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都市圈呼之欲出,长三角双雄争霸时代开启!

匿名 2020-12-01 14:22 阅读 2000+

近日,在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上海联合江苏、浙江两省出台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该方案拟定建设上海大都市圈,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00万,涵盖“1+7市”——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

图中粉色区域为上海大都市圈▼

为什么要建设上海大都市圈呢?

中国城市化的下半场就是围绕核心城市建设具有强大地域辐射能力的城市群。前有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先例,上海就是要做成长三角的湾区经济。

对于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来说,继续要扩大经济腹地,而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打破行政区划,促进区域相互协作发展。

那加入上海大都市圈有什么好处呢?

1.上海向通过长三角的区域城市群增强自己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现在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先是标榜“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然后是推进深入改革开放的海南自贸港,又有站队世界级湾区经济的粤港澳大湾区,还有轰轰烈烈的强二线城市崛起,那作为目前中国GDP最强的直辖市上海呢?很明显,上海大都市圈就是上海的野心。

2.那对于苏州无锡等城市来说呢?这些长三角小弟素有民营经济强、民富程度高的美名。

苏州是外资和台资企业的聚集地,无锡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南通在科技孵化器上卓有成就,嘉兴承接了上海不少的重工业转移,宁波帮的本地金融也发达,舟山是中国第一大群岛,有着良好的深水港口,湖州是批发零售业的领头羊。这些城市的产业各有特色,在增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化协作可发挥各家所长。

3. 既然要建设上海大都市圈,相应地肯定会修建相应的交通、公共设施来促进都市圈内城市的协同一体化发展。

上海撑起来长三角发展的半边天,上海市中心辐射能力超强,久负盛名,但和北京的昌平、通州等网红板块经常在网上怒刷存在感不同,上海的郊区知名度远没有市中心高,但上海其实也在疯狂生长,西联——与苏州无缝对接,北拓——与南通一脉相承。

凭借11号线,凭着方便的交通,苏州与上海开启同城时代,昆山变成了上海的睡城,成了另一个的“北京昌平”。

在长三角改革开发的这30多年来,苏州借势上海,错位发展,完成了自己在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强势崛起。

而这一次,上海大都市圈战略,苏州又一次选择了站在上海旁边。

南通这几年也在不断融入上海,从“北上海”到“上海北”再到上海“北大门”,南通的城市定位也不断清晰。南通该如何抓住“对接上海”的发展风口呢?

之前的南通和上海有天然阻隔,而现在北沿江高铁将穿过崇明岛直达启东到通州湾,南通的城运就快到了。

至于无锡、嘉兴、宁波、舟山、湖州,是受上海大都市圈外围的经济辐射?还是会被虹吸?还需要靠历史来检验。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杭州和南京没有加入上海大都市圈的群聊呢?

1.首先,杭州和南京,相对上海大都市圈的其他城市距离较远,杭州距离上海204公里,开车要3.5小时,南京距离上海325公里,开车需要4小时。而大都市圈一般是100公里内为宜。

2.其次,既然是上海大都市圈,毫无疑问,就是以上海为核心,而出于政治利益,杭州和南京肯定是不愿意的。

杭州有作为中国互联网网红城市的骄傲,在“杭吹”眼中,甚至把上海称为“环杭城市”。

而南京虽然地处江苏边缘,在省内一直被经济超强的苏州压一头,但是南京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够高,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危难之际,退居只有二地可选:南京和成都。

作为强省会城市,自然是不愿意委身于上海的。

江苏可以允许苏州和上海建设一体化的都市圈,但不可能为了加强与上海的协同而放弃自己的地位,牺牲自己的利益。

更何况,南京和杭州是另有所图。例如杭州的杭州湾。

杭州湾北岸为长江三角洲南缘,沿岸深槽发育;南岸为宁绍平原,沿岸滩地宽广。

西起浙江海盐县澉浦镇和上虞区之间的曹娥江收闸断面,东至扬子角到镇海角连线。与舟山、北仑港海域为邻;西接绍兴市,东连宁波市,北接嘉兴市、上海市。

钱江潮起,奔竞不息。

长三角的各城市也是各有抱负,不愿意平平庸庸,甘居一方水土。

从第一次喊出“杭州湾”的口号,上海就是看不起所谓的“环杭州湾大湾区”,瞧不上眼“杭州湾湾区”的概念,实际上只是在浙江省政府层面提出,还未上升到国家层面,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怎么可能委身于杭州湾?

杭州湾▼

况且杭州虽然名声在外,但是整体的经济实体还不够强。

2018年前三季度各城市GDP排名,杭州被上海甩得老远▼

杭州湾中包含上海面积的位置是:金山、奉贤和临港地区。

相比海派摩登的浦西市中心、创造了经济奇迹的浦东新区和上海新型城市化的虹桥商务区和嘉青松,上海的杭州湾片区就是爹不亲娘不爱、长期被冷落的片区,这个片区空地多、人烟稀少、以传统重工业为主、空气污染严重、非常不宜居。

很显然,上海的杭州湾片区是不是上海的核心经济所在地,加入杭州湾的群聊,只是成全了杭州湾的盛名,而对于上海的发展没有很明显的优势,所以上海自己组建了一个群聊——上海大都市圈。

长三角各城市在区域合作方面之所以没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协作那么紧密,关键在于——行政壁垒。

行政壁垒势必会阻碍城市之间的相互协作。

例如浙江的城镇产业经济是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江苏是以加工和外贸为主的外向型经济,而上海的产业转移溢出的主阵地并非江浙,而是中部城市为主,所以长三角要真正形成大都市圈的经济,不容易。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从5月就吹风要出台,现在都到2018年底了,还迟迟不见动静,本质上就是因为各城市之间的利益不好协调和统一,粤港澳大湾区除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澳门,其他的9个城市都是广东省内的,尚且如此不好达成共识,更何况是江浙沪这三省的城市要达成这样的城市协作呢。

在中国,双核城市的省份尚且不好平衡利益,例如沈阳大连,济南和青岛、南京和苏州、福州和厦门,至于广州和深圳暂且不放在一起讨论,毕竟深圳是属于计划单列市,不属于广东省管辖,直接向中央上报。在一个省内,双核城市尚且争得你死我活,况且是跨省的城市呢。

中国大都市圈的城市,看似好像是友好协作,但真实中是各城市间暗自较量,为自己的发展争取资源和利益。

真正的合作一定是一富一穷合作,双方各取所需,你要我的土地,我要你的资本,只有这种互补型的合作才能长久。

而像上海和杭州,上海虽然在互联网浪潮中落了杭州一截,但是上海市不屑于委身和杭州合作的,未来的上海和杭州,势必会在长三角一争高下。

今天的长三角,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未来上海>杭州=南京的局面将会持续很久,甚至苏州也会加入争夺战之中,而无锡、宁波、南通、嘉兴一众小弟就是被动的站位选择。

但是很明显的是,上海和杭州,上海大都市圈和杭州湾,长三角的双雄争霸开始了......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