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过后,来看看这世界的大变化

魔都财观 2020-03-03 20:54 阅读 565

 

我很难过。

昨晚经历了大悲、大喜再大悲之后,只希望这辈子再也不要有这样的感觉。

现在逝者已去,不应该为流量再消费英雄。

所以今天这篇不想给大家带来更多悲伤,只讲讲这些天我看到的一些东西,一些改变。

和每个人都相关。

 

01

这次的疫情来势汹汹,把全民都锁在家中。

很多人没意识到的是,这个春节,这半个月,是历史上全民在线时间最长的一段日子。

每天都有无数人因为被困在家中无事可干,连入互联网,一边消费内容,一边生产内容。

图片转自微博@北京赛冬

不知不觉,当下大部分爆款话题,已经开始由网友自发挖掘和生产。

比如红会领口罩和李医生的话题,起源于一小部分朋友的讨论,但经过微博不断发酵,最终通过数篇几百万加的公众号文章,变成了数千万人关注的大事件。

整个朋友圈,每个人的手机里,都装进了巨大的情绪,冲击着大家的心情。

愤怒,自豪,愤怒,自豪。

传言,辟谣,反辟谣,反反辟谣。

从没有过如此精分,但又忍不住实在想看。

过去这段时间里,我们都被裹挟在这样的气氛里,无处躲藏。

 

02

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当初为什么会出现自媒体这个新物种。

是为了更多元的认知,更广泛的观点,更独立的人格。

自媒体,应该是丰富的、博大的内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都在带节奏。

在去年末,我去参加某超大自媒体平台大V年会的时候,平台老总在台上兴奋地给大家讲平台的使命。

我至今还能回忆起他讲话时的激情:

“我们通过信息推荐的方式,把更加多元化的观点推荐给有需要的人,以此来打破信息茧房!”

但是讽刺地是,恰恰是各大平台都在广泛使用的大数据推荐,正根据用户的喜好,不停喂食他喜欢的内容,让他只看得到感兴趣的内容。

最终用户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生活在自己茧房之中。

如今的春节全民隔离,更是加重了信息的生产和推荐量,为用户提供了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边倒但又转向迅速的情绪观点,买光了双黄连口服液,然后开骂推荐双黄连的病毒所,再顺便扒出了美女所长的晋升史。

“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大家都这么说,应该没错吧”

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受害者。

 

03

新型传播渠道外加一致的情绪判断,意味着我们正在以史无前例地速度聚集成为一个群体。

而你只要读过勒庞的《乌合之众》这本书的话,就会知道,群体性思维的杀伤力。

“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比如之前有谣言,说猫狗会传染病毒,结果就有人把养的猫和狗活活摔死。

 

还有WHO宣布PHEIC之前,有人用尼日利亚媒体的一张图告诉大家,中国没被纳入,刷爆朋友圈。

结果决议出来了,很不巧中国被纳入了,大家就默默删除朋友圈。

不过到现在还有人在传“疫区国三年,中国经济倒退20年”的言论。

很多事情,其实你只要稍微百度一下,就知道结果。

但是"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所以当下的这个疫情,这份恐惧,让大多数人都放弃了理智,成为群体里的傀儡。

 

04

我不想去批判群体性思维对错。

事实上,《乌合之众》这本书出版于1895年法国大革命后,至今100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还是在发生,因为人性中的趋利避害,从未改变过。

我想探讨的是,经历这次疫情公共事件,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有两个变化,大家要注意。

第一个是对重大事件的判断,群体的感性部分会超过理性,甚至会改变事件走向本身。

因为微信、微博、头条、抖音这样高度集中的自媒体平台的出现,让我们大家的注意力史无前例地高度一致。

而且当下90后也已经深度参与社会,这一批互联网时代下长大的年轻人,思维更加率真直接。

这两个结合起来,再经过这一次疫情带来的惯性,未来的一旦遇到全民都切身相关的重大事件时,群体情绪又会变得高度一致。

很多社会事件,会因为公众的一致性预期,被真的兑现了。

比如2015年的楼市,没有那么好,2018年的房子,也没那么差,但大家被当时牛熊气氛冲昏了头,再加上自媒体的捧杀和棒杀传播,导致同样的房子,三年前哄抢和三年后急售。

结果产生预期,预期进一步改变结果。

第二个变化是,这一次疫情史无前例地断开了线下渠道。

所有实体零售全部阵亡,即便是最不互联网的房地产,所有房企也开始被迫做起了线上售楼处。

我不觉得线上售楼处现在就会成功,因为房地产是重沟通、重决策的大宗交易,在VR、AR没做到真人体感之前,没人会在网上鼠标点点就买套房的。

但这是转折点的开始。

从现在开始的这一、二个月里,一定会有那么一、二家房企脱颖而出,把线上销售打通打透,让购房者觉得,天呐,原来网上看房这么方便,然后这些房企就领先了风口。

就像2003年,京东、淘宝从线上开始赶超线下一样,一切在从不经意间开始。

商业模式脱媒已经开始了,销售摆脱中间渠道。

房企辛苦搭建的售楼处,重金打造的百货大楼商圈,全幅武装的银行柜面,这些原来看似不可或缺的推广渠道,现在统统变成没用的成本。

没什么是不会变的,只是时候没到而已。

 

05

这是个飞速变化的时代。

今天把昨天刚刚干掉,还没喘口气,明天已经拿着枪在敲门了。

经历过这个春节,我忽然觉悟到,真的是要学会用第二层、甚至第三层思维去思考。

不光看得到事务的本质,还要能看到其他人群的共识,思考共识对结果的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看穿事物的本质,觉得比别人聪明,就能做出更好的决定。

但是殊不知,当高科技外加新传媒,把全民包裹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一致行动人,是会改变股市、楼市基本面的。如果一个市场5年不涨,10年不涨,结果可能就是永远不涨了。反过来,三根阳线,就能改变信仰。

这就是我在这次疫情里学到的事情,别把自己想的太伟大。还有几条分享给大家。

1、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慢慢会变成可能,原来很有把握的事情,最终还是会掉链子。

2、没有绝对把握之前,不要下重注,事实上普通人一生之中,不会有多少次有绝对有把握的时刻。

3、杠杆要适当,黑天鹅事件会突然影响你的收入,乱放杠杆就陷入困境。

4、即便自己是正确的,也不要完全站在公众的对立面,因为群体情绪会改变趋势,把你撕碎。

这些建议,特别适合有对手方的市场里,比如说房地产这种意见分化,却又不能轻易试错的大宗商品交易。

 

06

新时代的洪流已至,你我皆被裹挟其中。

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洪流中,尽量保持独立思考,尽量逃避被淹没的命运。

以上是正文,来自观观。

这篇写的不轻松,帮忙顺手点个在看吧。

▼往期精彩回顾▼

今天开始,换个思路再去买房

房地产,又到了新的轮回

99%的购房者,第一步就错了

工作是财富自由路上最大的陷阱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