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人类居住杂志 2019-08-22 09:40 阅读 2000+

村市-对城中村未来的思考|作者拍摄

【视频很精彩,一定别错过】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文图|程丹丹 陈科丽 徐舶闻 赵旭(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

你印象中的城市是什么样的?林立的高楼、发达的交通、忙碌的人群、便捷的设施……城市,似乎以她走在前沿的姿态,尽情享受着国家经济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但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城市?没有华丽的建成环境,只有岁月在斑驳的墙面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痕。她身处城市,却保留着村的质朴;她也许很古老,却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她如同一盒老旧的双面磁带,述说着城市化进程中难以触及的另一面。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高楼与城中村:一条道路两侧完全属于两个世界 图|作者拍摄

同一座城,两种不同的世界,一侧是繁华与前卫的精英面容,另一侧却被许多人当做城市的伤疤。“城市伤疤”是每座城市发展中的印记,尽管有着不同的名字:城市边缘地带、贫民窟、城中村、难民窟等等,却被赋予了相同的描述:阴暗的环境、脏乱的巷道、违章乱建、极高的犯罪率……不管是英国等西方国家由于郊区化导致的中心区衰落,还是印度由于社会结构等特殊原因造成的贫民窟,亦或是常规城市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旧城,手法粗糙的大拆大建成为了城市更新的主旋律,简单粗暴的更新手法不断抹擦着城市发展的印记,留下的只有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与此不同的是,以香港、台湾为代表的精细化更新为城市谱写了新的篇章,更新发展已经到了精细化阶段,是城市化向深度发展的具体体现。

而在深圳,这些夹杂在繁华城市中众声喧哗、活色生香的城中村,如同自然环境中的湿地,疏解了城市中极度紧张的外部环境,也为众多外来的年轻人提供了落脚之地。“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深圳的城市标语,而让这句话真正落地的,则是深圳的城中村,它是深圳精神的另一种标志。北京、上海正在严控外来人口,深圳却将第7届深港双年展的地点选在了城中村,将原本静态的展览变成一场真实、有情怀的城市更新活动,从观念上拥抱城中村。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 图|来源网络

在更新政策方面,深圳市经过多年摸索,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政府统筹、市场主导”的城中村更新之路。政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原业主自行改造、允许通过协议方式确定更新实施主体,改变了改造为经营性用地必须进行招拍挂的方式,调动了原业主的积极性;政府在激发市场潜力的同时,通过《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等一系列有关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的政策规范确定规则,例如更新改造项目必须提供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绿地、小学、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创新使用城市更新单元,优化审批流程,从目前的14个环节、433天左右精简为6个环节、210天左右。

最后在更新模式上采用多种方式并举,因地制宜地推进更新,主要有拆除重建、功能改变和综合整治3种方式。拆除重建类是指改变功能,也改变产权,其空间收益最大,交易成本最大,可是因为涉及土地征收、拆迁补偿、相关利益纠纷,无止境的谈判过程和过渡期租金补偿金会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例如福田岗厦村改造历时12年,鹤塘小区历时6年,罗湖区太宁路金钻豪园更新单元、罗湖区爱国路木头龙更新单元等项目依旧推进艰难;功能改变类是指改变功能,但不改变产权,经济收益适中,交易成本适中,例如深圳市大鹏新区较场尾;综合整治类是指不改变功能,不改变产权,经济收益最小,交易成本最小,但是更具有操作性,例如下文即将提到的福田区水围村柠盟公寓。

不同的村在城市更新中面临不同的局面,并通过不同的更新模式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已经消失的大冲村

大冲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更是南山区建设大沙河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2012年,这里开始拆迁,多年以后,变成了现代都市街区的模样:300米高的标志性写字楼及附属办公楼、酒店、超大型购物中心、商务公寓及住宅等让大冲脱胎换骨,然而这里留下了一块孤零零的夹心“祠堂”,成为深圳独有的南山“万象城”。曾经在这里落脚的年轻人再也没有像大冲那样的一个“家”,再也不能下楼买到一碗家乡的螺蛳粉,出门便是便宜又新鲜的海鲜,再也找不到卖鱼的阿姨,顺手就能买到的野菜也无处可寻。也许,这项耗资超过200亿元的华润旧改项目,是深圳乃至全国旧改项目的典范和标杆。但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十几万人口,现在又在何方?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大冲村的祠堂与林立的高楼 图|作者拍摄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大冲村的祠堂与林立的高楼 图|作者拍摄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大冲村图底关系分析 图|作者绘制

正在消失的湖贝古村

据记载,湖贝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是深圳墟发源地之一。村内三纵八横,保存有怀月张公祠、清嘉庆九年重建的宗祠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门楼、水井和两百多间民居,是典型的广府系坊巷式排屋村。古村通风不佳,巷道潮湿、布满青苔,迎风飘来的都是随处晾晒的鱼虾和洗衣粉的气味,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在东门市场做生意和打工的潮汕人。这里是深圳市目前仅存的两个古村之一,是唯一一个处于深圳商业中心最繁华地段的古村落。伴随时代大潮的汹涌向前,罗湖全面启动辖区商业“金三角”的综合改造项目,湖贝村作为东门商业“一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囊括其中。现在目光所及,已经被高层建筑包围的古村落墙上,都贴满了炫酷的规划效果图和激动人心的宣传标语,似乎预告着“光荣”的未来……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湖贝古村照片及拆迁宣传语 图|作者拍摄

整体保留的水围村

不一样的场景出现在水围村,水围村位于深圳市福田区,隶属于深圳福田区居委会,面积7000多m2,原村民800余人,居住人口20968人,是庄子的后代。更新改造前的水围村一直倡导“环境建村”,10多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对旧村进行改造和环境建设。水围村保留了农民房、村里代表庄子文化的古井、古榕树和庄子像,在街道旁修建了庄子文化长廊、图书馆和奇石博物馆,保留水围特色的庄子文化。较完整的街道空间使得各类设施有机分布,与拆除重建的大冲村产生鲜明对比。同时,街道两侧的店铺统一采用岭南风格,使得在水围村的购物、游览体验都非常舒适,完全没有城中村“脏、乱、差”的局迫感。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水围村 | 作者拍摄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水围村图底关系分析 图|作者绘制

在不拆迁房屋的情况下,政府联合深业集团与水围股份公司,对水围新村共29栋居民统建楼进行整租,并升级改造为504套优质的柠盟人才公寓,政企村三方合力,探索出了一条城中村综合整治的新路径,不仅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农民房消防安全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政府筹集保障性住房提供了新来源,是针对城中村更新由“拆除重建”向“综合整治+”治理模式转变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这里原来是又矮又脏的握手楼,而今小破楼们华丽转身变成了清新又前卫的青年公寓。公寓设计成七彩院子,五颜六色的背景墙成为深圳最ins的网红打卡地。公寓内部户型设计灵活,面积从16.5m2至32.5m2不等,由于没有拆迁、谈判、等待这些环节,开发成本比拆除重建要小得多。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柠盟人才公寓的七彩院子 图|柠盟人才公寓物业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清新又前卫的青年公寓 图|柠盟人才公寓物业

初来此地,如果想探店,公寓楼下的1368国际街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古董奶茶店、风情小酒吧、特色古玩店、香港冰室……街道里满满的复古文艺气息,这里是吃货聚脚地,也是最具广东味道的纪念碑谷。行走在这里的小巷,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广州,砖墙、拱门、骑楼、油纸伞,还有各式广府菜系,处处洋溢着怀旧的风味。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洋溢复古风情的1368国际街区 图|作者拍摄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洋溢复古风情的1368国际街区 图|作者拍摄

除此之外,柠盟公寓为营造适合青年人才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活社区,在改造外部环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内部空间的提升,创新性地增配电梯及空中连廊;在安全整治方面,完善了消防、安防、监控、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重新铺设房屋内部管线,增加烟感、灭火器等设备,显著提高了城中村的安全系数;同时为突出智慧城市的特点,改造中充分融入“互联网”“物联网”理念,启用智能化社区管理系统及App,通过专业化管理团队,营造“生活+居住+休闲+汇聚人才+创业”五位一体的社区空间。另一个标志性的公共空间是项目的第五立面,即屋顶花园,29个屋顶根据各自所在的色系形成色彩缤纷的屋顶空间,这些屋顶包含了洗衣房、菜园和休憩花园。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色彩缤纷的屋顶空间 图|柠盟人才公寓物业处

1368年,村民们“以水为财,围而聚之”凿井而建水围村,而今柠盟公寓为水围村带来了新的福音,让这座不夜之村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解决了3个痛点,一是政府在不变产权的情况下,有效地对违法建设进行更新治理;二是企业得到了盈利空间,愿意投资;三是对于城中村管理委员会来说,安全问题得以保障。虽然水围模式不能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万金油,但这项城中村更新行动是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

「城市观察」“村市”与城共舞——对深圳市城市更新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水围村的改造模式 图|作者绘制

保护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而是通过改善建成环境来开发历史文化价值。就好像大芬注入了艺术家创意后变成了油画村,北京有千年的都城和胡同文化,上海重视里弄文化,广州有独特的街巷文化,一个城市能不能真正的吸引人,最重要的还是对于文化的传承。文化是内核,虽然看不见却很重要。对于在改革开放40多年中不断成长壮大的中心城市来说,深圳保留属于自己独有的历史印记与文化价值是当下对抗“千城一面”最好的解决办法之一。保留村子古朴的肌理、开发探索城中村文化、改善建成环境是以人为本、提升城市风貌的最佳方式。

城中村不是城市的伤疤,城中村将是未来的世界遗产!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