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深圳轨道交通规划明确出炉!5年内将增6条地铁线!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1-05-15 08:15 阅读 1000+

1月29日,深圳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郭子平参加“民心桥”访谈节目时,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针对市民较为关注的道路交通、地铁规划建设,郭子平表示,2020年深圳地铁已经完成了411公里的通车里程。到“十四五”末,深圳地铁通车里程将达到650公里,还会再新增6条地铁线,地铁线网密度将处于前列水平。与此同时,将开工建设深惠城际前海保税区至坪地段、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至大亚湾城际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至坪山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城际轨道。据介绍,深圳市正在编制第五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今年春节菜价会不会平稳?如何高标准做好粮食能源安全保障?郭子平回应称,经过去年的疫情应对,深圳市委市政府在物资保障、救济保障上已提前制定总体方案,以应对极端情况的出现。

郭子平指出,在民生建设中,教育和医疗是关注度较高的幸福标杆。在“十四五”期间,高中城的建设将是深圳教育的一个建设重点,幼儿园、早期教育也会进行引导发展。

此外,深圳“十三五”期间的医疗投入达到了1400亿元,“十四五”期间会进一步加大医疗供给,使得三甲医院数量实现倍增。

高速700公里、城轨640公里、铁路220公里!深圳"十四五"交通建设目标出炉

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举行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回顾总结2020年及“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十四五”深圳交通运输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确立了四个方面先行示范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未来五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十大主要发展战略,并部署安排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按照计划,到2025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300万标准箱,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000万人次,机场国际通航城市达100个,深圳国家铁路通车里程达220公里,城际铁路通车里程达19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640公里,高快速路通车里程达700公里以上,无人驾驶开放测试道路超过150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超过3500公里,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达81%,中心城区工作日晚高峰平均车速提升至25公里/小时,道路交通死亡率下降至0.75人/万车。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五年全市交通运输将实施十大主要发展战略。

交通“十四五”规划要点

1、拓展深圳港组合港体系,覆盖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 推动内陆组合港通关模式,力争今年在东莞虎门启动试点。

2、2021年,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和B2货站将投入使用;深圳还将全力推进机场三跑道和T4航站楼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进航空资源结构化改革试点,提升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标准。

3、赣深铁路、深茂铁路、深汕铁路通车运营,开展广深第二高铁和广深磁悬浮等战略通道研究,建成高品质国家铁路枢纽。

携手周边城市推动区域城际铁路建设,建成深惠、深大、龙大、穗莞深城际,推动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统一运营,初步建成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网络。

西丽、机场东、坪山、光明城枢纽开工建设,打造示范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2021年,赣深铁路建成通车,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高铁大通道。

4、深圳将加快深中通道、外环高速公路二期、沿江高速二期等在建项目, 推进深汕第二高速、外环高速三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深圳将争创高快速路立体复合建设全国范例,研究以机荷高速为代表的立体复合改扩建关键技术,探索在稀缺交通走廊上构建复合通道,打造桥、隧、路为一体的高快速路网复合布局。

深圳还在研究广深高速改扩建、伶仃洋通道等重大战略通道,滨江大道北延、南光高速北延、龙观快速北延等也在规划研究。

5、推进龙坪盐通道北段交通设计,开展布心路-罗沙路交通改造等规划研究;持续推进春风隧道、妈湾跨海通道、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等在建交通项目;加快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望海路快速化改造、五和大道南坪快速连接线、彩梅立交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1年开工建设。增加100万个以上的机动车泊位,试点推出 商务型、高端型巡游出租车等。

6、深圳还将出台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推动 无人小巴、无人出租车等落地运行。

“十四五”发展目标

一、四个方面先行示范

勇当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先行示范,构建海陆空铁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对外联系通道;

勇当一体化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的先行示范,织绘湾区轨道交通、高快速通道、水上交通、通用航空四张网;

勇当品质化城市交通运行服务的先行示范,做强做优轨道、公交、慢行城市交通网络;

勇当现代化超大城市交通治理的先行示范,打造国际一流智慧交通,让城市交通运转更聪明、更智慧、更可靠、更安全。

二、12项具体指标目标

到2025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3300万标准箱,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7000万人次,机场国际通航城市达100个,深圳国家铁路通车里程达220公里,城际铁路通车里程达19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640公里,高快速路通车里程达700公里以上,无人驾驶开放测试道路超过150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超过3500公里,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达81%,中心城区工作日晚高峰平均车速提升至25公里/小时,道路交通死亡率下降至0.75人/万车。

三、十大主要发展战略

一是高标准打造全球贸易枢纽港。

二是高标准打造“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示范。

三是高标准打造全球物流枢纽城市。

四是高标准打造大湾区轨道交通网核心。

五是高标准打造全生命周期交通设施“资产”。

六是高标准打造人民满意城市交通典范。

七是高标准打造全行业全要素交通智慧体。

八是高标准打造全国交通系统行业监管创新先锋。

九是高标准打造各具特色辖区交通民生服务样板。

十是高标准打造走在全市前列交通特色党建。

四、交通民生服务样板

福田打造功能复合、品质卓越、智慧引领的世界一流人文交通典范;

罗湖打造城市交通空间重塑先锋示范区;

盐田打造绿色高品质出行示范区;

南山打造与超高密度城市发展模式相适应的港城融合智慧交通发展范例;

宝安打造枢纽强区高质量发展典范;

龙岗打造高融合慢行交通系统典范;

龙华打造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站城一体”示范区;

坪山打造智能驾驶全域开放测试应用示范区;

光明打造区域通达、绿色先行、品质领先的城区交通典范;

大鹏打造多元旅游交通先行示范区;深汕打造交通引领城市发展(TOD)新样板。

深圳交通“十四五”细节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最强,以“先行示范”的标准,大力提升交通运输综合竞争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打造创新迸发、科技驱动、方式变革、客货畅享的“未来交通”发展典范,铸造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助力深圳建设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海港空港对接全球 畅通国际国内客货双循环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勇当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先行示范,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全面构建海、陆、空、铁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对外联系通道,共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支撑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联通世界、对接全球,不断增强深圳全球门户枢纽功能。

未来五年,深圳将高标准打造全球贸易枢纽港,建设全球中转和集拼中心,实现全球揽货、中转分拨、进出口集拼一站式服务;以“湾区号”深圳中欧班列为支点,打通湾区与东盟、中亚以及欧洲的国际新通道; 拓展深圳港组合港体系,覆盖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推动内陆组合港通关模式,力争今年在东莞虎门启动试点。

未来五年,深圳将坚持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建设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形成多航站楼体系,创新机场优质服务模式,引领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发展。2021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卫星厅和B2货站将投入使用;深圳还将全力推进机场三跑道和T4航站楼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进航空资源结构化改革试点,提升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标准。

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联通湾区 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勇当一体化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的先行示范,面向都市圈、联通大湾区、辐射全中国,织绘湾区轨道交通、高快速通道、水上交通、通用航空四张网,全面构建一体化湾区交通互联互通网络,努力实现交通出行“内湾半小时、湾区一小时”,强化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功能,探索走出一条经济中心城市引领区域交通协同发展的示范新路。

未来五年,深圳将高标准打造大湾区轨道交通网核心城市。 赣深铁路、深茂铁路、深汕铁路通车运营,开展广深第二高铁和广深磁悬浮等战略通道研究,建成高品质国家铁路枢纽。携手周边城市推动区域城际铁路建设,建成深惠、深大、龙大、穗莞深城际,推动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统一运营,初步建成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网络。西丽、机场东、坪山、光明城枢纽开工建设,打造示范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2021年,赣深铁路建成通车,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高铁大通道。

未来五年,深圳还将加快高快速路网规划建设,搭建深圳与周边城市的高快速通道。 深圳将加快深中通道、外环高速公路二期、沿江高速二期等在建项目,推进深汕第二高速、外环高速三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值得一提的是, 深圳将争创高快速路立体复合建设全国范例,研究以机荷高速为代表的立体复合改扩建关键技术,探索在稀缺交通走廊上构建复合通道,打造桥、隧、路为一体的高快速路网复合布局。深圳还在研究广深高速改扩建、伶仃洋通道等重大战略通道,滨江大道北延、南光高速北延、龙观快速北延等也在规划研究。

完善路网畅通城市动脉 提升公交服务市民出行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勇当品质化城市交通运行服务的先行示范,顺应人民群众出行结构、出行需求、出行方式变化,试行多样化城市交通政策,做强做优轨道、公交、慢行城市交通网络,大力提升街道活力,努力构建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便捷、高效、绿色交通出行服务,实现人便其行、人畅其行、人享其行。

未来五年,深圳将完成轨道四期工程,高质量推进五期工程建设,建成世界一流轨道交通网,打造10分钟轨道交通接驳圈,强化轨道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骨架”作用;打造全国公交服务最优城市,率先实现主要公交站点和公交线路准点服务全覆盖,强化常规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血脉”作用;打造慢行友好标杆城市,加大自行车道、步行道建设, 精细化改造街道空间, 强化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肌肤”作用。

未来五年,深圳还将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 推进龙坪盐通道北段交通设计,开展布心路-罗沙路交通改造等规划研究;持续推进春风隧道、妈湾跨海通道、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等在建交通项目;加快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望海路快速化改造、五和大道南坪快速连接线、彩梅立交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1年开工建设。在高标准加快道路建设的同时,深圳还将提升道路管理养护能力,保障交通设施高品质服务市民。

针对市民关心的交通问题, 未来五年深圳还将持续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服务,包括增加100万个以上的机动车泊位,试点推出商务型、高端型巡游出租车等。

打造国际一流智慧交通 引领交通运输行业创新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勇当现代化超大城市交通治理的先行示范,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树立城市交通全周期管理治理意识,突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打造国际一流智能交通,引领交通业务改革、管理变革,让城市交通运转更聪明、更智慧、更可靠、更安全。

未来五年,深圳将面向行业管理、交通运行和技术创新,打造交通最亮双眼、最强大脑、最快双手,实现运行一张图、出行一张脸、运输一张单。建成世界领先的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平台,创新数据驱动型业务管理模式,围绕审批、监管、信用、执法和规划、设计、建设、养护两条业务主线,构建全链条、全周期行业治理体系,提升海陆空铁多方式联网联控水平。深圳还将探索5G、北斗、人工智能等融合应用,推进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口岸枢纽、港口机场等智慧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交通新基建项目。2021年,深圳将完善制定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试点方案,开展自由流收费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开放式无站自由流收费模式,提高高速公路智慧通行效率。

未来五年, 深圳还将出台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推动无人小巴、无人出租车等落地运行;创新建设智慧出行(MasS)平台,以交通为中心,融合餐饮、旅游、住宿等多领域需求,引导企业创新开发特色交通服务产品。

“十三五”成绩单

“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中成效显著、亮点纷呈的五年,深圳被确立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强国首批试点单位,一系列改革性、创新性工作走在全球、全国、全省前列,“深圳交通质量新时代”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深圳港成为全球闻名的一张靓丽名片

深圳港成为华南地区超大型集装箱船泊首选港、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枢纽港,国际班轮航线241条,通达100多个国家地区300多个港口,与热那亚等26个港口建立友好港关系。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跃升至国际航空枢纽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每年均新开通10条以上国际航线,航线网络连接世界五大洲。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大关,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20万吨,跻身全球最繁忙大型机场行列。

深圳成为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获批,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批,深汕铁路、广深第二高铁、深肇铁路、深南铁路等纳入国家规划,深惠、深大、穗莞深南延等城际线路纳入近期项目。广深港客运专线全线开通,穗莞深城际机场以北段建成运营,赣深铁路、深茂铁路等加快建设。

全市规划打造1000公里高快速路网体系,外环高速一期通车,深中通道、深汕高速改扩建等项目有序推进。

物流产业支柱地位巩固

深圳先后获批商贸服务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020年预计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76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同期GDP比重为11.6%,优于全国3个百分点。物流供应链上市企业市值稳居全国第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壮大。

道路地铁铺开城市发展新格局

加快构建“十横十三纵”路网体系,全市高快速路总里程突破600公里,南坪快速三期、坂银通道、深华快速、东部过境莲塘口岸至梧桐隧道段等35个重大项目建成,梅观高速快速化改造、皇岗路快速化改造等47个项目开工。

12条地铁新线(段)开通,运营里程由178公里增至411公里、位居全国前五,地铁四期及四期调整线路全面开工。

交通品质点亮城市新面貌

创建精品示范路28条,刷新桥梁700余座,完成90个片区交通微循环改造,更换新型防沉降井盖31382个,拆除梅林关等15个关口及24个耕作口,道路景观环境焕然一新,交通设施管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龙大、南光、盐坝、盐排、清平二期、东部过境等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打通断头路138条。

公交都市率先建成

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近700条,开设预约公交、社区微巴、跨市公交及高峰专线,高峰期公共交通分担率提高至62.6%。

持续提升地铁运营服务效率,压缩行车间隔,实现乘车支付多元化。

推动出租车行业改革,实现“红绿的”一体化,率先投放纯电动无障碍出租车。

绿色交通全球领先

2017年在全球率先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2018年底成为全球推广应用纯电动巡游车规模最大的城市,连续5年成为全球新能源电动货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推广纯电动泥头车4200辆、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变革

深圳大交通数据体系基本建成,接入全行业2.2万路视频数据以及1236条车道、135个道路断面监测数据,日均数据量超1亿条。

以路边停车、网约车管理等为突破口,全国首创行政审批“秒批”模式,实现政务服务全天候、全自动、零现场、零费用办理。

法治创新促进行业稳定

强化交通综合执法,紧盯机场、口岸、高铁站等重点区域,突出整治泥头车、道路路政等重点领域,年均查处案件3万多宗、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

(来源: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 光明网、铁路建设规划等)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