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宽松下的资产荒,新一轮财富分配下的配置方向

匿名 2020-11-20 13:15 阅读 784

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增速下滑,今年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会更加宽松。

在22号两会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了明确的定调。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政府赤字率要由2019年的2.8%破3提高到3.6%,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同时在特殊时期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全部转给地方,直到县级基层,支持地方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此政策是重点做好“六保”中的三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通过上述手段,一定程度上弥补疫情冲击下老百姓的收入损失,最大化保住内需!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很明显,4月份的M2同比增长了11.1%,创下了自2017年4月来的新高。

为了经济复苏,社会稳定,老百姓的就业和生活,此轮货币宽松行为必将载入史册!

哪怕没有疫情,在近年来的经济下滑背景之下,货币宽松也是个大趋势。

前几天央行发布了公告,2020年5月15日,金融机构的平均准备金率为9.4%,比2018年初降低了5.2个百分点,创下了历史新低。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被央行依法锁定的钱减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相应增加了,从而提高了货币创造能力。

从2018年来,央行1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8万亿。其中,2018年4次降准释放资金3.65万亿元,2019年5次降准释放资金2.7万亿元,2020年初至5月3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元。

按照2020年4月份的货币乘数6.55,8万亿的资金,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理论可以放大成52.4万亿,影响力可见一斑。

不难预见,2020年,降准降息还会继续!

每一轮货币放水,实际上都是新一轮社会财富再分配和转移。2008年是,2020年更是!

人的一生,无非就是做对几次重大的抉择。对于普通人而言,如何在货币放水中做出正确的思考和行为,将决定你一生的财富走向。

货币放水,会流向何方?会流向实体经济吗?

我们来了解下货币流向的一个简明扼要的过程,央行放水——商业银行向社会贷款——流入市场主体及个人。

央行放水就是宽货币,商业银行向社会贷款就是宽信用。结合过往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到宽货币容易,但是要做到宽信用却很难。为何?

因为资金天然的趋利性,它一定会有选择的、漏斗式的流向那些安全且高收益的地方和领域。

实际上,按照政策的指引,钱应该流去实体经济,去支持中小企业才对。自2018年6月份开始,国家强调全面支持中小企业,给中小企业贷款,但是效果却是差强人意!

一方面,实体经济近些年来产能过剩,导致商品过剩,商品过剩之下,只能降价出货。在利润微薄之下,很多企业不愿扩大生产,自然也不愿增加贷款负担。同时,银行也会出于风险考虑,不愿意轻易把贷款给到中小企业,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当下全球陷入一个困境:没有出现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在没有技术变革的之下,将资金投入制造业,无非是原有技术的规模放大,不就是再制造新的产能过剩吗?

结合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发现,中小企业的坏账率在连年走高。

如果中小企业要向银行贷款,有一种最直接快速的方式:房抵经营贷。上个月深圳就对经营贷进行了彻查,防止经营贷流入房地产。

而经营贷的核心点是什么?有公司是基础,有房子做抵押才是核心。

企业主拿出房产证出来,作为抵押品,银行做一个评估,然后安心的把一大笔贷款放给了企业。

换句话说:银行放了多少经营贷出去,就对应有多少房子作为抵押品。

你细品!

最终,这些钱会流入哪里?

资金不会像撒胡椒粉式的流入每个城市,每个企业,或者是每个个体。而是非常聚集的流入少部分城市,那些优质的国企、大企业,还有本身就具备很强资产实力的个人。

说白了,每一次货币放水,都会难以避免的扩大财富差距。在没有其他手段跟进,比如西方常用的三大税收政策:房地产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贫富差距会更加放大。

当下货币放水流入的几大方向

1、脱实向虚,水往“高”处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现象。而当下的货币放水后的流向,却是反其道而行,向“虚”处行,往“高”处走。

两大现象。一方面,2020年A股开户人数暴增,3月份新增189万投资者,较2月份的89.54万户环比暴增111%,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4月份有所降低,为164万,但也是近1年的次新高!同时,在实体餐饮业的一片哀嚎声中,白酒龙头股却连连上涨。

另一方面。今年前4个月,商品房的销售面积339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3%。楼市成交大受影响之下,一些重点城市的豪宅却是连连上演排队摇号而且日光现象。

深圳,2000 -5000万的招商太子湾公寓,戴着口罩排队抢房,加推两次均日光。杭州,最贵楼盘之一,仁恒滨江园。最低价1200万/套,近千组家庭报名,中签率仅6.2%;上海,碧云尊邸均价近12万元/平方米,总价2700万起,最高总价的别墅超过1个亿,仍然出现三比一的哄抢局面……

在城市人口流入分化、区域经济落差扩大,资金避险等多重因素下,楼市分化越来越明显。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豪宅,反而会是资金重点流入的方向。

2、新一轮基建开启

经济不好的时候,基建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3月份,多省份公布了庞大的基建投资计划,包括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据不完全统计,规模已超过40万亿元。

3、流向效益好的行业和企业。国企、央企,一些效益好的科技和互联网公司。这些企业在银行体系里具备很强的背书,能以更低的成本拿到更多的资金。

比如在房地产企业就非常明显,央企如华润的融资成本在5%左右,大的私企如恒大、碧桂园在8%左右,那些不为人知的小企业要去到12%甚至更高。

4、流向重点的区域和城市

一方面,结合国家的战略规划。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下游经济圈、雄安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这些国家层面的区域战略一定是资金重点支持的方向,这是政策在主导。

另一方面,还是资金趋利性问题。东南沿海、核心一二线城市,这些投资效益高的地方,资金会非常自然的流入和聚集,这是市场经济的手在起作用。

举个例子,比如安徽马鞍山,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是2255亿,而当年的GDP是 1720亿,投资产出比非常低。而上海,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是7246亿,当年的GDP为30134亿。两者的投入产出效益,一目了然。

对于那些相对落后的中西部中小城市、广泛的四五线城市、大部分的县城,将如何解决发展问题呢?更多是通过财政政策来解决,这点在两会的政府报告中有明确提到。

关于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也是一样。更多是靠财政政策,也就是直接拨款,发债来解决!

货币政策下的资金流动,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这才是我们核心关注的方向!

最后,关于楼市方面,大家要记住三点:中心城市、核心地段,优质项目,更加是在新一轮货币放水之下的保值升值的重点!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