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新增50万人,你为什么选深圳?

匿名 2019-04-01 11:57 阅读 1000+

      日前,据广东省统计局消息,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7万,连续第四年达到百万级,超苏、鲁、浙之和。其中,珠三角九市常住人口增长合计150.45万,约占全省的85%。深圳更是以新增49.83万人的数量,高居珠三角九市首位。


      城市的繁荣、区域的发展“人气”是基础,也是优势,作为2018年常住人口增量“领跑”珠三角的深圳人口质量和结构如何?靠什么支撑?又正在释放哪些新动向?


      新增常住人口中应届生和各类人才占比近60%


      公开数据显示:近几年,北大毕业生很多选择了去深圳和上海,深圳更是成为吸纳北京大学毕业生第二多城市,2018年数据达472人,接近留京人数一半。


      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新增常住人口49.83万人,高居珠三角九市首位。




       在其背后,小编梳理近几年数据发现,人口持续净流入,可谓深圳近年来的一个显著特征。


      往前回溯,2011年以来,深圳的年度常住人口增量大约在9万人左右,2014年达到了15万,随后4年,常住人口增量都逼近或超过50万人。


      人口增长背后更是深圳人口结构的持续优化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全市新增常住人口中,应届大学生和各类人才达28.5万,占比近六成。


      而来自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接收应届毕业生10.8万人,同比增长7%,连续5年创新高。


      北京大学2018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8年广东是北大毕业生除北京外就业分布最多的地区。


      毕业离开北京的学生,很多人选择去了深圳和上海。和过去几年一样,深圳仍然是吸纳北京大学毕业生第二多的城市。


      归国留学生也出现井喷式增长。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新引进留学人员2.1万人,累计超12万人,其中2016年首次突破1万人,2017年同比增长74.2%,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


      平均27岁加速向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在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看来,深圳城市人口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年轻,一个是学理工科的大学生比例比较高。“这对深圳城市发展、创新城市建设都非常有利。”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底,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2.5岁,属于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而2015-2017年三年间,深圳引进的人才的平均年龄约为27岁,呈现出强大人口活力。




     与此同时,得益于深圳的产业吸引力,一大批来自于计算机、会计、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金融等专业领域创新人才也开始加速集聚。


     梳理近三年深圳引进人才火爆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等行业。


      而华为、腾讯、富士康、比亚迪、中兴通讯等总部型企业及大型企业更成为引才主力军。


      上述背景下,也使得深圳创新出现一个常被津津乐道的四个“90%”现象:90%以上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源于企业,90%以上专利发明出自企业。


      今年深圳各类人才专项资金达76.7亿元加码人才引进


      人才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创新人才数量不断增长,创新人才聚集愈发鲜明的背后,离不开近年来深圳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上的不遗余力。


      近年来,深圳始终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引才聚才质量,增强人才推动发展“源动力”。


      为人才喝彩、向人才致敬。每年的11月1日是《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法定的“人才日”,通过地方立法为人才设立专门的“节日”,是深圳着力在营造尊才爱才重才的人才环境上下苦功的折射和缩影。




      人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环境的竞争。2016年以来,深圳陆续出台实施“81条”人才新政、“十大人才工程”和人才工作条例等,构成了人才政策的“四梁八柱”。同时制定实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资助、博士后科研资助、“人才安居”、鹏城杰出人才奖、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奖等一系列人才配套措施。这些政策与措施,与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服务全过程。


      而眼下,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出台,深圳正进一步加码人才引进力度,不仅实现“人才引进业务秒批”办理全覆盖,2019年还将安排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人才安居工程等各类人才专项资金76.7亿元,同比增长43.6%,并进一步加大人才住房投入力度,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