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70个瞬间|世博契机启动滨江转型

上海徐汇 2019-10-23 14:56 阅读 420

2008年,以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建设为主要切入点的徐汇滨江城市更新正式启动。

徐汇滨江是上海中心城区内为数不多可大规模成片开发的滨水区域,是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区域北起日晖港,南至关港,西至宛平南路——龙华港——龙吴路,东临黄浦江与世博园区、浦东前滩地区隔江相望,面积9.4平方公里,岸线长度11.4公里,外环内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50万平方米,其中规划新建总建筑面积约650万平方米。

这里曾是近代上海重要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和生产基地,聚集了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码头、上海飞机制造厂、龙华机场、上海水泥厂、白猫集团和上粮六库等大工业厂区,是一条封闭的传统工业岸线。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配套区域,徐汇滨江的城市更新按照“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建设机制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开发原则展开。这一更新坚持先环境、后开发的实施策略,通过“动迁腾地、以房换地、异地安置、功能置换、合作收储”等多种组合模式,两年内共搬迁企业116家、居民3500多户,完成土地收储约280公顷,为地区整体开发释放空间载体,对区域内历史遗存的保护利用卓有成效,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利用的同时创造适宜多元活动的滨水空间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突出海派文化特色,推动黄浦江岸线从生产性功能向生活性功能的转型,获得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高度评价。

徐汇70个瞬间|世博契机启动滨江转型

链接一:《共同推进黄浦江沿岸徐汇区段综合开发合作备忘录》签署

随着世博会筹办工作的逐步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徐汇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与相关对口单位的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上海市浦江办的合作。

2007年1月,市浦江办领导到徐汇区共商黄浦江徐汇段的开发工作。徐汇区主要领导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围绕世博会召开的总体要求,积极配合市浦江办,加强工作对接,特别要抓紧对滨江地区B、C单元的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加快与浦江办建立合作开发机制。

2007年3月14日,徐汇区政府与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共同推进黄浦江沿岸徐汇区段综合开发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建设机制以及“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开发原则。以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正式进行滨江地区功能结构的升级与以激发地区活力,推动城市“棕地”(废弃、闲置的工业或商业用地)的开发。

与此同时,明确由徐汇区土地发展有限公司与市申江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上海徐汇滨江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负责黄浦江沿岸综合开发南延伸段B、C、D单元开发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徐汇70个瞬间|世博契机启动滨江转型

徐汇滨江地区卫星图

链接二: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国际方案征集

2008年,徐汇区启动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国际方案征集,英国PDR事务所“上海CORNICHE”开放空间规划方案中标。其规划理念是以龙腾大道为核心,构建一条可以驱车看江景的景观大道,由滨水岸线向腹地延伸拓展,通过开放宜人的沿江空间、便捷完善的交通系统、工业文明的城市记忆等将徐汇滨江建成开放、便捷、绿色、具有魅力的公共活动空间。

所谓CORNICHE本意是指一条从法国戛纳到尼斯的沿地中海海滨大道,人们可以在这一条大道上观景休闲,因此CORNICHE就成了高品质生活的代名词。徐汇滨江的建设将这一理念引入上海,从多方面打破了传统的规划设计理念,试图通过四级梯度空间设计及楔形绿化原则,将城市景观从滨江岸线引入区域腹地,通过岸线改造和绿化覆盖率的提升,打造上海唯一可以驱车饱览黄浦江景色的滨水景观大道,并设计了休闲自行车道、休闲步道等多重休闲空间,可以让市民零距离接触黄浦江。

徐汇70个瞬间|世博契机启动滨江转型

徐汇滨江景观大道

链接三: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一期建成开放

2010年,徐汇区为配合上海世博会率先建成3.6公里可以驱车看江景的景观大道——龙腾大道、30万平方米公共开放空间,分级设置防汛墙建设生态堤防,改造亲水岸线3.6公里,建成总长度约20公里的“七路二隧”骨干道路,基本形成框架路网,公共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实现“还江于民”。

徐汇滨江地区城市更新启动之后,委托相关单位开展工业历史遗存普查,针对建、构筑物制定了“拆、留、改、迁”分类保护的保留措施,将工业记忆的典型代表纳入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土地收储精细化,原样保留码头4万平方米,保留历史建、构筑物33处,系缆桩近100个,铁轨2.5公里,枕木1200根,石材1800平方米,吊车4台,为滨江开放空间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载体资源,延续城市脉络。

借鉴德国汉堡港、英国伦敦南岸等“棕地”复兴成功经验,开放空间景观环境秉持可持续开发理念,实践低影响开发。通过土壤检测采用局部换填、隔离控制、植物净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棕地”利用;通过微地形塑造实现项目土方平衡;采用透水路面、雨水花园、细分排水区等手段打造海绵城市;通过疏林草地的种植搭配增加乔木数量提高区域二氧化碳吸收能力;运用风能发电等技术提供场地照明减少碳排放,倡导绿色、可持续开发建设理念。滨江开放空间建成段,也因此荣获了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徐汇70个瞬间|世博契机启动滨江转型

龙腾大道上的海事塔广场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