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尴尬:上海太远,杭州太强!

匿名 2020-12-02 20:03 阅读 2000+

文/ 东南偏北

大家对宁波有何印象?

这好像是一个挺深沉的话题。把它当做长三角的一座副省级城市去解读?宁波和杭州虽一直是两个近在咫尺的城市,过往也经常被人拿来对比,但现在,不可否认宁波的光芒确实早已被杭州盖过,宁波虽然一直有有对接上海的规划,但中间还隔了个嘉兴,距离上确实有点远。

那又该如何去定义宁波,“广厦福宁上”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宁波于其他几个城市相比,也有些愧对这个名头,当年一起被御敕名头的几个兄弟,都稳稳的在一线城市level上混的风生水起。

估计绝大多数网友,只知道五口通商却不再关注这个“退居二线的小城”,只学过河姆渡却不晓得千年的余姚江同样冲刷着甬江的下游,只听说过天一阁但从没仔细查过书上写的“鄞州”怎么念,至于现在“真实”的宁波是怎样,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关注到的网友可能并不多。

1

宁波的危机与前景

宁波这几年的发展态势,没有像杭州一样给人一种“蒸蒸日上”的感觉,甚至宁波处在浙江的位置,时不时还流露出一丝小尴尬。

从省内的发展来看,上有杭州,下有嘉兴、绍兴、温州、金华义乌等国内顶尖地级强市,更优秀的人才和有钱人只会往杭州或者上海跑,不够优秀的就留在本县市。毕竟宁波的产业、薪资、房价、环境、消费对浙江人吸引力并不是十分显著。

我有一个朋友是宁波下面某县的211毕业生,进入宁波市区的一家国企,做了两年就走了。他说:留在宁波,我还不如去杭州和上海,反正我也不是宁波市区人。这样的现象虽并不代表整个在宁波工作的人的看法,但多少也能反映出一些现实状况:人和钱都在往经济态势更为强劲的地方流动。

上面提到的这些,更倾向于宁波发展上面临的一些实质性的“小尴尬”。但宁波最大的优势,其实还是独特的地理条件,宁波处于杭州湾喇叭口位置(如下图),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宁波的发展方向都没有质的离开“以港兴市,以市促港”。

可以说整个宁波的经济都建立在港口优势的前提之下,比如临港大石化,临港的钢铁工业,临港的船舶制造等等。虽然在发展的初期因为大港口的便利条件使得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完全寄托在港口贸易上的产业模式也有非常大的风险。

那就是当整个世界的航运陷入长期性的低迷之后,宁波找不到有效的产业顶住港口经济的衰落,过去几年,世界的主要航运指数一度下跌了90%,航运企业破产了3成,整个以航运为主导的石油化工产业和钢铁造船工业均陷入了崩塌式的衰退,国际油价腰斩,钢铁也卖成了白菜价,码头港口在本就低迷的同时还遭遇上海洋山港的竞争,宁波一度引以为傲的海洋经济反而成为了产业发展的独木桥,稍有不慎就有阴沟翻船的危险。

2

宁波的“蜕变”

在前面也提到,宁波的一重大发展瓶颈就是过度依赖外貌,一旦全球经济形势不好,亦或者发生金融危机马上就一蹶不振了。

但好在从16-17年开始,宁波市政府就开始重视这样的问题,开始致力于经济转型,在“宁波2049发展战略”发布前夕,市规划局还多次组织召开“产业转型与城市发展动力提升”会议,可以看出,从政府层面来看,也早已重视产业升级、转型问题。

到今年年初的时候,宁波就把宁海整合了,还设立了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而且还在南部的滨海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精密模具等新兴产业。从产业的发展战略来看,宁波的实质性手段是,把区位相邻、相近的开发区进行整合,然后再某些特定的开发区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引进来。

笔者从媒体公布资料中,就查到了以下讯息:

2016年1月,阿里巴巴全国首个特许经营的宁波大数据云基地落户慈溪。

2016年11月,阿里巴巴创新中心落户宁波国家高新区。

2017年7月,位于宁波保税区的百度云智·宁波大数据产业基地正式开业,首批15家百度系及上下游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签约入驻。

2018年初,在滨海经济开发区,先后引入投资20亿元的知豆电动汽车、20亿元的吉利轻量化车身、2.4亿美元的宁波奇亿金属年产23万吨超薄精密合金材料等一批优质项目。

从今年上半年宁波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到宁波工业转型的影子,除了大众认知中,宁波的石化,汽车制造,港铁,船舶制造等几大支出产业外,宁波的其他新兴产业增速也都还不错。

宁波上半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中,战略性新兴、高端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高新技术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8%、16.2%、16.0%、13.2%和8.9%,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这些变化在宁波2018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经济总量在省内排第二,名义增速为13.03%,超过了杭州,仅次于省内的嘉兴和温州。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

除此之外,笔者还分析了2017年宁波辖下的21家重点开发区的gdp、外贸进出口、外资投资额、一般公共预算情况:

2017年,宁波21家重点开发区域实现GDP总量4228.1亿元,外贸进出口4584.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5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6.1亿元,分别占全市的42.9%、60.3%、65.7%和45.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外资投资、外贸进出口基本上都是由宁波的制造业所提供,其中所有工业区中发展规模最大,发展的最出色的,就是1984年成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也早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宁波经济开发区示意图

3

宁波的发展前景如何?

在城市发展中,绝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误区,好像每个城市都要发展服务业,都要建设中央商务区和新城,这样城市才会显得“高上大”。

但总有些城市是特别的存在,这类型城市在笔者看来,是真正干实事的,最典型的就是宁波和无锡。这一点我们以前在分析指标“房地产依赖度”时也研究过,宁波、无锡是所有二线城市中,房地产依赖度较低的两个城市,没有被房地产所“绑架”,也是其发展制造业、以及实现制造业升级最大的优势所在。

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中,宁波今年上半年的二产增加值排在第四,仅次于上海、苏州和无锡。

来源:各地统计局

很显然,宁波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并没有“硬着陆”的死要面子去发展服务业,既没有想着服务业要占GDP比重一定要提升到多少,也没有好高骛远的跟着别人规划新城新区做金融做风投,从上面的数据就可以看出,宁波的二产增加值仍然维持着较高水平,宁波在这方面的发展方向感觉还是挺实际的,因为只要等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服务业自然也就跟上了。

最后我们在从指标“经济总量”、“资金总量”、“小学生人数”和政策上的“发展规划”几个方面来解读下宁波这座城市。

一、历年GDP、及GDP占省份比重

来源:宁波统计局

可以看出,宁波占省内GDP的比重并不高,其实不止宁波不高,就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的杭州占省内GDP的比重相比其他内地省会城市也不算高,只有24.5%,这也反映出,浙江省内的城市都普遍不弱。

2000年杭州占省内gdp的比重为22.89%,宁波占省内的比重为19.76%;2017年杭州占省内gdp的比重为24.25%,宁波占省内的比重为19.02%,近20年,宁波都是呈现出追赶态势。

宁波的另一身份就是作为计划单列市的存在,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宁波的经济总量目前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和青岛。不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深圳厦门增长明显强过宁波,青岛也略微强过宁波,宁波位居第四。

二、资金总量、及其占省份比重

来源:宁波统计局

如果说gdp上的反映与杭州相比不那么明显,那么资金总量的差距相比就要显著得多:截止到2017年,杭州汇聚的资金是宁波的两倍还要多,而且从2005年到2017年,宁波的占省内的比重还在不断下降。

当然,这也不是说宁波就不够出色了,从资金总量来看,宁波是所有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中,除苏州以外汇聚资金最多的一个城市,甚至资金总量还超过了部分省会城市,比如长沙、济南、福州等。

三、小学生人数、及其占省份比重

来源:宁波统计局

宁波的小学生人数跟资金总量一样,从2010年-2017年,均呈现出了不同程度下跌态势,笔者查阅了东莞、苏州、无锡几个城市的小学生人数及占比情况,其中无锡跟宁波是一样的,东莞和苏州占比均是上升的。

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目前的大众对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如果这个城市还不是卫星城,相比其他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而言,更难留住钱和人。

从小学生人数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这三个区域,其中人口密度最为集中的是鄞州区,也是宁波最发达的市区。其中,鄞州区和海曙区、江北区是宁波省内两个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二产业比重的区域。

图一:宁波各区市县小学生人数

图二:宁波各区市县产业比重

四、《宁波2049发展规划》与浙江“四大新区”

根据今年7月份宁波发布的《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宁波未来发展战略:将积极对接上海、推动杭甬一体、联动义甬舟、辐射带动宁波都市圈发展。

宁波的规划可以说是很宏远,但是我们从上面的各区的产业比重也可以看出,宁波的经济、人口核心带动还是在鄞州和海曙这两个区。这两个区,也是宁波真正形成了产业竞争力的区,比如海曙区的文化商旅、电子商务等,鄞州区也形成了东部新城和南部新城的“双核驱动”,所以这两个区,在笔者看来,也是宁波最值得看好的两个区。

虽然宁波的规划的规划与周边所有的城市都有很好的“联动”,但从浙江公布“四大新区”来看,整个浙江都有“北重南轻”的发展趋势:

浙江“四大新区”

浙江的这四大新区,在浙江整体规划中都是重点被打造的对象,宁波的“前湾新区”就位居此列,其中前湾新区涉及到的两个宁波的两个区域就是慈溪和余姚(初步选址为慈溪、余姚交界的临湾地区),在前文中也提到,这两个市占比最高的就是二产业,目前前湾新区目前最强的产业就是汽车,所以从发展战略来看,宁波的“前湾新区”极有可能对标的是美版的“底特律”。

当然规划是极好的,四大新区的的规划能够极好的推动杭甬一体化。但是对宁波而言,这一举措瓶颈也十分明显,“前湾新区”距离宁波的核心区太远了,这种远离经济核心区设定新区的其实并不多见,而且从北部对接上海距离也太过遥远,中间还间隔了一个嘉兴,所以宁波北部的前湾区,到底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确实让人难以预料,在笔者看来,该区的确定性要远远小于前面提到的鄞州区和海曙区,北部的前湾新区更多的只是为了杭州发展“打辅佐”...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