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调查:收入和就业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压力因素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0-03-19 01:39 阅读 965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6日在京发布了《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报告称,自己或家庭收入、自己或家人就业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两个重要的压力因素。一线城市、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男性和一线城市女性的压力感相对其他城市较大,个人月收入7000元以下的个体在一线城市承受着较大压力。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满琪博士介绍,报告《不同分级城市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调查数据,来自于项目组开展的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社会调查项目“社会心态调查”,男性样本11840人,占52.2%,女性样本10829人,占47.8%。“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采用了国际较为流行的方法。他强调,不同分级城市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共性也有特性,这些压力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时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报告显示,通过做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就男性来说,一线城市男性的住房压力感显著高于其他城市群,四线城市的男性住房压力感显著低于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男性的交通压力感显著高于四线及以下城市,三线城市的男性交通压力感只显著小于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群无显著差异;一线城市的男性在自己或家庭收入的压力感上显著高于四线城市;一线城市男性赡养老人的压力感显著高于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男性在子女教育的压力感上显著高于新一线、四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男性在自己或家人就业的压力感上显著低于五线及以下城市。

就女性来说,一线城市女性的住房压力感显著高于其他城市群,三线城市的女性住房压力感显著低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女性的交通压力感显著高于其他分级城市,三线城市女性的交通压力感显著低于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一线城市女性的医疗压力感显著高于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女性在自己或家庭收入的压力感显著高于三线城市;一线城市女性赡养老人的压力感显著高于四线以上一线以下城市,四线城市女性则显著高于三线城市;一线城市女性在子女教育的压力感上显著高于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四线城市的女性又显著高于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一线城市女性在自己或家人就业的压力感上显著低于四线和五线及以下城市。

就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看,在共性方面,第一,收入均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压力因素,就业是另一个重要压力因素(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第二,交通、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反映出个体处于较为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在特性方面,对于二线及以上城市,婚姻或恋爱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较突出,工作或学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二线及以上城市和五线及以下城市,而对三线和四线城市并不明显。物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新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等中间段的城市,对于一线城市和五线及以下城市的影响并不明显。

调查还发现,因为城市分级不同,压力感相对较为突出的表现也不同,一线城市突出的是交通压力感,新一线城市是社会关系压力感,二线城市是家庭成员关系压力感,三线和四线城市是就业压力感,五线及以下城市则是工作或学业压力感。

陈满琪建议,未来应重点关注一线城市个体,尤其是男性的压力,特别关注低收入群体所面临的压力。收入、婚姻或恋爱、工作或学业、自己或家人就业、物价是将来应特别注意排解的压力源,这些压力感的排解有助于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从而增加人们美好生活的体验。

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