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深圳发布重磅文件,世界一流科学城规划定了!效果图全曝光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0-04-17 08:20 阅读 2000+

开启今天的正文之前

先来给大家曝光一组最新效果图

绝对会让人眼前一亮!

(坐稳扶好啦!前方高能)

深圳这里即将迎来重大蜕变

未来将汇聚最先进的高科技行业

这里将高楼林立

新型产业将在这里蓬勃发展

人文宜居之城

这里将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旅游之处

这里的国际化科学社区

将集商业、文化、游憩、休闲于一体

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

想要知道这到底是深圳哪里?

先卖个关子,再甩几个头衔

给大家感受一下气场!

占地达99平方公里

占全区面积六成以上

借鉴多个发达国家的世界级科学城

将建成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

……

多个重要头衔加身

这个地方就是——

光 明 科 学 城

光明科学城整体概况

近日

光明科学城再有新动作

在光明科学城谋划建设两周年之际,深圳市又送上了政策大礼包。日前,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继深圳市被确定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四城后,作为其集中承载区的光明科学城迎来的首份具体建设文件。

今天(14日),深圳市召开光明科学城新闻发布会。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代表光明区委区政府郑重表态,《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市委、市政府送给光明的一个大礼包,它是一本宣言书,也是一份军令状,为光明科学城未来发展吹响了冲锋号,提供了路线图,也为光明区未来的发展腾飞插上了翅膀。

新闻发布会现场

由市级战略一跃成为国家战略,并将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凭什么?首先要回答这四个问题。

什么是光明科学城?

为什么要建光明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将如何建设?

光明哪些领域将迎来重大发展?

下面,一一为你解读这一重磅规划!

什么是光明科学城?

99平方公里

占全区面积六成以上……

提到光明科学城,绕不开几组数字:99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六成以上、“一心两区”“一主两副”。

❏  99平方公里是光明区的规划面积,占光明全区面积的六成以上,以“科学+城市+产业”为发展规划,以“一心两区,绿环萦绕”为空间格局。

❏  “一心两区”即光明中心区和装置集聚区、产业转化区,“绿环萦绕”即蓝绿活力环。具体而言,光明中心区作为科学城综合服务中心,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定位深圳北部集商业、文化、游憩、休闲配套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

❏  装置集聚区包括“一主两副”三个科学集群。“一主”即大科学装置集群,“两副”即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

其中,装置集聚区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是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和交叉型研究平台的主要承载区,《若干意见》中提到的先进表征综合粒子设施等标志性、稀缺性的大科学装置,以及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研究型大学,深圳湾实验室等研究平台都布局在该区域。

同时,光明科学城将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以“蓝绿为底、组团镶嵌、乐居宜业”为原则,将建设一座开放创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绿色智慧之城。

为什么要建光明科学城?

多份重磅文件发布

光明科学城的重要性

从多份重磅性文件中可以看见

❏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肩负着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筑国家创新发展新高地、引领和带动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创新转型的历史重任。其中,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撑。

❏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部署的首个重点任务就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更是明确以深圳为主阵地进行建设。

❏  近期,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建设。这是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次写入国家公开发布的文件。

换言之,作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光明科学城从市级战略一跃而成为国家战略,站在了国家级“聚光灯”下。

光明科学城将如何建设?

三步走“大目标”公布

在今日(14日)召开的光明科学城新闻发布会上,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区长刘胜,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曾坚朋围绕《若干意见》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区长刘胜

从国内外建设知名科学城的建设经验来看,很关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科技创新要素资源要在一定区域内形成集中度、显示度。光明科学城是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显示度关键在于光明科学城。

据王宏彬介绍

根据相关规划和要求

初步确定光明科学城的

规划建设目标分三步走

2025年

初步形成世界级科学城的核心功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具雏形,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加快建设,成长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2035年

基本建成国际化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形成学科与功能布局合理、性能水平全球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培育出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

2050年

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持续产出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性成果,成为新一轮国际科技产业革命的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

光明科学城未来规划

光明科学城如何突围?

充分借鉴美日法和国内等经验

据悉,《若干意见》充分借鉴了美国北卡三角科学园、日本筑波科学城、法国格勒诺布尔等世界主要科学城,以及国内一些重要科学城的建设经验。

被誉为中国“创新之都”的深圳,如何加快建设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光明科学城如何充分突出地域特色、发挥自身优势?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充分突出地域特色,发挥产业创新能力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优势,重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进行布局,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

《若干意见》提出——

建设以科研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孵化以知识产权输出为主的高附加值科技企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试转化基地,建设或引进一批世界级的创新验证平台,建立一批功能性、普惠型新型基础设施及中试平台,组建光明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组织开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此外,光明科学城将重点围绕5G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前沿新材料等领域,支持企业联合研究机构和行业上下游共建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国家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哪些领域将迎来重大发展?

将集中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围绕信息、材料、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集中布局和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设立专门机构谋划建设标志性、稀缺性先进表征综合粒子设施,建设一批产业专用实验线站。未来符合重点学科发展方向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原则上应落户光明科学城。

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光明科学城将围绕重点领域、交叉方向,兼顾科学研究和产业培育,建设光明科学城大数据中心、高端仪器设备中心等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形成交叉融合、紧密协作、相互支撑的创新链条。

此外,针对现有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光明科学城将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

支持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中国计量科学院技术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落户在此。同时,建设若干所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加强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

最后

一组有关“光明科学城”数据进展

这片土地,即将焕然一新

迎来最新的发展机遇

数读光明科学城进展

两个主要规划:《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指明定位目标;《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大片区土整:采用集中攻坚的方式完成了科学城启动片区、核心大装置片区、科教融合区土地整备任务,两年整备入库土地19平方公里。

两所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今年9月份一期将建成,未来规划2万人的规模。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8000-10000人的规模,将在今年开工建设,同步招生,首批研究生将在深圳的过渡校区进行培养。

六大装置: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学这两大装置已经进入了主体施工阶段,综合粒子设施、精准医学成像、材料基因组等第二批科学装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

七个平台: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光明分院、国家电动汽车企业计量中心、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两院三中心”正在加快建设,环保和光伏两个国家检测中心通过了验收。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已经确定落户在光明。

来源:深圳大件事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