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面发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深圳特区报 2020-03-03 20:09 阅读 1000+

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纵观深圳4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蓬勃生动的创新史诗。深圳,从一个边陲农业县“蝶变”成全球创新之都,创新是源泉。站在新起点,打造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创新是内核。

过去一年,深圳创新发展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初步预计,2019年深圳生产总值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国家高新区扩容提质,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00多家,总量超过1.7万家,仅次于北京。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在迎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重要节点,深圳在争当全球标杆城市的赛道上开足马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跟跑、并跑中超越强者,实现领跑;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不断巩固和提升创新发展优势。

过去一年,深圳着力打基础、增优势,进一步增强了核心引擎功能,提升了城市发展能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聚焦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深圳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2019年,光明区围绕世界一流科学城全面建设跑出“加速度”。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获批筹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主体封顶、深圳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和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相继落户、中山七院诺奖实验室正式挂牌……

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院长王立平表示,作为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研究院聚集智力、技术、国际创新资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体制创新,助力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脑科学与脑疾病领域“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目前,脑科学交叉团队已在《科学》《自然·神经科学》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10余篇高水平论文。

去年5月,被称为“DNA修复之父”的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林达尔实验室在光明启动。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实验室将与世界顶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并开展DNA修复相关课题。随着更多的世界顶尖科研团队和机构落地,光明科学城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步前进。

当前,深圳正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三位一体”为重点,联合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国家科学中心将争取国家支持集中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有专家表示,集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以及顶尖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是深圳科技创新升级的核心“引擎”。

在新高度新起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出新要求——聚焦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充分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更加突出源头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在深圳布局,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构建集原创性技术、引领性创意设计、国际化服务为一体的一流创新生态。

目前,深圳正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节点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1+N”项目集中开工;光明科学城建设全面提速,启动区等片区7平方公里土地整备完毕;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上升为科技部、广东省和深圳市共建战略,杰曼诺夫数学中心等5家高水平实验室落地。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