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阻碍房价下跌?最大炒房团浮出水面,国家终于出手了

钱包那些事儿 2020-07-28 09:17 阅读 999

  截止至今,我国房地产市场估值65万亿,甚至超过了国家GDP总和。仅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不得不说房价早已充斥了大家的衣食住行,结婚需要买房、工作需要房子、房奴似乎成为当前年轻人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换句话来说,在我国家庭财富70%都是房产的背景下,房价走向就显得微乎其微,所谓的大涨大跌的概率几乎为零。对此我曾多次说过,请不要对未来楼市抱有期望,至少赚钱不太可能,有时候并不是由于政策、市场发生转变,使其炒房风气消失匿迹,也许只是不再赚钱,别人换了另一种取财之道。

  

  如果将房地产比喻成人的身体,那么土地市场将相当于精气神,三四线城市相当于身躯、四肢,而一线城市就是至关重要的“心脏”所在。曾几何时,去库存、棚改货币化处理是如此的狂热,市场供不应求席卷楼市,即使没有住房需求的购房者,也会提前购置房产;其次我国三四线城市虽说质量不佳,但总体的销售面积、金额占据全部的60%以上,俗话说返乡置业看三四线城市,金九银十看一二线城市,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空话。

  至于一线城市,往往承载着70%的住房需求,仅在10年时间里,房价涨幅20倍也是常有之事。其中最关键的是随着近些年落户门槛、购房资格的升级,迁移性需求成为大势所趋,就宛如“血液”一样,从心脏流通复苏其他城市。

  

  客观来讲,现阶段我国房价的确高得离谱,就以国际标准房价收入比为例,往往比值在9.3左右是最合理区间。但我国房价收入比突破15的城市也是多不胜数,也就是说你不吃不喝15年才能买房,如果按照23岁大学毕业来算,最快时间也需要38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对此我只能说一句,有了房子但没有人在,这真的算一个完整的家吗?

  其次按成本价值来算,今年我国新建商品房均价在1.5万,而我国高层负责人表示我国6亿人月收入仅千元。仅从这2个数据来看,也许有点赤裸裸,但这就是生活。有时候你在抱怨贬低高房价,但你也不得不为此买单。

  至于房价能否下跌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很多东西,简单来说,随着近些年的贯彻调控,房价早已呈现下跌趋势。地产大佬冯仑曾直言表示,我国人口结构、房屋总量、政策观、资金层面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房价上涨动力并不充足,甚至显得很单薄。那究竟谁在阻碍房价下跌?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份数据,2019年在上市的3743家公司里,其中有1826家公司有着投资性房产,总估值在1.3万亿左右。看到这里,我只能说最大炒房团浮出水面,不管这些房子用途是商业地产还是住房住宅,都掺杂着浓重的金属气息,至少并不会参与到正常的市场交易中。对于这类公司来说,如何赚取差价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甚至在关键时刻,还得抬高房价,其中在某些项目中地王层出不穷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就是那些开发商和持房者,对于前者而言,持房的本质是持地,在过去几年,由于市场行业极佳,不管是自身流动资金还是银行贷款,都有能力抢先拿下未来几年的土地供应,甚至对于限价的一线城市来说,捂地销售早已是常见之事;对于后者而言,原因就简单很多,毕竟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房子亏钱。

  

  也许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就是生活,当自身生存都存在困难时,又有谁愿意背负房贷呢?高房价的弊端早已深入人心,例如青年报明确表示高房价使得读书变得“无用功”、爱情功利化,炒房成为一种职业。在这简短的言语中,时不时透露着当前房地产经济的挤压效应,买不起房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也许你很努力,但结果并非如你所愿。

  事实上对于这一点,最近国家终于出手了,7月22日,相关部门发布《为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其中有一点值得大家关注,那就是“将运用司法手段支持地方严控房价,严厉打击投资炒房行为”。简而言之就是将故意试探政策底线的行为,例如开发商私自转让土地、违规资金流入楼市,以前只是单纯的通告警告,现在恐怕迎来的是大麻烦。

  

  总的来说,我个人观点是改变高房价的形势刻不容缓,或者说房价应当和当地的经济水平、教育就业资源成正比,一线城市房价破万实属正常现象,至于有的四线城市房价年年涨。对此我只能说高房价使得土地财政水涨船高,表面来看欣欣向荣,实则有着潜在风险,例如幸福感缺失使得人口流失、本地居民为套现移居其他城市,反馈到市场就是住房需求的消失,此行为无疑是拔苗助长,买不买得起房最终还得取决于口袋里有没有真金白银,而并非纯粹的妄想。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