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向高品质现代化都市迈进

南方日报 2020-05-12 08:14 阅读 1000+

   5月8日,2020年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部署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会议释放了东莞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信号,制定一系列规划措施和目标。

    备受关注的是,《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即将出台,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连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多项指引、规划,为“品质东莞”注入力量,增强东莞城市竞争力,朝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的目标迈进。

    ●南方日报记者 何建文

    规划统筹全市垃圾分类工作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干净整洁的环境、科学有序的城市管理工作,对于城市的运行保障非常重要。特别是科学、智能、人文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对城市生活尤为关键。

    当前,东莞迎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省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载体,被视为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必然要求,亦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

    此次工作推进会提出,东莞要增强做好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统筹、通盘考虑、加速推进,把垃圾分类全面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调动全社会力量,做好做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今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围绕“干净、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目标,以“强使命担当,破治理难题,优品质内涵,惠民生福祉,树标杆品牌”五大核心工程为抓手,聚焦民生、品质,以“十项提升”专项行动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迈上新台阶。

    只有提供有力的支撑和载体,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才能科学持续地开展。为此,东莞将通过建立分类覆盖体系、全程分类体系和全民参与体系三大核心体系进行构筑。这包括通过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及考核问责机制等,强化垃圾分类科学管理;通过健全政策制度、加大资金投入等保障措施,形成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生活垃圾分类有序向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及全民覆盖,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将实施示范带动、行业引领到全民覆盖的分类覆盖、逐次递进策略,充分确保全民有序参与、良性运转。

    “城管部门将当好主力军,打好组合拳,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率先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其他镇街同步推进,以示范效应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经验。同时,加快覆盖党政机关、商场、企业、餐饮单位、住宅小区等区域,逐步实现全域垃圾分类。“构建全过程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促进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推动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该负责人说。

    莞城街道作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之一已率先行动,完成财政供给的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共48个公共机构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由专门企业为设有食堂的市属和街道下属共33个公共机构和7家企业进行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今年1至3月已收运处置厨余垃圾共225吨。

    不仅如此,莞城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摸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广拓资金投入渠道。同时,建立领导督导、行业部门督导、社区督导等全方位督导体系,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社会督导队伍,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和无缝督导,确保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会长陈善坤认为,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对东莞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城市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硬件设施方面有完善的保障,包括终端处理设备和技术、转运站的功能要跟得上。建立完善的系统,对于东莞提升城市环境、对标先进城市有很大的保障。三年行动方案非常接地气,有很多具体措施,措施亦非常客观合理。

    东莞市政协委员殷毓德认为,生活垃圾分类体现城市的软实力,三年行动方案即将出台是全面提升“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城市形象与内生发展的重大举措。垃圾分类是对传统垃圾回收处置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当前最有效的科学管理方式之一,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推进全民参与体系建设

    5月11日,在南城街道塞纳嘉园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很显眼,以可回收物设备的体型最大,分别标识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四个类别,而有害垃圾收集箱设有多个回收入口,收集垃圾的类别同样是一目了然。住户将生活垃圾分门别类放到投放点。

    自从小区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整体环境大幅提升,以往扔在地面上的塑料瓶、纸巾、纸盒等已很少见到踪影。大家共同爱护这个生活垃圾分类的空间,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

    塞纳嘉园小区的做法是东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生活垃圾分类的核心是推进实现生活垃圾的前端减量、中端规范转运和末端分类科学处理。为此,东莞将按照生态链的思路,全面建成若干条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生态系统。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人透露,东莞将针对性建设完善可回收物分类收运处理系统、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大件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园林废弃物收运处理系统五大系统,做好有力的硬件支撑。

    加强整体谋划,聚焦关键环节,这是东莞高质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手段。东莞将把握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方向,注重整体谋划、做好示范带动、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工作推进会透露,今年第二季度起,示范片区启动住宅小区楼层撤桶、收集点改造及定时定点投放,该项工作莞城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年底前全面完成,其余镇街根据示范片区建设进度推进。

    启动住宅小区楼层撤桶、收集点改造及定时定点投放,是东莞科学构建收运网络、开展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专项行动的重要体现,旨在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着力解决不同类型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

    松山湖园区作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之一,现有居民小区共37个。对于松山湖而言,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是垃圾分类工作中最困难、任务最重的一个环节,也是实现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目标任务的关键一步。

    松山湖将以全力推进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为突破口,通过实行“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和建立“三员”管理机制(设立宣传员、督导员和巡检员)等措施,要求各部门落实“一把手”亲自抓,提前谋划、安排专人、专班跟进,全力统筹推进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

    同时,松山湖将做好宣传动员、人员配置和培训、载体选址建设、全过程检查指导、执法考核等工作,充分调动发挥物业管理单位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从市民生活习惯出发,通过大力构建“零距离”“零门槛”“双向互动”的全民参与机制,有序引导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生活新习惯、东莞城市新时尚。包括通过开展现场引导、开展宣传发动、推广全民教育、组织宣教培训、开展志愿活动、促进源头减量六项核心举措,有序推进全民参与体系建设。

    为了让城市管理工作更接地气,分步骤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市落地生根,东莞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属地属事责任,强化市镇村协调联动,层层抓落实。包括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垃圾分类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知识;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带头先行,机关单位要率先实施,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坚持走群众路线等。

    陈善坤表示,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社会治理问题,是“小切口,大民生”,希望东莞用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整个社会全民参与。这种方式体现了东莞探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体系,通过示范片区等打造,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有利于东莞展现城市的特点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大辞典”

    巡查发现问题,点击管理考核系统,拍照上传,标注定位……经过一连串操作流程,相关负责人员通过手机接到反映事项后赶到现场处理。5月9日,在长安镇长青北路,长安城管分局数字城管股副股长邓杞明带着记者巡查路面保洁情况,发现一辆共享单车倒卧在草坪上,于是操作“长安精细化管理考核系统”APP。

    “前后十多秒可操作完毕,实现快速处理。”邓杞明说,这项措施通过智慧化监管,解决了过去考评方式、计分方式、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今对症下药,实现定岗定人定责并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东莞正处于跨越高质量发展攻坚期的关口,必须坚持以城市升级引领经济社会综合转型,加强空间规划管控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东莞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核心是围绕“城市让市民生活更美好”理念,从市民对东莞城市美好生活的期待出发,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视野,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深入查找补齐管理短板、提升应有品质,让东莞城市更洁净、有序。

    如今,东莞正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重要契机,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尤其是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城市管理法治体系、城市管理基层协同体系,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茶山镇树立了一个典型案例。2018年上半年,该镇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在全市排名倒数第二,到2019年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考核在全市排名第一,茶山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迎来蝶变。2018年下半年以来,茶山通过全面落实管理责任、细化管理标准、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网络,尤其是构建“党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协同共治模式,把城市管理重心下沉到基层,责任压实到一线,形成强大合力。如今,该镇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田间窝棚整治、彩色林建设、广深铁路沿线景观提升等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

    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表示,今年全市城管系统将继续立足职能,找准着力点,下足绣花功夫,持续打通制约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堵点和痛点,整体提升城市品质。其中,建立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出台《东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四五”规划》《东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指引》《东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部门责任分工细则》《东莞市推进路长、巷长、所(站)长制实施方案》等指引性文件,逐步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大辞典”,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东莞持续深入推进东莞特色的常态化、动态化、精准化问题监督倒逼机制建设,主要依托市、镇街党委政府,持续深入推进“行走东莞”“洁净城市”专项行动,从源头上提升管理服务品质,精准化解决城市管理中各类突出问题。

    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产业、什么样的人才。围绕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发力,不仅使城市品质迎来了大提升、大优化,同时使东莞的城市竞争力持续增强。

    当前,东莞城管部门继续牵头联合住建、水务、交通、交警等职能部门,在全市开展城市道路扬尘污染防控和泥头车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全力打造规范、整洁、有序、美观的城市环境。

    随着东莞推进违建治理攻坚战的深入实施,城市空间拓展得到进一步延伸。2019年,东莞全市完成违法建设治理面积2858万平方米,排名全省第3,连续两年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工作任务。今年,东莞面对2900万平方米面积的治理硬任务,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但是全市城管系统将使出制胜“杀手锏”,细化任务,倒排时间,倒逼进度,进一步消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同时,包括“厕所革命”、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品质示范路建设、人行道净化行动、市政行道树树池修整行动、全市1000个街头小景“千景绣东莞”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将助力东莞城市环境更加优美,让市民生活更有品位。

    殷毓德认为,作为新一线城市,东莞这座城市的魅力日渐显现,即将推出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使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竞争力得以进一步提升。同时,东莞可以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在垃圾分类与回收处置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城市精细化管理,真正实现“城市让市民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链接

    生活垃圾分类时间表

    ●2011年6月

    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市共开展51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及4个试点社区。

    ●2018年8月

    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全市公共机构推进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处理。

    ●2019年7月8月

    分别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

    ●2019年12月9日

    收听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后,东莞市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下称《三年行动方案》)的起草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起草制定。

    ●2020年1月

    结合先进城市经验及镇街调研情况,完成《三年行动方案》初稿。

    ●2020年2—4月

    听取省住建厅、省环卫协会,东莞市级相关部门、镇街(园区)等多方意见,进一步完善《三年行动方案》。综合三次征求意见情况,修改完善后,《三年行动方案》提请市委、市政府审定。

    ●2020年5月8日

    生活垃圾分类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听取《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送审稿)》汇报。

    ■延伸

    生活垃圾分类 “三步走”

    ●第一步:示范先行

    2020年,推动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重点开展“3+3”示范片区建设,即莞城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基本建成示范片区,南城、东城、万江三个街道开展示范片区建设;同步启动“1+1”示范片区建设,即各镇的中心区和1个村(社区)开展示范片区建设,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

    ●第二步:深化机制

    2021年,持续推进“3+3”“1+1”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加大力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考核和检查执法。

    ●第三步:巩固成果

    2022年,完成“3+3”“1+1”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示范片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样板。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争走在全省地级市前列。

    生活垃圾分类

    覆盖体系建设规划

    2020年内,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莞城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南城、东城、万江三个街道30%以上的社区(含党政机关、商场、企业、餐饮单位、住宅小区、自建房、公园广场等所有区域,下同)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各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农村实际情况,分别在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

    2021年底前,南城、东城、万江三个街道80%以上的社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各镇的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分别推进80%以上的区域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22年底前,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和四个街道完成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镇的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分别完成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东莞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样板。

需求侧政策蓄势待发,购房置业刚性需求“蠢蠢欲动”。4月20日,凤凰网房产正式上线全民楼盘团购。

独家优惠、特价房源、连线直播……百团大战,有你成团!

点击参与团购>>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