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城市都在跌,但这些“妖城”却还在涨

深楼市 2019-11-19 19:06 阅读 2000+

最近,统计局公布了10月房价数据,其中,有一半的城市二手房下跌。

而10月刚好是楼市传统营销季“金九银十”的最后一月,同时又临近年底冷淡期,形同一整年的最后冲刺期。这次10月数据的出炉,相当于提前定调了今年楼市进入了“寒冬”行情。

“寒冬”究竟有多冷?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数据:

一半城市都在跌,但这些“妖城”却还在涨

新房方面,全国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为0.5%,同比上涨8.0%,相比上月分别下滑0.03个百分点和0.57个百分点。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降幅无关痛痒,那就大错特错!把数据摊开来看就会发现,自今年6月以来,无论是在环比还是同比上,70城价格指数都呈现一个明显的下滑趋势。

一半城市都在跌,但这些“妖城”却还在涨


但单单看新房价格是不够的的,众所周知,新房价格受政策影响大,加上很多城市存在结构性的市场差异,新房价格往往很难代表一个城市的真实价格。

能够真正反映市场真实行情的,只有二手房房价:

二手房方面,70个大中城市中,31个城市二手房环比上涨,35个城市环比下跌,占比一半。这是自2015年 3月以来,再次出现半数城市二手房价格下跌的现象。

并且截止到今年10月,已经连续5个月超过20座城市房价下跌。

一半城市都在跌,但这些“妖城”却还在涨


新房价格连续半年呈现趋势性下滑,二手房价格时隔4年再现半数城市价格下跌。

这一刻,楼市大势,再明显不过。

然而,在楼市整体“凉凉”的情况下,却有一些“妖股城市”逆势上涨。

一半城市都在跌,但这些“妖城”却还在涨

先来看看新房环比涨幅超过1%的城市:

一半城市都在跌,但这些“妖城”却还在涨

二手房环比涨幅超过1%的城市:

一半城市都在跌,但这些“妖城”却还在涨

可以看到,10月新房涨幅靠前的城市的多位于中西部城市,这些城市大多限购政策宽松,前期房价涨幅有限,城市轮动上涨效应显著:这些城市在热门二线城市相继熄火之后,迎来集体补涨。

而在二手房方面,城市轮动上涨效应有所减弱,涨幅超过1%的城市的数量大幅下降,但深圳最为特殊,是唯一上榜的一线城市。

广州郊区部分二手房出现降价行情的同时,深圳二手学区房首先迎来上涨,随后快速传导到普通二手房。至此,深圳已经正式进入到普涨的阶段,横盘的局面已经被打破。

尤其,在北上广城市房价普遍下调的同时,深圳部分板块部分区域迎来了10%左右的涨幅,而豪宅市场更是迎来了近30%的涨幅。究其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长期政策利好以及近期的豪宅税调整。

一半城市都在跌,但这些“妖城”却还在涨

前面说过,二手房市场是最能体现当下房地产的真实情况。因此,在上面的两个表格中,二手房环比涨幅超过1%的城市含金量更高,可以说,这些城市属于真正的“妖城”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妖城”值得投资吗?

一半城市都在跌,但这些“妖城”却还在涨

先放结论:除了深圳,其他都不值得。

首先,10月的二手房数据虽然重要,但是仅仅只是单月数据,要评判一个城市的整体行情,至少也有要连续三个月以上的涨幅,而其中,福州吉林、九江这些城市都不符合标准,这些城市更多的只是结构性上涨。

其次,哈尔滨唐山这两座城市的上涨,主要还是因为宽松的限购政策,同时还有自身城市的特性的原因。特别是哈尔滨,自带旅游特性,加上本身城市人口基础不小,房价迎来上涨倒是清理之中,但这种涨幅能否保持,并不确定。

最后,更重要的原因是,除了深圳,其余城市都是弱二三线城市,城市能级较低。同时这些城市都远离三大城市群,京津翼、长三角和粤港澳,无法受到城市群辐射,城市竞争能力偏弱,很难具备投资价值。

一半城市都在跌,但这些“妖城”却还在涨

有些人说,讲来讲去,最后只有一个深圳,谁不知道深圳最有价值,这和没说有什么区别?

没错,这些的确是正确的废话,但是这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听的楼市真相:这一刻的楼市寒冬,真正有价值,同时房价又不跌的城市少之又少,甚至已经少到手指头就可以数得出来。

如果你问我,现在哪个城市最有投资价值,深圳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额例子,甚至在这一刻,全国也只有深圳能够配得上这个名头。

因为深圳的涨幅,不仅看得见,还是基本确定的。原因老生常谈,深圳有稀缺的住宅用地、源源不断涌入的人口以及实力雄厚的产业基础,这些都是深圳房价保持上涨的动力。

除此之外,深圳还有超强的营商环境和一批具备超强商品化意识的业主,他们对政策利好的嗅觉是最敏感的,所以在818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及豪宅线取消后,深圳已经迎来一轮补涨了,业主反价的消息来得非常迅猛,这就是魔幻的深圳。

一半城市都在跌,但这些“妖城”却还在涨

不管你现在愿不愿意相信,市场就是已经开始涨起来了,而留给每个打算入手深圳的机会也不多了。

不过还好,深圳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城市,产业辐射强,人口外溢显著,同时又被广州和香港围绕,逐步形成了一个都市圈发展,再联动周边的东莞、惠州、佛山等城市,都市圈进一步扩大为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基于此正式提出。

但粤港澳大湾区也并非都有价值,他们彼此之间都有有梯队的,除深圳外的第一梯队,应该是广州,第二梯队是东莞、佛山、珠海、第三梯队是中山、惠州,第四梯队是江门、肇庆。按照这样的梯队去选筹布局,大概率才不会出错,不过第四梯队的城市,我不太看好。

有资金有实力的建议布局第一二梯队,再不济的也应该是第三梯队,把资金用对城市,才能实现资产最大化。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