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房产证,你就不是“自己人”

匿名 2020-12-01 11:15 阅读 1000+

复工潮的第一周,很多人陆陆续续地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了。


当你收拾好行囊,准备好口罩,做好从火车、高铁、机场中千军万马地病毒中杀出,从重重封锁的高速闯过的心理准备后,突然收到消息“外地人没房产,一律遣返!”,不知道会是什么感受?


万万没想到,妨碍你回去的,不是口罩,而是房产证。


房产证是疫情期间最大的通行证


疫情时期,全国各地下达了最严的防疫禁令,众多城市禁止外地人进城,但往往对一类人网开一面:在当地有房者。


昆山无自有房产的湖北、浙江、河南、安徽、江西、广东、湖南等7省人员全部遣返,有房产的可以隔离观察。



扬州也发布通告:凡是没有本市[含各县(市、区)、功能区]居民身份证、不动产权证的人员,一律暂缓来扬。擅自前来的,一律劝返。



无锡,劝返疫情重点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但如果在无锡有自有住房的,可以入锡。有些地方还下达最严禁令,不能将房子新租给外来人员,对空置出租屋断水断电,即使想偷偷回去都不行。



常熟,对来自湖北、温州、广州、深圳、长沙、南昌、信阳、台州这些省市的人员,在常熟需要有户籍或者房产证才能进得来,进来要居家隔离。


金华,直接在登记核查点写明:无房产一律不予放行。



还有很多小区,规定租户不得出入小区,外地人要凭房产证进入小区。



杭州的五常社区要求所有已租住在本地的外来人员一律只出不进;即日起所有返杭的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小区。



成都有个小区,禁止市外返蓉租户进入小区,如果租客要进小区,房东租客要各自交50万保证金。



深圳市虽然没有明文拒绝外来者,但如果出租房发生疫情,要追究房东责任。一些房东直接让租客别回来,这时期还能让你回来的,绝对是个好房东。


原本以为在疫情之下,人只是被分为被感染和没被感染的,来自疫情重灾区的和非疫情重灾区的。没想到居然还有一种分法是:在当地有房和在当地没房的。


突然惊醒,原来决定你是哪里人的,不是身份证,而是房产证。


曾经以为租房潇洒走四方,结果发现无房寸步难行


很多年轻人都有一种观念:租房就好,何必买房。


租房自由自在,想搬哪就搬哪,住腻这套就换下一套,换工作了随时可以搬家,而且比买房划算多了。


一套月租金7000的房子,1年租金8.4万,50年租金420万。而房子的总价大概要600万。那我为什么要买房?


相信很多人都算过这样类似的一笔账,而这一次的无房外地人劝返、凭房产证才能进小区,就告诉了你为什么:买了房,房子才是你的,你才拥有业主的权力。


哪怕你不在乎小孩教育的权力,不在乎房子投资升值,结果一次疫情,又让你发现了房子遮风挡雨的重要性。


租户的权力有没有机会提高上来,做到“租售同权”?


租售同权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了。2017年7月,广州最早提出“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住建部也明确将通过立法,明确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租售同权”一度给了众多无房者希望,然而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个梦幻泡沫,看起来五彩缤纷,时机一戳就破。


最早“租售同权”的广州,实际上要求户籍、人才绿卡等条件才能“租购同权”:“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人才绿卡持有人子女等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符合市及所在区积分入学安排学位条件的来穗人员随迁子女”。


而且即便是“租购同权”,也不代表一定能好学校。广州中心城区的一些学校,学位本来就非常紧张,有房有户口的群体都不一定能上,一样要和“有房有户”的“本地人”竞争积分高低,而很明显,有房的积分必然比租房高。


实际上,“租购同权”只是给了租房者一个跟购房者竞争的机会,但起跑线并不一样。


你会发现,除了“租售同权”刚出来那一年半载被频频提出,最近几年“租售同权”几乎是销声匿迹,因为实在作用有限。而这一次的疫情,对无房外地人的“恶意”,更是将“租售同权”的不足,将租房的艰辛暴露无遗。


租房的艰辛,不仅仅是对无房外地人的劝返,对无房租客的拒之门外,还有时艰之下,被迫承受房租上涨的无力感。


最近,有很多自如的租客在网上透露,自如趁疫情期间,租客不便搬家换租,坐地起价,哄抬租金,根据租客续租时间,涨租幅度10%~30%,甚至有涨了38.3%的。因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回租住城市申请无责退租的,也遭到自如拒绝,并表示退租需多付1个月租金。


疫情之下,如果能减租,大家当然心怀感激,不减租也无可厚非。但趁机涨价,大发国难财,实在令人心寒。


当然涨租只是少数,有社会责任心的房东还是占了大多数,譬如深圳女房东为九栋楼共1200户租户减免半个月房租,总共降低租金80万元。但是,这的的确确反映出了一个问题,租房就是将自己的命脉房子别人的手里。本应共克时艰的疫情之下,都有涨租出现,平时只会更多。


归根到底,就是“租售同权”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好,租房永远都不可能比得上买房。虽然看起来不公平,但其实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城市的资源有限,不管是教育资源,还是医疗资源,还是其它配套资源,任何一个成熟的城市管理者,肯定都会先满足本地居民以及对本地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外地人。


而怎么判断一个人对城市的贡献多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在本地有没有房。


有房的,契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光税费就做了不少贡献,还有联动的上下游,开发商拿地开发,售楼后的装修。


另一方面,在这个城市有房,大概率就意味业主打算长期在这个城市发展下去,已经跟这个城市更深度地捆绑在了一起。


所以,一个城市优先保证本地和有房者的资源和安全,虽然不是十分公平合理,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这跟我们遇到危险,先考虑是自己家人的安全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要认清一个现实:租房永远都替代不了买房。租房换不来安定的生活,得不到城市资源最优先的享受,不管怎么同权,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有房者都比无房者更具服务价值。要保证生活品质,一套属于你的房子不可或缺。


城市界限难以打破,更需要大城市化和都市圈


我们一直说加强城市协作,但这一次众多城市禁止外地人进入,又将一个问题暴露了出来:城市之间的界限难以打破。


在此疫情危难之关头,每个城市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自己城市的安全,避免外地人病毒携带者进入本市,这很合情合理。从全局角度来说,如果每个城市都能保证好自身有效阻隔到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那么离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也不远了。


其实不管是对疫情的应对,还是城市的发展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会优先且集中精力在自己身上。没有一个城市不想将人才留在自己城市里;没有一个城市有高端产业会不留在自己城市里,而主动迁出;没有一个城市建地铁会不建再自己城市里,而先建在周边城市。


每个城市都想先发展好自己,如果想要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中心城市的资源,让中心城市真真正正地能带动其它城市发展,要怎么做?只能靠大城市化和都市圈化来减弱城市阻隔。


大城市化,一方面是将更多人口吸纳到中心城市之内。为什么大城市话必须进行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将这些人,从小城市小县城的生活水平、就业机会、生产能力到大城市的层次。


另一方面,就是直接通过扩容来扩大中心城市的管理范围。譬如深圳如果扩容到惠阳,就直接打破了两者之间的行政壁垒,暂缓的惠阳地铁轻而易举就能建起来。


都市圈也是一个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策略,通过都市圈战略,让中心城市将周边城市纳入麾下。正因为深圳东莞都市圈下亲密的产业链关系,才能有华为迁到东莞,才会有深圳规划地铁修到惠阳。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坚定看好惠阳的原因,惠阳不仅是深圳都市圈重要组成成员,在这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之际,还是深圳最可能扩容的区域。


城市的界限难以打破,唯有依靠大城市化和都市圈战略,才能让中心城市承担更大的责任,引领众多城市和人民发展。




疫情袭来,大城市出现大量的感染病例,不少人对大城市化的战略产生质疑。


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更关注低密度大户型、别墅甚至郊区房,它们真的有价值吗?小户型、高密度的产品,会因此贬值吗?


疫情之中,各个小区物业的表现天差地别,物业对买房到底有多重要?


大城市化真的对吗?疫情对产品的选择会产生什么变化?什么城市,哪种物业产品才具备真正的价值?


李老师春节公益直播课,为读者们拨开迷雾,洞见真相!给大家一个2020楼市的清晰判断与置业策略!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