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大厦

晶报 2021-05-11 10:23 阅读 2000+

2010年,国贸大厦。叶伟民/摄

1982年, 国贸大厦正在打地基。何煌友/摄

1983年,建设中的国贸大厦。林江/摄

20世纪80年代,国贸大厦片区。钟国华/摄

它不只是一座建筑,不只是曾经的“深圳第一高楼”,它还是一个精神符号,因为,它是著名的“深圳速度”的起点。 “深圳速度”从这里出发,覆盖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深圳奇迹的代名词。

国贸大厦是“深圳经济特区的窗口”,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全票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新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深圳经济特区宣告诞生。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城市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深圳市委决定,在罗湖火车站附近建一座全国最高的大楼,作为外商进入国门的第一站。

1981年5月,国内37家集资单位第一次在深圳竹园宾馆召开筹建国贸大厦会议,集资单位包括了各省、市、自治区的办事处,各大兵种办事处以及部分央企。

1982年11月,由深物业集团作为甲方单位,中建三局作为施工单位承建的国贸大厦在罗湖破土动工。

1985年12月29日,国贸大厦竣工,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楼高53层约160米,总耗资人民币1.58亿元。连同周围几乎同期建设的国贸商住大厦、国贸商业大厦、天安国际大厦4栋大楼共计占地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成为当时中国最大、最时尚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国贸大厦在建设过程中,运用滑模新工艺,从第31层开始,持续以3天一层的速度盖楼。而当时,香港最快的盖楼速度是5天一层,美国是4天一层。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就在全国传开了。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创造了建筑史上的新纪录。此后,“三天一层楼”成为享誉中外的“深圳速度”的象征,常被用来形容速度特别快,效率非常高。

当时,高约160米的国贸大厦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素有“中华第一高楼”的美称。它创下了中国的数个“之最”:它是中国第一栋超高层建筑,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一直占据着“全国第一高楼”的位置;它是中国最早实行招标的建筑工程之一;它在国内率先大面积运用滑模施工,创下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建造最早、楼层最高、体量最大、定位最时尚、运作最成功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1987年,该工程荣获首届鲁班金像奖,次年又获国家银质奖。

1992年1月20日上午,邓小平同志到深圳国贸大厦参观,听取了深圳市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深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并作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国贸大厦至今已经接待过400多位中外政要。

自建成以来,它一直是深圳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深圳响亮的历史文化符号之一。2006年6月,国贸大厦荣获“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称号。2016年,国贸大厦更是荣获地域地标类“深圳文化名片”称号。它还入选深圳首批45处历史建筑,是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深圳速度的体现,改革开放的象征”。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