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全街56号:香港劏房改造的一个样本

新华社 2020-03-12 23:35 阅读 1000+

1月17日拍摄的香港深水埗福全街56号。 新华社发

1月17日,61岁住户河堡智在房间。新华社发

1月17日,86岁住户陈监华在公共客厅里。新华社发

“劏”,意为剖、割。香港的劏房,即一个住宅单位被切割成很小的部分,租给多家住户。拥挤逼仄、卫生条件恶劣是这里的常态,因年代久远还存在渗漏、消防、治安等安全隐患。

位于深水埗的福全街56号,就曾是这样一栋由一间间劏房组成的五层住宅楼。一家数口,居住面积大的不过十平方米左右,小的只有三四平方米。

经过一番改造,如今的福全街56号下面三层一共租住了30户人家,楼上两层则租给了中低收入的单身青年,居民户数没有变化,人均面积没有增加,但住户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在逼仄、拥挤而卑微的环境中,尊严与隐私获得了相对尊重,也为香港劏房的发展探索出一个全新样本。

站在二楼的公共客厅里,记者看到,客厅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成为大家的公共活动空间。客厅四周,分布着12个房间,每个住户都有了一个独立空间,隐私大大增强。每户住房面积达到了10平方米左右,窗户明亮透气,可以望见外面的街市。

有人住劏房,有人住豪宅,这是香港贫富差距的现实,也从基尼系数上得到印证。一般而言,0.4为警戒值,而最近一次即2017年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香港按原本每月住户收入编制的基尼系数为0.539,创45年来新高。

对于香港中低收入群体的大多数人来说,仍居住在“昨天的福全街56号”。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