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崛起,长三角即将进入“双一线城市”时代!

匿名 2020-12-01 15:30 阅读 1000+

导语:杭州,下一个硅谷。

先来看两则关于杭州的新闻:

1、 土拍火热

截至2018年5月28日,全国50大热点城市中,杭州市土地出让金位列50城第一,达1244亿元,同比上涨210%。热点城市中,包括武汉、福州、广州、郑州、重庆、济南、天津等22个城市卖地均超过200亿元。

2、投资火热

5月31日,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就此前“媒体阿里巴巴投资太激进”做出回应:“有人说阿里去年投资菜鸟物流砸了300亿美金,但我说300亿美金只是开始。我们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对技术有信心,我们对中国有信心,对未来的整个时代有信心,干嘛不投资?”

这就是杭州,自发地吸引资金投资,不管是房地产还是产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北上广深”渐渐成了“北上深杭”,杭州的崛起,其实就是阿里系的崛起。

杭州,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在长三角、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正在愈益凸显。

昔日,它是邻近上海的“长三角副中心”,而今,已不再是上海的“小弟”,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全国性引擎。

今天的杭州,与其说是“1.5线”城市,毋宁说她已经是一个“一线城市”,她的多项重要指标早已超过广州,她的个别指标也已力压上海,早在2012年,杭州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上海,在那以后的这几年,她还保持着比上海更高的GDP增速。

这一问题的先见性在10年后看来愈发凸显;对于上海而言,问题的严重性更愈发凸显:在科技新经济的赛道上,上海正在被杭州超越。

站在新时代,高铁、支付宝、网购、共享单车新四大发明,基本上颠覆了所有的行业,而城市,也因为行业颠覆,经济、文化、城市格局被重构。

深圳用了37年时间,GDP先后超越了“华南”老大广州和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连香港、广州都能沦为了“环深圳城市”。

上海如果不努力,沦为“环杭州城市”,亦不是什么危言耸听。

杭州的发展路径已不是通向下一个超级城市。在全球经济发展正进入“去体量论”的大背景下,以阿里巴巴这样的世界级科技企业所带动的移动数据时代新经济为抓手,杭州正在将科技与产业升级的权重远远置于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之上。

小、却有撬动未来经济形态的洪荒之力,像硅谷一样以相对较小的城市规模却成为全球科技、经济创新引擎类型的城市,才是杭州的方向。

一个阿里巴巴,何以让杭州有了叫板上海的资本?

上海进出口总额全国第一,竟比不上阿里巴巴一年的零售平台交易额?

2016年上海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87万亿元,而阿里巴巴零售平台当年交易额是3.77万亿元,阿里的目标是2036年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谁更像贸易中心?当金融科技深刻的改变传统金融,原来的“金融中心”会不会旁移?

如果阿里系领衔的杭州未来科技城,未来能比肩硅谷,上海被寄予厚望的张江国家科学城还搞得起来么?

时代在深刻变化,未来一线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数据流、金钱流之间的竞争。

北京和深圳稳稳占据一线城市的地位,保持着强劲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是因为:北京有百度系,深圳有腾讯系,而这两家公司都有和阿里系相当的创造能力,同时向全国吸收人才,目前最火的云数据,就是百度、阿里、腾讯最大的竞争战场之一,各家公司在数据层面都有自己的优势。

这是战略性的根本争夺,都是要占领数据流的制高点,重要性绝不亚于金钱流。

上海有钱,虽然资金的流入速度在放缓,短期来看“金融中心”的地位尚不至于被撼动。上海人焦虑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上海在数据流这块,缺了一条腿。

而杭州由于数据流的优势,未来的确有跟上海平起平坐的资本!

上海人是最会玩钱的,但钱不见得永远跟着最会玩钱的人走,钱会跟着机会和趋势走。

上海若再不补短板,未来“金融中心”的地位迟早也会保不住。香港就是前车之鉴。

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马化腾?

长期以来,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上海错过了这一轮互联网的发展。

一个证据就是,现在如日中天的BAT或者ATM,没有一个诞生在上海。而媒体也喜欢用10年前上海市委书记在两会上发出的疑问“上海为什么没出马云”来拷问上海。

而所有疑问最后都被导向这样一个答案:上海这座城市对中小企业不太友好,这个城市与创业和创业不够兼容。

上海的城市文化,有一种特别的塑造力,能把气魄变成气质,把雄心变成心思,把立意高远变成不好高骛远,把“事业本身就是生活”变成“事业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对于成功了的马云、马化腾,上海会把他们奉为上宾,给予足够的礼遇,但对创业初期默默无闻的马云、马化腾,这座城市给他们的认可和帮助,不会太多。

上海呼唤“互联网王者”,但真的能接受那个“爱说大话”、“长相清奇”、“乱穿衣服”的杭州师范学院毕业生吗?

上海人高大上、成熟有格调的东西,所以你看到的上海满是国资、外资、世界500强,这跟以前十里洋场的上海崇尚买办文化有关。

所以你看到的,他们宁可每月少拿几千元,在陆家嘴、南京西路CBD的大公司上班,也不愿意去到一些收入比较高,但是“不太稳定”的创业型民营企业。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国资、外资在上海的GDP中占比高达3/4,民营企业则相对薄弱,活力不足,作为不大。

在2017年的《胡润中国百富榜》前20名榜单里,我们看不到一个上海富豪的身影,排名最靠前的郭广昌,也仅在第25位。

反观浙江,作为中国民间资本最活跃的省份,有120家企业上榜,连续19年蝉联全国第一。

上海人守信用,讲规则,在深圳、北京、杭州,你经常会发现到了晚上11点,不少写字楼里还是灯火通明,但是在上海,估计很多上班族的第一联想是《劳动合同法》,是“我有我的生活”。这无关对错,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

撇开上海人小富即安,讲求生活品质和格调等特质不讲,上海的高房价、高落户门槛,客观上也限制了很多年轻人创业的想象空间。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主体。一个城市的气质,从某种程度上就源于这个城市企业的气质。

在中国的城市中,杭州一直有着一种独特的商业气质。虽然地处“人间天堂”,但在杭州的居民往往并没有“小富即安”、贪图安逸的心态,反而有着强烈的创业精神和赚钱意识。这种精神已深深地烙印在浙江这片土地上,也是这种精神孕育了现代意义上的“浙商”。

非上海户籍,要想在上海买一套房,必须要连续不间断的缴满5年社保(空窗期累计不得超过3个月)且不能单身,才有购房资格。试问,这样的政策,还有多少非沪籍年轻人敢舍弃相对稳定的工作,去进行“九死一生”的创业?

反观上海本地人,早年通过公房买断、购房退税、蓝印户口以及大规模旧城改造带来的动拆迁红利,很多人早在2005年前,就已经通过不动产资产配置,赚到了“第一桶金”。

90后、00后的“上海小囡”,只要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谁将来没有个几套房子的,以目前上海平均500万元一套房的市值,可以说他们一出生就是千万富翁,何须辛辛苦苦去创业?

为什么杭州能吸引来自国内外——当然也包括上海的人才?

阿里巴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首先,阿里巴巴从小到大,在这发展壮大过程中,就吸引了不少来自上海的人才。

阿里系的不少高管都是来自上海,前阿里巴巴CEO卫哲、现任CEO张勇、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更不要说还有很多中层岗位的员工。

在我身边的朋友中,至少有十来在杭州和上海之间来回奔走,而绝大部分就是在阿里巴巴工作。

其次,阿里巴巴成功的示范效应,带动了杭州的创新创业氛围。

阿里的成功上市,让很多人获得了财务自由,他们不再满足于在阿里内部上班,而是想通过创业成就一番像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的创业故事。

最近这几年杭州涌现了不少独角兽公司,而它们都和阿里巴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么就是阿里的前员工,要么就是接受了来自阿里前员工的天使投资,或者就是接受了来自阿里的投资。

2018年3月23日,科技部正式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杭州有17家独角兽公司,能够超过深圳排第三。

不得不承认这和阿里巴巴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阿里巴巴,杭州的城市竞争力直接可以腰斩。

杭州阿里巴巴园区▼

你也别觉得惊讶,前阵子美国亚马逊在选择第二总部堪比世界小姐选美,共吸引了包括美国、加拿大238个城市的前来申请。

大到纽约、洛杉矶、华盛顿、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小到一些人口不足百万的城镇,都想来竞争这个只是亚马逊第二总部的总部。

为何?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它可以直接带来 50 亿美元的投资资金和5万个工作岗位。

只要阿里巴巴总部不搬离,杭州就会不断的产生阿里巴巴2、阿里巴巴3......

你看这一批独角兽的榜首74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390亿美元的阿里云、80亿美元的口碑网等等......都是阿里巴巴的亲生儿子们,它们的总部在哪?

毫无疑问,还是在杭州。

马云在2017年18周年会上提到:希望再过19年也就是2036年阿里巴巴能够进入世界前五大经济体的行列。

2017年阿里巴巴18周年会▼

当前阿里巴巴的GMV已经是全球第21大经济体,和阿根廷的经济体量相当。

想象一下,不远的将来有一座城市里装着一个世界第5大经济体,那这座城市应该又是一个怎样高度的城市?

2016年G20峰会把杭州推向高潮,一举成为当年城市网红明星。

而2022年,杭州会成为除北京、广州之外,中国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城市。

冥冥之中,很多东西已经在做好了安排。


杭州的崛起,意味着长三角有两大一线城市,“双子城”时代来了!

20多年来,浦东新区的开发,不仅彻底改变了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思想观念。如今浦东无论是城市面貌还是房价水平,都已全面超越浦西。

如果把长三角当作一个更大规模的城市来看,上海的发展已经饱和,好比浦东开发开放前,那个经典而又成熟的浦西;而杭州未来的5年,即2022年亚运会开幕之际,将是这座城市前所未有的政策、城建、人口和发展红利的集中释放期,好比当年生机勃勃的浦东。

从某种角度来看,未来大长三角都市圈的金融中心在上海,而科创中心在杭州。

杭州,或许没有必要成为下一个上海,与上海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各自扮演好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双子城”角色,为中国的城市群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小福利:关注大胡子后,私信发送你想了解的城市名,即可获得该城市的买房攻略!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