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设计 法国食物设计展

搜狐焦点网2017 2020-04-10 22:01 阅读 1000+

  1999年起,法国可谓在食物设计领域中开创了先河,现在到了这一领域丰收的时节。

  众所周知,法国人将厨师视为艺术家,精致的美食除了带给人们最基本的饱腹需求之外,还需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除此之外,对于食物材料的运用、结构及相关器物的设计就成为了“食物设计”的重要课题。在这个新兴领域中,法国成为了先行者。1999年,第一个关于烹饪及食物设计研究的工作室在兰斯高等艺术与设计学院开设,最近的五年里,带着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创造激情,在法国多所学院内“食物设计”专业遍地开花。

  

  

法国食物设计展

  今年的“中法文化之春”十周年项目中,“食物设计”被定为“建筑与设计”中的一项主题。6月19日,法国食品设计师、艺术家马克•布勒蒂约(MARC BRETILLOT)与联合策展人葛斐尔共同将法国食物设计的前瞻性理念向我们展现。这个令人误以为是“吃货”天下的食物设计展,根本上是一次反映当下法国食物设计领域水平的成果展。事实上“食物”在设计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原研哉对于意大利通心粉的设计研究、日本设计工作室NENDO对巧克力结构的设计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设计”领域的疆界变得更为宽广。

  从个人角度出发,食物带来的是最基本的感官感受。无论人们对食物热爱还是厌恶,每天都需将其摄入,因为它们将构成我们的存在。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食物反映了我们的行为以及看待事情、生产和消费的方式。食物,既是我们的风景,也是我们的动能。“食物设计”借用设计的概念去接近食物,在此通过不同的艺术领域完成表达:装置、表演、视频、模型……这些项目也涉足于各种领域的合作,从食品工业、美食行业,到厨师、活动组织、奢侈品品牌,再到当代艺术和研究。“食物设计”或许能够为设计师打开新的思路,带来不同的灵感。

  食物组合大师

  通过探索不同食物本身的精髓,食品设计师热尔曼•布雷在食物设计方面尤为擅长将不同的食物通过组合呈现独特的风味。这与通常餐厅中的美食搭配不同的是,他所追求的食物组合是一种科学的探索。从室内设计到食物艺术,2005年创立于巴黎的工作室横跨多个领域,但这些领域有一个共同的连接点:自然性,自然性要求和时间连贯。

热尔曼•布雷/GERMAIN BOURRé

  他独特的探寻方式让很多大品牌邀请他来诠释它们的品牌价值。凯歌香槟,法芙娜巧克力,可凯法式餐瓷,巴丽拉,乐芝牛都曾经委托他写广告词,创作艺术食品或活动空间。他的工作室仿佛是一个相遇的空间,这里汇聚了最优秀的设计才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来确保一这种可更新的且长久的乐趣。

  从手工作坊到大型奢侈品再到工业,热尔曼•布雷的终极目标是给出一点新的启示,敏感的且能够在历史中被分享的启示,并能表达借由创新和画作而表现出的丰富性和特殊性。

  用食物设计一场回忆

  索尼娅•维尔盖是一位毕业于莱茵河高等艺术学院艺术中心的设计师,她在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设计。她借助一些表演性的创作来探索食物设计领域,合作者有卢森堡让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贝尔福环欧洲摇滚音乐节,莱茵河高等艺术学院艺术中心、议会、Stimultania艺术中心、Musica艺术中心、斯特拉斯堡市政府,以及和烹饪相关的作品。她还和一些公司有合作,比如米卢斯艺术中心和吉尔曼甜点。她的项目是借由《模糊的记忆》这一展览展出的,在斯特拉斯堡的阿尔萨斯博物馆。对她而言,材料根本不重要:木头,金属或是胡萝卜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创造一种历史。她发明的物品或场景永远都是为了制造一种记忆或刻下一次回忆。

索尼娅•维尔盖

  

  食物形态多样化缔造者

  洛朗•莫里索是一位造型艺术家。他的项目会让那些极具感官性的行为发生,诗意的,美味的,且一直将观者带入其中。这个工作跨越很多艺术空间,以深入更多领域,更多的地理空间和更多其他行业相遇,例如:葡萄种植者、服装设计师等等,并制定其他的艺术规则。他很重视和其他艺术家的合作,慷慨地邀请艺术家参与他的艺术项目,这源于他对于聚会和交流的欲望,同时希望所有作品都在和其他作品的对话中产生。

洛朗•莫里索

  法式油炸糖糕模子是一种已经被遗忘的很神奇的甜点制作工具,它有一个长长的金属杆,且在杆子的尽头有花纹。因为被这些形状丰富的模子所吸引,艺术家在这些模子中发现有机会来促进创作,合作和美食。

  他邀请了很多人加入这个创作通过新的形式和新的用途来重新解读神奇的模子,用嘴和眼睛来设计味道以及前所未有的展示。就从模子里分离出来,美妙的形状也呈现出来了。

  味蕾上的黑色幽默

  戴尔菲娜•于盖最喜爱的媒介是食物,食物让她可以和大众有一场可以通过五种感觉来实现的对话。食物召唤着观众的关注,并惊艳眼球,同时也对所有的感官发问,来让参观者失去原有的清晰线索。在她的装置中,食物变换颜色、材质、触感和画面,同口味和气味一起将材质化为艺术品,并开启一次故事的叙述。所有的原料都会说话,叙述的风格也被改变,有时候甚至是带有超现实风格的日常生活中的故事。

  

  

戴尔菲娜•于盖

  戴尔菲娜•于盖把食物设计视为一次感官上的超越现实,有时候让人惊愕,但通常都美味无穷。她同很多博物馆都有合作,比如法国蓬皮杜中心、意大利特伦托和罗韦雷托现代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蒙特利尔艺术与技术协会。她还是纽约核心设计奖获奖者、法国文化部《高墙之外》项目以及巴黎青年奇遇项目的获奖者。

  食物中的视觉假象

  精致工作室的创立源于马利翁•夏代尔谢和拉歇尔•乐维斯克的一次相遇,它也体现了两位艺术家对于烹饪和美食领域的创造性预见,它的目标是为了让新的创作手法以及促成出人意料的充满想象的空间启动。

精致工作室

  她们最初是从面料和时尚这两个领域起步,在确立合作之后,她们混合了各自的才华之后,在各种各样的烹饪创作中重新给自己定位。她们品尝,分享,测试并且交换传统的或实验性的烹饪方式。

  拉歇尔作为面料设计师及甜点达人,她使用了一种极具延展性的材料。因为对纤维感兴趣,她不停地探索和实验。马利翁则仿佛是作品中的一小撮盐,一种加分的角色。作为感官创造者,她能够创造出微妙。材料,颜色,概念是她最偏好的东西,在她的诸多作品中都可以找到的相关的灵感。

  对话联合策展人葛菲尔: 食物设计将深入各行

  记者:您觉得法国食物设计2015上海展会对国内的设计师带来怎样的启发?

  葛菲尔:我认为“食物设计”应包括“设计食物”。食物设计师的工作对象包括食物工艺设计(模具设计、食物材质研究)、与商业品牌合作(各种商业秀)、跨界合作(剧场表演)、“设计食物”(设计食物的造型、色泽和口味)、通感设计(食物设计成为价值选择和人生态度)。国内的设计师一定会从这个展览中,看到一扇扇窗,反过来,也能认识更好的自己。我是做策展工作的,这个展览让我感受到“食物”作为日常之物,重要也普通。我这几年的策展方向一直是“日常的陌生化。”而食物不就是日常的嘛!你对它们早就习以为常了,但这个展能让你的目光停留,让你的大脑反思,推翻已有的经验。

  记者:通过这次展览,中法之间在食物设计方面有哪些人才交流?

  葛菲尔:个人认为,可能会带来更深入的食物设计课程方面的交流。我与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驻上海办公室负责人交流过。他们每年都会选派法国研究生到中国进行食物设计项目研究。大概在半年左右结束,学生会完成一个项目报告;而在这次展览上,我也遇到很多国内学设计的本科生,他们愿意去法国的兰斯高等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食物设计课程。

  记者:本次法国食品设计展中,您印象深刻的作品是及原因是?

  葛菲尔:这次展览中的作品都非常出色,不过我个人对“精致工作室”的设计作品印象更为深刻。两位原本从事时尚服装领域工作的设计师,通过跨界将食材的工艺和应用发挥到了更高的水准。“跨界”如今并不稀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跨界,我想这两位设计师对于食材配比的把握及对工艺的追求促使了设计上的成功。“树轮”蛋糕非常有实验精神。作品想要传递一种秋末冬初北欧森林中的枯木凋零的气息,这种“通感”的传递也是比较到位的。

  记者:您认为食物设计在中国今后将会有怎样的应用前景?

  葛菲尔:上海本身既是吃货的城市,又是设计之都。所以,这个展览带来的后续作用,应该也会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于食品行业而言,展览中的模具设计或许会被应用在这个领域;而对设计行业来说,食物可能会被应用在很多细分设计行业里。

葛斐尔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 / 联合策展人

  展期:2015.06.20 -- 2015.09.5 (9:00-17:00,周一闭馆)

  地址: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上海市逸仙路3000号3号楼2F)

  联合主办:法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

  承办: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上海国际创新材料馆

  出品人:张国新

  展览总监:张善晋、张一闻

  策展人:Marc Brétillot

  协同策展人:葛斐尔

  参展设计师:马克•布勒蒂约、朱莉•罗特安、拉斐尔•拉提尼、马利翁•夏代尔-谢、拉歇尔•乐维斯克(精致工作室)、索尼娅•维尔盖、亚历山德林•勒克莱尔/朱莉•弗吕雄(阿隆)、戴尔菲娜•于盖、热尔曼•布雷、洛朗•莫里索

请输入正确的图片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短信验证码
请确认您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正确的图片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的短信验证码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