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拟推行大学区,官方解读来了!依然积分入学,与北京摇号不同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1-08-06 04:16 阅读 1000+

近日,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条例》提出“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引发市民关注。

据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消息,深圳卫视《晚间报道》邀请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条例》研究和起草组成员熊义刚进行解读。

解读重点内容如下:

第一,深圳大学区的实施不会脱离“就近入学”的原则;

第二,深圳大学区仍然采取积分入学制,还是将学位与房产紧密绑定;

第二,大学区如果执行的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产与学位的“捆绑”;

第三,深圳大学区政策基础是“入学积分制”,与北京“摇号积分制”不同。

解读一:大学区学区供应从过去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变成了“一个萝卜N个坑”

“大学区制”即将周边3-4所学校所在的范围组合成一个“学区”,实行相对就近入学,家长可自愿在学区内为孩子报读2-3所学校,按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依次录取。

实际上,早在2015年1月,深圳市教育局就发布了《关于深圳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试行大学区招生制度。

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条例》研究和起草组成员熊义刚认为:大学区招生改革后,学区供应从过去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变成了“一个萝卜N个坑”,也就是说同一套学区房可能分到名校,也可能分到普通学校。

目前,深圳“大学区制”只是在各区条件成熟的地区进行试点,并未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实行。

而此次立法如果获得通过,无疑会加快深圳推行这一政策的脚步。同时,为了实现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征求意见稿》指出将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让优质教师资源在学区内流动,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解读二:如果大学区执行得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产与学位的“捆绑”

熊义刚表示,在制定方案的时候,特别强调的是教育资源智能化分配。首先,从立法层面释放大学区的信号,向全社会各界和市民传递深圳坚定落实“房住不炒”的决心;其次,如果大学区执行得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产与学位的“捆绑”,起到抑制作用。

解读三:深圳大学区政策基础是“入学积分制”,与北京“摇号积分制”不同

北京等地近年布局的多校划片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那么,深圳和北京在入学方式上有何不同?

熊义刚介绍:深圳大学区政策基础是入学积分制,按照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进行录取。而北京实行的是摇号积分制。两种政策各有优势:虽然积分入学还是将学位与房产紧密绑定,但相对来说,更为透明;摇号积分具有随机性,虽然弱化与房产的绑定,但也存在不透明风险。

解读四: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学区房”,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配置是后续改革的根本

对此,熊义刚认为,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学区房”上,关键是在解决义务教育均等化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没解决,那还会有其它的“筹码”出现,比如户籍、家庭财产、工作单位属性等。所以说,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配置是后续改革的根本。

解读五:“深圳模式”为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终极版本”,说法不妥

这次《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后,有媒体将这样的“深圳模式”评为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终极版本”。

在熊义刚看来,“终极版本”的说法是不妥的。在教育这条路上,深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确立“义务教育均等化”这一基本政策;其次,不把义务阶段教育当成“独木桥”、“敲门砖”,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有热情的事情,从而形成一个多元良序、人尽其才的社会,让教育回归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的本来目的。

(来源: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