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户籍大松绑!这些城市将开启虹吸效应

惠州地产第一资讯 2020-01-03 15:47 阅读 3000+

文/孙不熟

户籍制度,这个曾经禁锢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遗产,终于出现一种即将瓦解的态势。

大时代的来临,往往是不知不觉的,单就户籍制度来说,今日之中国,的确有一种“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气魄。

01

多家媒体今日报道称,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关于户籍放开的表述印发广泛关注。

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

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稳妥有序探索推进门诊费用异地直接结算,提升就医费用报销便利程度。

加大党政人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交流力度,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

需要注意的是,文件的表述是“城区人口”,而不是“市域人口",这是一个很高的门槛。要知道,很多农业大市,例如山东临沂、河南南阳等地,总人口过千万,但城区人口只有寥寥百万。

全国范围内,城区常住人口真正超过300万的委实不多,超过500万的更是凤毛麟角。以下是21财经统计的中国城区人口排名,超过1000万人的只有北上广深四个,500万到1000万的只有10个,300万至500万的只有13个,其他全部在300万以下。

02

如果以300万为户籍制度的分水岭,中国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户籍将全面取消,不设任何门槛。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平均80%城镇化率来计算,中国未来至少还有近3亿人要进城,这意味着三四线城市还有一波机会。

以河南南阳为例,该市为地级市,总人口超过1000万,下辖2区、10县、1市,其中2区人口才195万,而南阳最优质的科教文卫资源集中在城区,城区对下辖县市存在较大的虹吸效应。这意味着,很多地级市虽然整体上属于人口净流出城市,但城区可以是人口净流入的,如果到城区开发房地产,仍然是有机会的。

贵阳、石家庄、福州、南昌这些省会城市,背靠的都是数千万级的人口大省,腹地广阔,而城区人口只在100万-300万区间,属于户籍“全面取消”梯队,或将不设任何落户门槛,这些城市的城区人口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西安、哈尔滨、青岛、长春、济南、合肥、昆明、太原、南宁等城市,城区人口在300万-500万区间,属于户籍“全面放宽”梯队。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所谓“全面放宽”很有可能就是指大专学历或者中级技工以上人才,门槛委实不高。

这些城市一般都是省域中心城市,汇集全省最优质的生产要素,对省内其他城市存在巨大的虹吸效应。而且,相比武汉、成都、长沙等强省会,这些城市的户籍放开力度可以更大,人口增速的后劲更足、政策创新的选项更多。

重庆、天津、武汉、成都、南京、杭州、长沙、郑州等城市,城区人口在500万-1000万区间,属于“精简落户积分项目”梯队,也是允许大幅度降低户籍门槛的。目前来看,这些城市的户籍门槛很有可能全面降低到本科甚至大专学历。

这些城市一般都是坐镇一方的大区中心城市或者强省会城市,凭强大的交通枢纽地位、科教资源、产业集聚效应,它们的辐射力往往超出本省范围,在人才争夺战中,甚至可以对北上广深构成威胁。

北上广深,是全国仅有的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四个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比较特殊,常住人口、城区人口都已接近承载极限,人口大幅增长的空间几乎没有,特别是北京,随着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常住人口可能会进一步减少。

广州、深圳的户籍政策很温和,特别是深圳,落户门槛已经和二线城市无异,而且人才落户补贴的力度更是全国第一。

不过,长远来看,一线城市当中,广州人口的增长潜力更大。一方面国家对广州常住人口没有减量要求,广州的户籍政策可以参考二线城市。另一方面,广州房价相对友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而且还有充足的土地空间来承接新增产业和新增人口。

再加上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生活方式、庞大的年轻人基数(小学生全国第一、大学生全球第一),广州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市。

03

值得一说的是,文件中还有一句特别重要的话: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拓宽城市间流动空间。”

类似的表述还出现在新华社今年11月发布的重磅文件: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这意味着,从顶层设计上,中心城市及其构建的都市圈,已受到高层认可,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的主旋律,继续做强中心城市是应有之义。

必要时,只要中心城市需要,甚至可以优化行政区划配置,给中心城市更多的综合承载空间。

一句话,优质资源将更多地集中到优势地区,市场才是配置城市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而不是搞简单的平均主义。

可以猜想,随着户籍政策的全面放开,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更加充分和深刻,中心城市及其都市圈,将呈现出更强的虹吸效应。而在一些三四线人口大市,其中心城区也会成为强势的人口净流入地区。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所谓的“吸血”,这其实才是市场规律,要知道很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约等于“一国一城”。

中国的优势是超大规模,“一国一城”不会出现,但“一省一城”是未来大部分省份的格局,只有东南沿海几个省份,才有条件呈现双城或者三城格局。

至于广东,大湾区将逐渐凝聚成一个城市,也符合“一省一城”的发展趋势。

04

细看此次重磅文件,其实最高频的词汇还不是“户籍”,而是“流动”,这个词总共出现了29次。

“流动”为何如此重要?看文件名,《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改革的意见》就能发现,这是一个促进劳动力更快速流动的政策组合拳。

众所周知,土地、资本、劳动力都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凡是有利于提升生产要素流动的举措,都是利好经济增长的。

在此意义上,放开户籍门槛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刺激更多农村人口进城,加快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一个农民只要去到城市,只要发生一次空间上的位移,无论做什么工作,他的收入都可以实现两到三倍的增长,经济增长也就出现了,这就是城市化的魅力!

中国目前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3.37%,这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化还有巨大的空间,特别是中心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不动产价值都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消息来源| 城市战争

【声明】再次感谢原作者辛苦创作,已授权转载。

请长按二维码添加助理微信

或搜索:afangzl666

拉您进

大湾区置业交流群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