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合作区开创飞地治理新篇章

深圳新闻网 2020-10-14 10:09 阅读 1000+

作为深圳第“10+1”区,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是全国首个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建设管理的飞地,并且是按照一座城市的规模、功能、建制设立的“飞地”,是发展“飞地经济”、探索“飞地治理”的典型代表。深汕合作区的设立开创了飞地新模式,突破了行政障碍,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改革创新,开启了“特区带老区”“财富带资源”“经验带空间”的创新实践,对于探索全国区域合作具有示范作用、借鉴意义和先行价值。

当前,深汕合作区正站在深圳经济特区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发展机遇,履行特区带老区、先富带后富的新使命,书写飞地模式的新篇章,努力打造成为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加速实现与深圳政策贯通、交通互通、资金融通、人才畅通、民心相通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让深汕合作区的群众享受到与深圳一样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老区变特区。

全面履职创新局 顶层设计愈加清晰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探索飞地新模式,既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加强顶层设计。

深汕合作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东端门户,距离深圳东部边界60公里。2011年春天,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汕尾海丰圈定468.3平方公里,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启以“飞地经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试验。2018年12月16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成立。从“三方共管”到“两方合作”,再到深圳“全面主导”,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的不断演变和调整,充分体现了深汕合作区在制度建设道路上不断创新和突破的勇气和决心,深汕人趟出了一条飞地模式的崭新道路。

除了以深圳市一个经济功能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顶层设计、资源配置、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外,深汕合作区这块飞地的“特别”之处,还体现在设置了行政区完善的公检法系统。今年下半年,全国首个“飞地”检察院——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检察院、全国首个飞地法院——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相继成立并履职。此外,全区11个区直机构、5个市驻区机构、6家区属国企在此之前都已实现履职。

深汕合作区的“飞地模式”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既无先行者的经验可资借鉴,也无成熟的理论可作指导,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深汕合作区在完善组织结构、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的同时,也解决了信心怎么立起来、土地怎么征起来、资金怎么弄起来、人才怎么聚起来、管理怎么抓起来、项目怎么做起来、配套怎么搞起来等一系列问题,体制机制调整得到实质性进展,趟过了飞地模式创新实践的“深水区”。如今,新城建设终见彩虹,迎来了体制机制调整后的全新篇章。

深汕合作区的建设发展始终凝聚着各级领导的指导、关心和厚爱。汪洋、胡春华同志主政广东工作期间多次亲临深汕合作区,亲自把脉、协调推进重大问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调研深汕合作区时指示,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深汕合作区建设各项工作,把深汕合作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省长马兴瑞多次调研深汕合作区,大力推动深汕合作区体制创新、产业发展等工作。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先后多次调研深汕合作区,要求按照世界一流标准,高质量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深汕合作区。

2019年,正处在起步爬坡关键时期的深汕合作区迎来“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由广东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深汕”二字由此载入历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有序发展“飞地经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

目前,深汕合作区正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笃定以“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为战略支点的总目标,始终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为发展理念,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为发展模式,以“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深汕合作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成效日益显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国家发改委等中央部委,黑龙江、福建、江苏、广西、西藏、新疆等兄弟省区纷纷前来考察交流,为这块飞地的机制创新点赞。

产城融合促发展

飞地经济入佳境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吸引人们来到这座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则是城市发展的平衡机制,决定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有城无产”和“有产无城”均是产业发展和城市生活之间的失衡。

深汕合作区在飞地经济发展实践中,将产与城并重、产与城融合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遵循“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助推工业化”的飞地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将鹅埠片区定位为先进制造集聚区,率先引进了一批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产业。目前,深汕合作区“一中心四组团”的产业空间布局已初步呈现多点开花格局,以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机器人等为主的产业集聚已初步形成。截至目前,深汕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96个(88个来自深圳),其中已投产项目30个,已动工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超过53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985亿元、预计年税收约70.3亿元。

当前,深汕合作区正积极配合深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做好深圳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稳链工作,聚焦发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科技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深汕特色的产业体系,为尽快打造成为东深圳硬体创新中心增添强大动力,为深圳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营造新阵地。

栽得梧桐树,自有凤来栖。深汕合作区飞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吸引高素质人才来这里就业、居住和生活,这固然需要较大的经济发展体量。但同时,更需要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和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市民“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质营商环境。深汕合作区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力建设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生产类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深圳标准”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公共服务设施,以“三生融合”为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今年9月1日,全区首个深圳标准的学校——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迎来首批深汕学子;全区首个保障性住房项目——深耕村将于明年交付使用;全区首个三级综合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医院已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并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全区四镇、34个行政村、5个社区,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深汕大道、科教大道、创新大道等骨干路网已在2019年接续开工建设;特区建发·东部新时代、上海绿地集团深汕绿地中心和深投控创新中心三座地标将不断刷新“深汕高度”乃至广东粤东地区的天际线;英达斯瑞公园、望鹏山公园、香山文化公园、小漠湾湿地公园等加快建设……

产城并进,产城并举,产城融合,深汕合作区这块飞地正加速实现与深圳一体化发展。一座希望之城、未来之城,从荒芜之地冉冉升起,深汕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进驻深汕的企业正拥抱广阔的发展空间。

鹅埠镇蛟湖村居民叶晓芳说,过去这里十分荒凉,大家只能外出打工谋生。现在家门口的道路四通八达,车辆穿梭不息,厂房、办公大楼林立,上下班时间人流涌动,许多人纷纷回乡就业或者经商。这一系列变化直接带旺了家里开的小超市的生意,人多时甚至忙不过来。

深汕特别合作区中瑞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感叹,作为较早进驻深汕合作区发展的企业,他们几乎见证了这座新城崛起的整个过程。在体制机制调整后,深汕合作区终于迎来了厚积薄发的重大发展机遇。“在深圳基因、深圳内核的推动下,这里正加速形成与深圳一体化发展的软环境。作为较早入区的企业,中瑞实业为当初提早进驻深汕合作区的战略布局欣慰不已。”

乡村振兴奠基础

基层治理先行先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农村社会的优质发展,就没有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的基层基础。

作为深圳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深汕合作区是深圳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深汕合作区在实践飞地治理和飞地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努力克服深圳与当地的治理水平、思想观念的落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社会善治,加快推进深汕合作区全域的城市化进程,让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老区变特区。

作为深圳先富帮后富打造的精准扶贫5.0版本,深汕合作区当前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重大发展任务,更是重大政治任务;既是高质量发展之需,更是高质量发展之机。今年上半年,深汕合作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实施,全域以“八村示范、全区整治”为基础,以特色精品村为远期目标,选取八个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特色”原则,高标准建设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努力打造具有深圳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田园城市”“都市乡村”。

同时,深汕合作区也正大力探索推动构建具有深汕特点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今年7月,全区首个以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村级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田寮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启用。据了解,田寮村是深汕合作区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也是党建文化特色村。深汕合作区区属国企还与田寮村村集体合作,开发打造“智安居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建材家装一条街”,实现提升市场发育水平、满足发展建设需求、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深汕合作区村企合作、农村城市化、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成为了深汕合作区推动城市建设与村集体土地合作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生动典范,“田寮模式”也由此诞生。

“时刻望鹏、望鹏发展是前提,带动老区、带富老区是根本。”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表示,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将特区设在老区人民家门口,就是“特区带老区”、先富帮后富的伟大实践;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也是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伟大实践。加快深汕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系统工程。体制机制调整以来,作为“飞地”,深汕合作区面临的目标任务前所未有,能力考验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是前所未有。作为飞地经济的探路人、协调发展的开拓者,深汕合作区将稳定持久地带动汕尾及周边地区共同发展,也将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深汕力量。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