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深圳热搜词“调控”,荣登榜首!

网络 2020-07-16 10:54 阅读 2000+

  虽然七月流火的本意并不是说七月天气很热,但“流火”一词,读来似乎能感受到火焰岩浆般在粘稠中流动所产生的炙烤感,高温如同触手可及,形象生动。

  对于楼市而言,经历了上半年由冷寂到火热的历程之后,七月的热词变成了“调控”。


  7月15日,深圳市住建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大幅调整了限购措施。

  深圳出台调控政策,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首先,今年以来,深圳楼市的整体数据在一线城市,乃至全国都引人注目。此外,市场的火热,也引发了乱象,时不时冒出来经营贷、某豪宅项目一个月内三售三罄,以及“天价喝茶费”重出江湖等更具有市场热议度的话题。

  深圳楼市经营贷的乱象还曾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警惕。在4月份,深圳住建局宣布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市场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则宣布紧急自查房地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情况。也是在4月份,深圳二手房市场“20万红线”来袭。

  即便如此,仍有项目顶风作案,5月份豪宅项目恒裕深圳湾获批预售许可证。房源总价最高达到1.2亿元。虽然该项目的预售信息就在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上消失了,但仍然暴露了在红线限制下一些项目但侥幸心理。

  反映在数据上,从成交量层面来看,根据深圳房地产信息网数据,上半年深圳新二手房住宅成交44000套,同比增加41.2%,这是自2016年以来的又一次新高;而在房价涨幅方面,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3-5月,深圳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1.6%、1.7%、1.6%,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分别排名第1、第2、第2。


  深圳楼市炙手可热。

  其次,“房住不炒”定位、“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目标被三令五申,更有房价过高城市限购在前,示范效应明显,深圳无法再“独善其身”,继续走出独立的曲线。

  再次,今年对深圳而言,是《春天的故事》唱响四十周年的大日子,那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下一个圈的时候,初衷可不是发展房地产。

  所以,深圳楼市出台限购政策,既有迹可循,又是慨当以慷上梁山的行为。

  解析深圳楼市的限购政策,有着明显的从需求端抑制投机的特点。关于这点,作为今天的爆款新闻,就不赘述了。

  不过,对深圳限购,人们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不从供给端入手来进行调控,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在深圳住宅市场火热的同时,写字楼市场供过于求、大量空置和租金下降的问题也一直被诟病。

  戴德梁行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深圳写字楼市场报告》显示,深圳上半年写字楼累计新增供应同比增长215.2%;空置率超过了25%的大关,达到历史最高;甲级写字楼租金售价双降,即便在核心片区也是一样的结果。更甚者,深圳下半年还有77万平新项目入市,这意味着深圳写字楼的空置率还将上行。

  不少的网友也在疑惑,既然写字楼空置率已经达到历史新高,为什么还在不断增加供应,而不实施“商改住”政策,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呢?

  作为中国最早的改革开放示范地,吸引民营经济和创业公司,乃至跨国公司一直是深圳高速发展的保障,但四十年的岁月,也确实造成了土地资源错配的问题。不过,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写字楼空置的问题。


  况且,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算是个“弹丸之地”,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是北京的八分之一,广州、上海的四分之一,容纳着2000万人口,土地资源匮乏。

  在都市圈规划下,有人提议深圳的手应该伸到东莞惠州等临近区域,以解决供应的问题。不知深圳是否曾经产生过类似的觊觎之心,但东莞和惠州不是燕郊,则肯定不甘沦为深圳的“睡城”。

  所以,土地资源整体的匮乏导致深圳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供给问题。毕竟,盘子只有那么大,无论怎么分配,都只是道“朝三暮四”的选择题。

  从深圳今年的整体经济形式来看,根据深圳统计局公布消息,2020年一季度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785.60亿元,同比下降6.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1%。

  从这个层面看,在经济形势压力山大的时候,深圳楼市是在螺蛳壳里做出了大道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房地产所做的贡献。

  怪只怪深圳楼市火热到了失控的地步,政府也只能挥泪斩马谡。所以,那份既希望楼市不那么惹人注目,又希望楼市助力的拳拳之心,清晰可见。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