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帅了!商务部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规划!

爱Home房地产研究 2020-11-20 15:22 阅读 1000+

今天,商务部举行中新广州知识城专题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戳←了解《规划》详情),阐释知识城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工作重点等。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彭刚,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陈越华,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黄埔区区长、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勇出席并现场回答媒体提问。这是中新广州知识城首次在北京亮相高规格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上,彭刚详细介绍了《规划》编制的背景、框架及亮点。商务部作为《规划》牵头单位,将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推动中新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是知识城建设10周年

也是中新建交30周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

商务部、广东省人民政府

共同研究编制了《规划》

充分对接和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

全面加强知识城发展顶层设计

推动知识城向

更高起点、更高水平、更高标准发展

再先行

开启下一个“金色十年”

2020年,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

关键之年

知识城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

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

也将获得更大力度的支持

对于广州而言,知识城承担着

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

承担重要历史使命

也是抢抓“双区驱动”“双城联动”机遇的

重要支点

中新、中英、中欧等双边合作项目纷纷落户,先后引进瑞士龙沙、粤芯、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重大项目16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1亿元,达产产值超过3800亿元。

截至目前,知识城实有市场主体约2.35万户,注册资本总额4398.4亿元。今年举行三次集中签约动工活动,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及智能汽车等135个重大项目动工,投资总额超1700亿元。

看《规划》

见未来

《规划》对知识城的总体空间和重大产业布局进行了重新优化,提出打造“一核一轴四组团”。产业方面,将重点推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着力布局科教服务与数字创意、智能制造产业,构建知识密集型产业体系,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

陈越华

知识城的十年蝶变正是广东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生动缩影。广东将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在政策支持和创新驱动上下功夫,以更大力度推进《规划》落地落实落细,加快出台广东省实施方案,推动省级授权事项全部下放知识城,全面推动知识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

广州市常务副市长

陈志英

广州高度重视知识城规划实施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将赋予知识城更大改革自主权,争取知识城管理机构提升为省的派出机构,全面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知识城试点,努力开启知识城下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金色十年”。目前,《规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

黄埔区区长

陈勇

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新广州知识城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科技“硬核”力量。全力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建设航空轮胎动力学、国家纳米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加快“中国纳米谷”、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等专业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建设4.6平方公里的知识城科教创新园。

二是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取得新突破。

三是建设国际人才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在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扶持方面,设置了海外尖端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业英才等支持项目,分别给予最高15亿元、2000万元、100万元的支持或奖励。

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企业扩大科研投入。预计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将超过8%。

再深化

提升中新合作紧密度

随着国际化人才源源不断涌入

知识城也将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

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和

吸引外国高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

深化中新合作,更是重中之重

当前,中新一期合作已建成6.27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区,腾飞科技园已进驻来恩生物、新月材料等知名企业100多家,就业人数达到3000人。

中新二期即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计划未来5-10年内,将引入投资500亿元,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金融服务、科教服务与数字创意产业及总部经济。

看《规划》

见未来

《规划》提出

↓↓↓

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知识城科技和产业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共同体。同时建设对外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园区,与全球知名创新园区联合设立创新服务联盟,合作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基地。

鼓励与新加坡交易所加强合作,支持知识城内企业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直接上市;支持新加坡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知识城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研究院所;深化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和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城市治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多重政策支持下,将大大提升知识城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显示度,在对外开放领域引入更多创新要素。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冼银崧

随着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升级,知识城进入了开发建设2.0阶段,二期合作范围将扩展至跨境金融、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等前瞻性领域。

新加坡Star3D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长阮成昌

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中新两国合作的重大项目,我们作为新加坡企业在这里落地,希望能为知识城建设作出贡献。同时知识城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办公、厂房、制造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希望通过合作把更多口腔领域的数字医疗先进技术引进知识城、引进广州。

深耕

推动“知产”变“资产”

作为全国唯一的经国务院批准的

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

知识城在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创新、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等

5个重点领域已经形成

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

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和典型案例

如今,知识城聚集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100多家机构,其中审协广东中心专利审查数量占全国1/5。2019年累计专利申请量达1798件,发明专利申请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同比分别增长76%、137%、116%。

看《规划》

见未来

《规划》提出

↓↓↓

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破除制约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立足广东、辐射华南、示范全国”的知识产权引领型创新驱动发展之城。力争到2022年,国家知识中心建设初见成效,知识城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将达到4.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0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要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加速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培育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市场,在知识城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探索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要培育以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运用、知识服务和知识保护于一体的现代知识经济体系。通过知识赋能推动知识产业化,促进产业数字化,形成知识应用新场景和知识密集型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开拓

打造宜居宜业的智慧城市

 知识城强化“有山有水有风光、

生产生活有生态”高品质城市

以智慧高效的城市运营模式

树立未来城市的标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一直贯穿在知识城规划、

建设、治理各领域各环节

如今,知识城在发展绿色生态城区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知识城南起步区获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设计标识;中新广州知识城色彩规划荣获法国NDA金奖;知识城被广州“酷城行动”列入示范项目,开展绿色生态低碳新区建设等等。

看《规划》

见未来

《规划》提出

知识城将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

首先是构建便捷高效交通网络,将增强知识城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交通设施的连通性。加快建设穗莞深城际,加强知识城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火车东站、广州南站等枢纽的衔接,加速湾区内创新要素流动。依托轨道交通及高快速路网促进知识城全面融入城市交通圈,打造“外联内通”交通路网体系。

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科学编制知识城海绵城市建设顶层规划与系统方案,综合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规划城市建设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2%。

未来

知识城将借助《规划》的实施

深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

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力,深入推进开放合作

着力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

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到2022年

国家知识中心建设初见成效

到2035年

知识城营商环境位居国际前列

宜居宜业新城全面建成

知识城全面建成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