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四五规划发布!前海扩区:打造深港国际金融城

中原大咖 2021-06-18 11:22 阅读 1000+

6月9日,深圳发改委发布《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文分为10篇,共计19个章节,从先行示范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发展,再到形成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将未来深圳的规划远景详细描绘出来。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20年的2.77万亿元

40年来,深圳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9789亿元。2020年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万元,比1985年增长32.9倍。

报告中首要提到的是,深圳未来的两个发展目标:


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30年,建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 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

到本世纪中叶,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 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十四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 

——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现代产业 体系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新经济发展国际领先,在构建高 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超过 4 万亿 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 1.5 万亿元

——创新能级显著提升。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 设取得显著成效,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一 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5%左右,原始创 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创新 创意、现代时尚的城市文化特质更加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形成 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 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9 万元优质均衡的公共 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 善,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舒适。 

——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低消耗、少 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以先行示范标 准推动碳达峰迈出坚实步伐,大气、水、土壤、近岸海域等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PM2.5年均浓度低于 20 微克/立方米,主 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城市更美丽。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治 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稳定 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城 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能,努力成为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 理的典范。

此外,报告中有很多与楼市息息相关的内容,咖姐整理了相关重点内容与大家分享。

住房相关

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完善住房制度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健全公共住房分配管理、封闭流转和各类住房定价机制,完善公共住房供后监管制度。提高居住用地比例,公共住房用地实行计划单列。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商品住房建设和交易管理,建立二手房合理价格引导机制。建立商品住房用地储备库加大商品住房供应。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推动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持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建立公共住房用地储备库,优先保障公共住房用地供应。建设跨市域的大型安居社区,创新城际住房合作机制。到2025年,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0万套

全面提升居住品质。建立健全经济适用、品质优良、绿色环保的住房标准体系,提升物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探索开展出租屋分级分类管理,鼓励城中村规模化租赁,持续改善城中村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持续发挥城中村作为低成本居住空间和职住平衡稳压器作用。

规划相关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计划,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准入条件,提升文化、旅游、体育、健康、教育、养老、家政等领域消费品质。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商业新模式,推动信息消费升级。大力繁荣夜间经济,建设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打造“鹏城八月欢乐游购”等系列购物活动品牌。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万亿元。

提升消费基础设施水平。推进香蜜湖国际高端消费区南山后海超级商业区华强北商业区等商圈建设,高标准推进罗湖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世界级地标性商圈。

深度拓展国内消费市场。创新“设计+研发+服务”设计体系,推动黄金珠宝、服装、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时尚化、国际化发展。探索建设深圳国际珠宝玉石交易中心。发展时尚产业,建设品牌管理总部,提升大浪时尚小镇光明“中国时间谷”横岗眼镜产业集聚区水贝黄金珠宝基地笋岗艺术展览中心等基地影响力,打造国际时尚创意之都。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优化离境退税服务网点布局,试行“即买即退”。探索开展市内免税业务,探索建设国际免税城,推动免税经济发展,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吸引外来消费。营造诚实守信、服务制胜、放心便捷的消费环境,加强消费者权益宣传,优化全市消费维权机制,提倡诚信消费,创建消费者满意城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有效带动私人消费。

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前海合作区扩区,实施新一轮前海总体发展规划,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深入推进前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联动香港建设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国际法律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

高标准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推动深港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等片区建设发展。加快皇岗沙头角等口岸重建,改造升级罗湖、文锦渡等口岸,推动前海、大鹏设立新口岸,打造口岸综合改革示范城市。

规划建设深圳都市圈。制定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都市区河源都市区为副中心,与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交通圈。

开放弹性有机紧凑的城市发展格局

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

优化“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空间结构。推动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将宝安区的新安、西乡街道,龙华区的民治、龙华街道,龙岗区的坂田、布吉、吉华、南湾街道等纳入都市核心区。

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主阵地作为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光明科学城为主体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中心,布局光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

创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体制机制。全面对接国际科技创新规则制度,推动国际性产业与标准化组织落地,规划建设中科院香港创新研究院深圳园区。规划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完善部省市合作共建机制,创新开发建设模式,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示范区。充分发挥国际大学园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

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打造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左右

其他民生相关

教育方面

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建立高端民办幼儿园设立标准和服务标准,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举办一批优质特色高端民办园。到2025年新增幼儿园学位12.5万个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机制,构建与人口政策相适应的学位积分政策。健全公平合理的多样化就近入学制度,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推进集团化办学,消除大班额,逐步改善师生比。到2025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67.3万个

推进高中多元特色发展。推动普职融合发展,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机制。到2025年,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万个,打造国内领先的特色高中、民办品牌高中各10所。

完善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实施国际教育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多元融合学校,按需增设外籍子女学校。到2025年,建设3-5个高端民办教育园区,扶持发展一批优质国际化特色学校。

医疗方面

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到2025年,三甲医院达30家,新增国家(或达到国家水平)临床重点专科5个以上,每千人病床数达4.5张。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总数达到900家以上。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