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债高杠杆都将成为历史,未来还能否买房?

匿名 2020-12-02 14:08 阅读 1000+

近日,央媒再次强调房住不炒!人民日报官微说,“作为长期的住房制度安排,‘房住不炒’早就写入十九大报告,不可能朝令夕改,投机客注定打错算盘。”

看到有些地方放松调控,就觉得炒房时代要回归了,这种人的思想中,总有炒房的念头作祟。房子还能炒吗?举债买房还有前途吗?

高杠杆已经成为历史

过去,我们说,要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过去十年,有人买房致富,有人买金致富,就是这个道理。

可到现在还有人不理解,既然自己买不起,那怎么买?借钱买,实际上就是敢于加杠杆。

那时候,M2规模大概也就是40万亿不到,A股流通市值也不过3万多亿,恩格尔系数高达40%,居民很爱存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M2高速扩张是必然;对于投资者,则可以尽其所能的加杠杆。

如今,M2规模超过180万亿,房地产规模全球第一,股市规模全球第三,说白了,如今我们一不缺钱,二不缺货币,三不缺资产,甚至某些方面都有过剩的趋势。

既然过剩了,那么还用十年前的思维,去加杠杆、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就行不通了。未来,是经济结构分化的时代,就算把握了趋势,也未必能把握住盈利的点;资本、债务、商品纷纷过剩的时代,还拼命加杠杆,可能不会撬动财富的大厦,而是撬掉自己的老底。

举债模式或将终结

这也就意味着,举债买房将成为历史,过去靠举债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

不管衡量标准是什么,2018年的经济总体承压不小。回想之前的几个经济发展速度低迷的时期,似乎用举债的方式就可以熬过去,但当下情况有所不同。

2008年,我们有4万亿,企业部门增加债务促经济;

2012年,政府增加赤字,举债扛过了困境;

2015年,去库存、增杠杆,居民部门站出来扛起了债务的大旗。

未来呢?如果还想仅仅依靠举债取胜,这个债务加到哪个部门头上呢?

经济欠景气,观望比冲动更安全

当楼市整体降温时,是不是举债抄底房子的好时候?很多人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却发现自己买的房子的开发商跑路了。毕竟楼市遇冷,一批中小开发商将倒下;这可苦了投资人,前一秒还做着抄底的美梦,下一秒就加入了维权大军。

也有人担心,虽然现在房价平稳,或者微涨,可总归是在涨;而当下的环境下,工资可是不涨的;如果现在不买房,会不会以后又买不起了?

历史是经验,历史不是重复。2008年错过了房价洼地的人,和2017年去抄底燕郊楼盘的人,截然不同的行动方式,却落得相同的结局。所以说,与其还在纠结要不要买房,与其到处打听开盘信息,与其处心积虑假离婚只为那一点点优惠利率,不如放开眼界,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让自己的财富更为稳健与安全的增长。2019年不会更坏,只是竞争会更加激烈;成为割肉者还是吃肉者,就要看投资者自己的选择了。

本文原创,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房产投资炼金术》课程导师,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