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交通利好叠加 成渝双城生活再提速

匿名 2020-12-04 11:36 阅读 1000+

11月16日,成渝一卡通正式发行,对于长期奔波于两地的市民来讲,实在是一大便利。早在去年5月21日,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就已签署《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将在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互助、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联动、产业合作发展等六方面深化合作。

一卡通的发行意味着“市民单凭一张‘成渝一卡通’即可在成渝两地乘坐公交、BRT,以及进行小额支付,轻松快捷、方便实惠。”

(图据新浪四川截图)

川渝此举,不仅在实际生活中让人感受便利,更拉近两城市民心理距离。这些年,不少重庆人南下北上最终选择定居成都,也有不少四川人在重庆购房投资。这都得益于交通的发展。

2009年之前,重庆前往成都主要以K字头快车较多,乘坐时间约7小时,全程耗时长、舒适度低。

2009年,以D字开头的和谐号动车组开通,两城之间距离大幅缩短,每天开行动车组28组,运营时速200公里以内,两城直达约2小时左右。受到人们欢迎,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2015年12月,成渝高铁开通,车辆以G在开头,运营最高时速300公里,每天32组动车对开,半小时一趟,成都到重庆只需要1个半小时,这也标志着成都和重庆将正式迈入一小时经济交通圈,沿线城市的交流、互动将更便捷和频繁。

(图据网络)

小九 25岁 媒体从业人员

“西南区域的通婚”

小九爱吃江湖菜,说话嘿耿直,脾气嘿火爆,有着典型的重庆人性格。2008年高中毕业后来到成都上大学,本打算念完书之后回重庆留在父母身边,没曾想在实习期间开始的一段恋爱,最终让男朋友升级成如今的老公身份。

就在两人对未来生活充满无限憧憬的同时,一些现实问题显现出来,其中最大的分歧在于婚房的定居地点。小九想离自己父母近一点,坚持留守“山城”,毕竟直辖市户口也能带来不少便利;而老公张先生则在成都身居某公司要职,短时间内无法变动工作。经过很长一段思想斗争后,俩人还是决定选择在成都买房。考虑到以后双方老人要帮忙照顾小孩,成都属平原,相比重庆山城的地形,出行更为方便、省力。

小九笑称:这要放古代,也算得上是通婚了,只不过这属于西南区域的通婚。虽然两城间产生了不小的距离,但好在交通方便,坐动车1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更重要的是成都和重庆生活习惯相差不大,加上这几年在成都工作,一切都已经适应。

木子 27岁 服装设计师

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

“作为一名文艺青年,近日在听到《成都》这首歌时产生了很多共鸣,也更庆幸当初留在成都的决定,如今U37、西村都是我们扎堆的地方。”当问及为何会选择留在成都时,木子说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七年前从重庆过来上大学,她便知道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近几年只有过年才会回重庆老家。

在从事服装设计的木子眼里,成都本身就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特别是在文化产业方面发展得非常有特色,这里的年轻人很潮,接受新鲜事物也快,春熙路上的年轻人服装搭配,永远是潮流的风向标,这些都带给她工作无限灵感与想象空间。

虽然一张口还是满满的重庆言子儿(方言)味道,但在七年时间里,婷婷已经习惯了成都生活,因为喜爱自由、安静的生活空间、将房子买在了“后花园”温江,同时这里离她上班的地方很近,可以坐四号线地铁到达。等到明年四号线二期西延线通车后这里更热闹。她说:“相比市中心,人还是少了很多,上班路上还有位置坐”,虽然有时候下班晚,但要想放松一下还是有时间能逛街看电影,没有任何的不方便。

小白 26岁 铁路局员工

人的一生都在孤独的漂泊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神奇”。刚见面聊起双城话题,小白就说出这番感慨。2005年,小白从老家达州到宜宾念大学,毕业之后,和寝室同学一起辗转到成都,进了一家小公司跑业务,规模小不说,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没过几月老板卷着铺盖卷跑了。刚出社会的他和朋友二三只能挤在一间出租房,那期间生活上朝不保夕,每顿吃饭,纯粹就是为了保命,谈不上生活。小白这样形容道。

直到经过半年准备,小白终于考取了某公司编制,工作单位在成都,可上班地点却在重庆。有时候命运这回事还真说不清是喜还是悲。就这样,小白带着满腔不舍前往重庆打拼,直到现在他总是对身处成都的朋友抱怨,还是成都好啊,一马平川的地形,安逸舒适的生活氛围,不像重庆到处爬坡上坎,觉得很累。两方人笑着,也彼此羡慕着。

2014年,小白以总价53万的高性价比,买下了位于重庆大学城的一套106平米住房,虽面积不大,但好歹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目前小区周边开发有限,而周边学校较多的先天条件,让小白坚信此地未来潜力巨大。

喜欢重庆,这里的人耿直、热情;留恋成都,曾经我用最美好的青春去标记那一方水土。小白这样评价两座城市的微妙关系。好在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往返于两座城市,能够缓解“思蜀症”。

人的一生都在孤独的漂泊,从老家独自出远门来读书;因为工作关系,调动至另外一座城市,开始独立生活;直到真正买房扎根,乡音慢慢被改变,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老蒋 37岁 创业公司老板

此地虽好 毕竟是他乡

37岁的重庆人老蒋,今年已经是在成都打拼的第五个年头。老蒋在鼓楼国际租了一间办公楼,经营着一家红酒贸易公司,因为经常成都、重庆两头跑,所以和别人合租了一个套三,平时在成都住,周末回重庆陪家人。

经常两地跑,对于成都和重庆的变化,老蒋有着自己的感触。当时把公司放在成都,就是看中成都的消费市场,巴渝一家,不过在红酒方面,成都消费力要更强一点。事实证明,当时对消费力的判断没有错,不过老蒋认为遗憾的是,在成都几年前没有赶早买房。“成都这几年房价涨得厉害,2011年的时候,天府新区地铁线边上还能买到6000多的房子,现在可不行了,都是一万多了,重庆这两年房价也涨,不过么这么夸张。”

对于他个人来说,把房子买在成都和重庆区别都不大。“但是毕竟不是一个人,我媳妇儿是重庆的,两家人都在重庆,我现在还年轻,两头跑无所谓,以后老了,估计还是要回重庆的,毕竟根在那里。”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