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亏本入市 深圳金茂府的教训

神镇 2019-11-21 12:47 阅读 1000+
地王亏本入市 <a href=深圳金茂府的教训" inline="0">

龙华金茂府效果图

201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楼市评论文章:“树不能长到天上,房价也一样”。

文章里提到一个数据,当年前五个月,全国已出现152宗地王,2015年全年都只有95宗。文章劝告地产商不要争抢“地王”,而是要适当降价。

第二天,深圳第一宗现售住宅用地竞标。一宗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的住宅用地,竞标底价约45亿元。

竞标之前,主持人特意援引人民日报文章,告诉18家地产商风险所在。

最终,竞标报价结果主要分为三个阵营,第一个阵营即是以中国电建、中国金茂、葛洲坝地产、中铁建工为代表的央企。

中国电建、中国金茂联合体以82.89亿元夺魁,葛洲坝地产报价73.5亿元,中铁建工报价69亿元。

第二阵营是以招商、中海、金地、碧桂园为代表的本地上市房企,他们报价介于60-70亿元之间;第三阵营是以泰禾、龙光、卓越、龙湖、中洲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报价在55-62亿元之间。

比第二高报价多出了将近10亿元,中国金茂拿到了深圳“入场券”。

三年多后,龙华金茂府以现房入市,拿到备案均价10.3万元/平方米,最低9.46万元/平方米,最高顶层复式14.42万元/平方米。

与此前13万元/平方米的“吹风价”,足足少了将近三成。很显然,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限价”政策仍未放松。

均价10万元的卖价,中国金茂(00817.HK)的利润比较微薄。总地价高达82.9亿元,可售物业的楼面价格超过6万元/平方米。

龙华金茂府定位高科技豪宅,建安加上装修成本预计接近1.5万元/平方米,再加上三年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项目总成本将超过9万元/平方米。

对于一个净利润率超过30%的公司,龙华金茂府显然是一笔失败的投资。

两种不同声音,一直在评论金茂府,一种是“限价”政策牵制了金茂府,如果没有限制,金茂府确实值得13万元/平方米的价格。

另外一种声音则是,就算不限价,金茂府的价格天花板,也将受到区域整体价值的限制。“毕竟,龙华只是福田北。”

要评判哪种声音正确,需要看金茂府最终销售情况。这还只涉及,金茂府产品价值与区域价值的分歧。

金茂府项目给予地产商真正的教训,在于如何处理“无法穿越楼市周期”的土地投资。

三年前,金茂以高出第二名10亿元的价格拿地,他们自己应该心里清楚,利润的一大半已经不见了。

三年后,龙光在同区域拿地,楼面价格为6.7万元/平方米,土地价值并未大幅上涨。这已经是战略判断失误。

加上现房入市,金茂府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建设。高成本投入,让金茂府笃定必须卖出高价,与政府进行反复博弈,这是对调控政策放松抱有期待。

“高地价+现房+限价”之外,其实金茂府还需要遵守“9070”政策,不过最终得到豁免,有了如今清一色大户型产品。

来看另外一家央企,如何处理无法穿越周期的土地投资。

去年11月8日,华润置地(01109.HK)22.2亿元拿下光明住宅地块,折合楼面地价3.06万元/平方米。一年后,项目华润公园九里以精装修入市,均价4.83万元/平方米。

开盘第二天,华润低调启动“二三级联动”,即发动全城二手房中介,给华润九里带客户。相比较于华润自己销售,中介渠道费用更加贵一些。

实际上,光明最新土地拍卖的楼面价已超4万元/平方米,华润完全可以再晚一点入市,等待穿越光明房价周期的时机,但华润的行动果敢,年底冲刺业绩、回笼资金愿望强烈。

金茂府当然也有回笼资金的需求,当年除了引进中国电建之外,还引入了基金资金,占股25%,两年时间差不多也快到退出的时间了。

另一家央企处理则显得纠结。

2018年2月1日,中海(00688.HK)以12.5亿元拿下坪山住宅地块,折合楼面价3.3万元/平方米。该项目与惠州仅一路之隔,地价与周边房价接近。

比华润早9个月拿地,目前中海项目还未入市。对于楼市前景的判断,中海显然是希望以时间,换取价格上涨的空间。

金茂、华润、中海这些拥有低资金成本优势的央企,他们在房价周期上的尚且挣扎。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挣扎则存在于各个方面。

2017年底,世茂(600823.SH)239.43拿下龙岗综合体项目,其中还指定建设一座600米+的高楼。凭借着中国第一高楼的定位,此前该项目公寓产品“吹风价”超过6万元/平方米。

后来,项目高楼的高度被砍,加上公寓产品在市场中的“冷遇”,项目以4万+的价格入市,回款压力之下最终销售平平。

“高地价、高成本综合体、公寓”,这是世茂在无法穿越周期情况下,需要处理的多个现实问题。

当年金茂府地王一出,万科项目迅速发出“地王一出、涨势喜人”的海报,并称“6月5日之前,绝不涨价”。

这仿佛在告诉人们,接盘也需要排队,最后能为“地王”买单的除了是购房者,也可能是当时的“接盘侠”。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