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延迟交付和烂尾频发,取消商品房预售制能实现吗?

匿名 2020-12-02 16:40 阅读 2000+

徐凡淋/发自上海

“开盘时宣传阵势很大,交钱时都封顶了,没想到却遭遇烂尾。”为买一套婚房,购房者王先生和家人耗尽多年积蓄,欠下巨额房贷,如今楼盘烂尾,开发商也不见人影。

跟王先生一样情况的还有刘女士,她说:“买房时孩子上初一,现在都上大二了,等了快10年还没交房。”说起房子刘女士心酸又无奈。类似的真实案例,除了楼盘延期交付和烂尾问题,还有质量问题,在购房者中大量存在。

延迟交付、质量甚至烂尾等问题,不仅侵害了购房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近日,关于商品房预售制度存废的讨论声再次响起,商品房预售制度到底有哪些利弊?能不能取消?购房者该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引发社会关注。

预售制度的利与弊

商品房预售的本质是商品房建到一小半的时候,开始预售回笼资金,开发商先收钱,在以后约定的日子再交付商品房,预售制极大的提高了开发商自由资金的利用率。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执行,加快了房地产企业的销售节奏,提高了房地产建设效率,对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助力。

但是,预售制度带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质量纠纷、延期交房、烂尾等情况频现。这其中的风险几乎都要购房者承担,因为预售商品房,看不到摸不着,即便有协议,只要有纠纷,购房者就处于弱势位置,毕竟钱都已经交了,非常被动。

如果开发商恶意利用商品房预售制度,拿到了全部的钱,并没有完成施工,甚至故意一房多卖套取更多的资金,拿了预收款跑路,受害的便是无辜的购房者。

提前收钱,延后交房,打破了一手交钱一手交房的商业模式,即是开发商遵纪守法做生意,也对开发商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在预售制度下,开发商只要把房子卖出去了,将后面的施工做成精品缺乏动力,投入的成本可能会减少。滋生凑合能用,业主无法找出大毛病索赔就可以了的心理,而房屋本身的质量,内部隐蔽工程建造等对房屋的使用功能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88.12%的受访者支持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只有11.88%的受访者不支持取消。许多人提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表示应逐步减少预售项目比例,试点现房销售。不仅可以降低开发商的资金风险,也能保护购房者的切身利益,倒逼开发商更关注产品质量。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预售制度引发的问题非常多,当前房地产市场各种质量和交付问题,基本都与预售制度有关系。预售制对购房者来说,不仅保障度低、不确定因素多,还会带来大量纠纷,让消费者付出不小的代价。而现房销售制度,所见即所得,可以倒逼开发商更关注楼盘质量。

如果取消预售制度,实行现房销售,购房者可以先验房再交楼,不仅可以根本上杜绝商品房烂尾、延迟交付等问题,消费者还可以实地购买到真正喜欢的小区。

对市场和开发商的影响

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是一种典型的防风险行为,等同于去杠杆,对购房者和开发商意味着什么呢?

每当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的呼声响起,总会有持反对态度的人认为,房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取消预售制会加大企业资金链风险,导致企业回款周期严重拉长,部分中小房企的融资困难问题会愈加严重。

来自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8月到2021年上半年,房企偿债能力不断增强,发债需求将长期保持高位,尤其一些中小房企,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无时无刻不存在,一旦取消预售制度,原本按照预售制度作出的还款安排,很有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从而倒闭。

其实,即是在现有商品房预售制度下,行业集中度正在加速形成,不少品牌房企在这之中脱颖而出,全国四处出击布局。实力较弱的中小开发商发展空间和前景暗淡,取消预售制度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市场角度,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短期内可购买的房源可能会迅速减少,这个周期大约2年左右,只有之前取得预售证的开发商能卖房,短期内可售新房源减少,市场供不应求或将导致房价上升。

目前来看,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存在对经济稳定交易公平,对购房者确实存在不利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全面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短期内恐怕还难以大范围推行。

那么,对购房者来说,在商品房预售制度仍是普遍做法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好自身的权益?连越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罗平表示,与房地产预售制相关联的常见纠纷主要集中在手续不全、质量较差、逾期交付等方面。他建议,购房者应选择正规开发商,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时,应当注意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五证”是否齐全,必要时前往房屋所在地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查证。

黄罗平表示,购房者还应特别注意商品房预售合同规定的交房时间,开发商实际交房时间如果晚于合同规定时间的,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支付逾期交房违约金。

此外,在面对质量问题时,黄罗平建议,购房者在收房时,应当注意审查房屋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装修标准,如果发现房屋装修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应当留存好证据,要求开发商及时整改,并承担违约责任。

对于可能出现的纠纷,买卖双方可以采取协商方式解决,还可以选择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购房者应注意保存预售合同、各类交款票据、开发商提供的房产宣传广告等证据,作为日后维权的依据。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