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楼市是痴人说梦,谁能说出哪里是楼市的底?

匿名 2020-12-02 14:35 阅读 1000+

房价下跌的消息此起彼伏,虽然还没有跌回三年前,但是部分城市已经跌回了一年前。于是很多人就按捺不住了,准备入场抄底。

然而,没有人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楼市的“底”在哪里?谁也说不清。如果仅凭新闻上看到的种种现象就判断“底”到了,那很可能走入了误区。

错误的信息,让你看不清底

有时候,刻意唱衰房地产,似乎成了当下文章的主要评述方向。当然,并不是苛责很多媒体的解读,而是说,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如果用错误的前提作为论据,得到的结论即便符合现实,也不过是巧合了。

比如,关于“房企负债率过高”,普遍解读为其风险加剧,却忽略了在中国房地产业本来就是高负债的产业,不仅仅是房企负债高,那些炒房的,集齐6个钱包买房的,哪个不是高杠杆?

而且,房地产的预售收入,在资产负债表上也算“负债”,所以从报表上看,房企负债是高于现实的。对于大房企,全国楼盘越多,负债就会越高;但这类预收款是无息的,最终会转为收入。如果媒体紧紧盯着某房企近万亿的负债,而忽略了有息负债仅有2000多亿。所以说,仅凭非专业的评测就判定“抄底”,往往带来的是误判。

历史告诉你,价格洼地不是底

另外,从经验看,价格洼地,并非价格底;因为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历史上最著名的案例,大概就是1929年大萧条时的道琼斯指数了。

从图中可以看到,从1929年到1933年,道琼斯指数有过7次“洼地”,但前六次的洼地,看起来都是非常适合“投(jiu)资(cai)者”的,只不过进入这样的“洼地”,最终的命运只能被更严重的下跌埋葬。

同样的,楼市也是如此。多个二线城市在今年年初出现小范围价格“井喷”,引得吃瓜群众坐不住了,纷纷要去抢一套房,结果呢,举家借债买了房,买了就开始出现价格松动,甚至下跌。

额度为零,何以抄底?

此外,即便是房价出现了洼地,购房者自寻“埋葬”,目前好像机会也不是很多。

前两天有朋友留言,贴出了某地方银行群的一个对话截图:

利率上浮不说,额度还不够了。如今想买房,也是障碍重重;至于说“抄底”,如果不用杠杆撬动的话,即便抄底成功,利润也不会很多。要知道房产投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金融杠杆,它可以使收益加倍。

为什么现在贷款额度不批了?要知道中国人的房贷,可谓是最优质的贷款:一、中国人的“房子”等同于“家”,宁可以债抵债,也不能负了房贷;二、房子目前在国内还是优质资产,即便出现断供,银行也不会亏。

然而,这样好的贷款产品都开始限制了,一方面说明“房住不炒”的精神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说明银行对于购房用户的评估降低了,炒房客太多,导致“房子就是家”的观念开始淡薄,这样一来,风险就从购房者开始向银行转移了。银行出于避险目的,放弃了可以挣钱的产品,那么散户投资者为什么还要逆势而动,拼命往里冲呢?无论如何打开安居客全房源网,实时关注房价走势!

本文原创,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房产投资炼金术》课程导师,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