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最新表态!关于反腐、房地产金融、影子银行

第一财经日报 2020-05-27 11:08 阅读 1000+

(原标题:关于金融反腐、房地产金融、影子银行,银保监会最新表态来了)

“中小银行整体运行平稳,流动性充裕,风险可控。但今年以来,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承压,部分机构信用风险持续积聚,风险处置任务较重,个别机构面临一定的流动性紧平衡压力。”5月26日,第一财经记者从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处了解到。

除此之外,关于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坚决治理“金融土特产”、高风险机构处置等重点问题,上述负责人还做了这些最新表述!

防范影子银行反弹回潮

“下一步,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影子银行监管,防范影子银行反弹回潮。”上述负责人表示。

具体而言,推动《资金信托管理办法》、《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等制度出台,引导信托公司高质量发展;督促银行严格落实《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规范开展理财业务。

银保监会今年将对2018年深化整治市场乱象工作自查和监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问责情况“回头看”。在前期乱象整治基础上,继续对重点领域重点风险开展深入整治。严肃查处理财业务、同业业务、表外和合作业务等领域违规问题。

同时,加强与人民银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提高跨业监管的协同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形成监管合力,确保跨行业、跨市场影子银行业务“看得见、管得了、控得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该负责人称,经过两年多持续推动和监管,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收缩,风险水平大幅下降。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同业理财规模余额为8460亿元,较2017年初下降87%。

个人消费类不良率小幅上升

第一财经记者从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处获悉,2020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消费类贷款、信用卡贷款总体平稳,资产质量相对稳定。其中,个人住房贷款稳步增长,不良率稳定在低位;个人汽车及其他个人消费类贷款小幅下降,不良率小幅上升;信用卡贷款有所下降,不良率有所上升。

据介绍,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万亿元左右,增量较去年同期下滑2.4%。一季度末不良率较年初小幅上升,基本维持低位;此外,一季度,个人汽车及其他个人消费类贷款减少270亿元。其中,2月减少1600多亿元,3月新增1200多亿元,月度增量已随复工复产推进由负转正。一季度末,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24个百分点。

信用卡贷款方面,一季度,信用卡贷款减少3300多亿元。其中,2月减少4000多亿元,3月新增1400多亿元,一季末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52个百分点。

该负责人强调,一季度消费类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上升有以下原因:一方面,疫情影响部分信用卡客户的还款能力,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仅0.8%;另一方面,信用卡贷款期限较短,不良暴露较迅速。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居民就业率持续上升,居民还款能力将逐步恢复,未来这一情况将有所改善。

城商行风险化解“一行一策”

中小银行风险处置情况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134家城商行资产总额38.1万亿元,负债总额35.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2.49%,拨备覆盖率147.65%,资本充足率12.65%。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资产总额39.1万亿元,负债总额3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4.9%,拨备覆盖率107.4%,资本充足率12.2%。

过去一年,包商银行等高风险机构被平稳有序处置,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稳妥化解。2019年,银保监会还处置完成109家高风险农合机构,高风险机构数量稳步下降。

针对城商行的风险问题,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针对不同机构的风险程度和风险特征,指导银行“一行一策”制定风险化解方案,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多措并举化解风险。推动银行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及时补充资本等措施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支持银行引入优质的战略投资者,改善治理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进行市场化兼并重组等;另一方面,督促城商行坚守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引导银行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沉服务重心,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优化股权结构,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机制。鼓励加大资本补充力度,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内控管理,培育审慎经营文化。

针对农合机构的风险问题,该负责人称,一是推动省级政府切实承担风险处置责任,帮助农合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引入合格战略投资者,打击逃废债行为、营造良好信用环境;二是调动发挥好农合系统内生动力,督促指导省级联社切实承担辖内农合机构风险处置的牵头责任,充分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发挥好风险处置平台作用,开展系统内帮扶;三是积极稳妥引入包括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合格投资者对高风险机构进行并购重组,引资引智引制,促进高风险机构步入良性发展;四是加强事中事后“贴身”监管。推动机构坚守市场定位,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治理机制,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郭晨琦_NBJ9931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