠正目前弥漫在深圳的一种过于乐观甚至自满的情绪。

从小渔村到现在的一线城市,深圳走到今天的确不容易。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盲目自信甚至到自恋。

我们的确有优势,但不要夸大我们的优势。尊重事实,尊重其他城市,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评估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

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深圳未来的路还很长。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