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扩容”已不可能?

地产观点 2020-06-16 15:01 阅读 1000+
今年8月份,深圳将迎来特区建立40周年,这座城市在这40年经历太多的坎坷、质疑和辉煌。四十而不惑的深圳,确实遇到辖区空间不足的发展障碍,随着城市经济与人口的扩张,这种障碍越来越明显。

以往基本上隔一段都有传出深圳扩容的消息,但最终都一一被证伪,而最近今年这种空间面积不足的问题越发突出,扩容的声音更大更广泛。深圳很多专业人士的分析,深圳的高房价很大一方面也是因为辖区面积不足造成的额。

近期,具有官方背景的《学习时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扩权赋能探索建设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文章,这篇文章被一些媒体人士解读为官方态度提前释放,但从这篇文章的倾向来看,深圳似乎今年期待的扩容又没戏了。
如今的深圳,面 临着 产业外流、房价高企,似乎继续“扩容”这一剂良药来解决这个问题,似乎看起来很渺茫。那么深圳“扩容”真的障碍是什么?窃以为,主要有两个核心问题:
地方上的阻碍,说白了就是广东的阻碍。这个核心问题还在于分税制,深圳是计划单列市,税收直接上缴中央,不会与广东来分。如果深圳将周边的东莞惠州全部或者部分合并,那么深圳不升级为直辖市,也至少还要维持计划单列市的地位,这样的话就是在削弱广东省的税源,这是就难办了。
我们看到广佛同城推进的非常顺利,轰轰烈烈,广州的地铁早就修到了佛山,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广州不管怎么合并佛山,都是广东省自己的事情,而深圳如果合并惠州或是东莞,则完全就不是这么回事,这就是为什么喊了这么多年的深莞惠一体化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进展。记得本人10多年去惠州看房子的时候,那时候的售楼小姐就跟我说,过一两年深圳的地铁就要修过来了,而如今一晃就10年过去了,惠州还没见到深圳的地铁修过去。
第二个障碍其实与对岸是有关系。从世界城市发展格局来说,区域中心城市一般只有一个,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出现了香港、深圳、广州三大国际化大都市。深圳要扩容要升级,国家层面要给予更多政策支持才行,而有些政策似乎又不敢全给。至于什么原因,大家心照不宣。
从全国范围来看,深圳发展金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圳具有内地唯二的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具有众多的创投机构和私募基金机构,全国最大的券商中信证券就在深圳,另外还有本地孵化的国信证券,都是券商龙头企业。并且金融业一直都是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但为什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深圳的定位不再有“金融中心”的字眼?之前前海中心给予定位也是发展金融业,但这么多年过去,并没有给予太多的特别的政策,这又是为什么?
另外,耗资1000多亿建设的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要采取“单 Y”避开深圳,即便是通车后,桥上的车辆寥寥无几。其实,这也是在这个博弈中,深圳所付出的、被牺牲的。
深圳辖区空间需要拓展,几乎是一件有目共睹的事情。国内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的辖区面积最小,而且不只是小一点点,上海和广州的面积都是3倍以上于深圳,而北京就更不用说了。但实际上深圳的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空间却日趋捉襟见肘,这样下去产业外流是一种必然。高企的房价备受争议,但是仍然是每年供应不出来几块住宅用地,随着实际管理人口的增加,高房价的问题也许会越来越严重。高房价的传导作用会导致城市的营商成本上升,从而逐渐削弱城市的竞争力。
深圳确实需要“扩容”,但是如果不扩,该如何发展?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