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将引进2-3所国内外著名大学!龙华十四五规划发布

搜狐焦点深圳资讯 2021-07-28 03:24 阅读 2000+

“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龙华定位:深圳中部综合服务中心、数字经济先行区、未来城市试验区、智慧治理示范区、重要交通枢纽、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重点推进北站国际商务区、九龙山数字城、鹭湖中心城、龙华国际商圈、大浪时尚小镇、观澜文化小镇建设,打造大湾区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龙华最新“十四五”规划目标提出: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立足都市核心区战略定位和新兴产业高地、时尚产业新城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到2025年,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数字龙华建设全面铺开、走在前列。数字龙华引领效应充分显现,数字经济先行区、未来城市试验区、智慧治理示范区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走在全省前列,“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龙华以问题导向,规划突出从“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对产业的支撑、民生短板、城市辨识度和品质、社会治理”等五方面破局。

比如:龙华人均GDP9.86万元仅为全市水平的62%,地均GDP14.2亿元/平方公里约为福田的1/4,不足南山的1/2。金融业、软件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全市比重仅为3.3%和2.1%,上市企业市值仅占全市6%。

高等院校资源稀缺,基础研究积累不足,企业自主研发规模和水平不高,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不足全市平均水平的2/3,创新载体数量不足南山的1/5,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不足全市水平的1/2。

千人病床数仅为全市水平的47%,千人执业医师数约为全市水平的1/2,优质医疗资源匮乏,仅有一家三甲医院。

深圳梦发现,龙华“十四五”规划,正是龙华升级都市核心区后,对标福田南山,以深圳中部综合服务中心、大湾区中轴新城等为定位的赶超战略。

首先,深圳龙华宣布一个全球新目标,60平方公里经济圈即将全面先行爆发!龙华对“数字经济”寄以厚望,已规划出万亿级别的数字经济圈,将实现弯道超车。

其次,龙华规划提出实现现代服务业赶超破局,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壮大现代商贸业。

还有,推动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推进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建设,重点开展研究生教育,探索建成深圳校区。结合龙华产业发展需求,发展专业类高校,培育一批优势和特色专业,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民办特色学院。推动建设大浪时尚创意设计学院、观澜国际版画学院,吸引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顶尖艺术机构在龙华设立分校。到2025年,引进2-3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入驻,引进1-2家适配产业发展的特色研究生院或产学研基地。

深圳中部中轴新城赶超破局战略已经绘就,未来已来。

近日,龙华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深圳市龙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信息量很大,值得全文阅读。

划下重点

龙华区“十四五”发展目标到2025年:

龙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4200亿元左右;

人均GDP达15.67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18.44万元/人;

常住人口达到268万人;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65%;

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4%;

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数:26.49%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协加值占GDP比重:35%;

建设“三位一体”数字龙华

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的理念,加快数字化发展,形成数字经济、数字城区、数字治理“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全面推动产业动能更加强劲、城市发展更可持续、社会治理更加高效。

1、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力争到2025年,新增15家10亿级的数字经济龙头骨干企业。

2、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实现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 盖,主要商圈智慧化改造全覆盖。

3、打造N个数字经济产业区块

4、建设数字城区,打造未来城市试验区

5、推行数字治理,打造智慧治理示范区

构建“一圈一区三廊”空间格局

北部打造全球万亿级数字经济圈。依托九龙山数字城纳入市级重点片区契机,联动鹭湖、黎光等片区,整合近百平方公里空间资源,打造湾区先进制造转化基地、深圳数字经济核心承载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应用先导区。南部打造深圳中央活力区。依托龙华纳入都市核心区契机,将北站片区建成国际商务区、龙华国际商圈建成市级核心商圈、梅林关片区建成南部门户枢纽,打造国际总部基地、大湾区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试验区,形成集商业商务、文化时尚、休闲娱乐、高端居住于一体的深圳最具都市活力的区域之一。打造纵贯南北的三大都市走廊。依托梅观快速路,加速整合沿线产业创新资源和土地资源,推动富士康、华为上下游产业智能化转型和高端化发展,联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坂田华为基地、东莞松山湖,打造以总部研发、科技服务为主导功能的梅观创新走廊。依托观澜河,重塑中轴水脉,促进山水与城市交融,打造彰显城市生态品质与文化活力的观澜河生态走廊。依托龙澜-福龙大道,联接西丽湖科教城和光明科学城两大基础研究引擎,打造带动深莞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龙澜智造走廊。实现区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六大重点片区发展1、北站国际商务区强化总部经济、国际商务、金融服务、科技与文化创新服务等核心功能,以国际化视野、都市核心区标准推动规划建设,形成产值超2000亿元的世界级国际会客厅。

2、九龙山数字城将福城南、悦兴围片区纳入九龙山数字城统筹规划建设,形成制造业连片开发优势,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快规划调整,保障发展用地,打造产值超 3500亿元的深莞中部智能科技中心。

3、鹭湖中心城扩容提质,覆盖区行政中心、横坑水库周边、观城等片区,形成产值超1000 亿元的“行政+科技+文化+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引领深莞中部地区发展,并推动纳入市重点区域。

4、龙华国际商圈打造产值超500亿元的市级核心商圈。

5、大浪时尚小镇打造产值超500亿元,以原创设计为特征的世界知名时尚中心。

6、观澜文化小镇打造产值超500亿元的国际数字文化小镇。

“十四五民生规划1、教育促进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积极开展幼儿园托班建 设。到2025年,新增幼儿园学位2.5万个。到2025年,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58所以上,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不低于9.7 万个。到2025年,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不少于8所,打造1-2所市内领先优质名校。推进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建设,重点开展研究生教育,探索建成深圳校区。推动建设大浪时尚创意设计学院、观澜国际版画学院,吸引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顶尖艺术机构在龙华设立分校。到2025年,引进2-3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入驻,引进 1-2 家适配产业发展的特色研究生院或产学研基地。到2025年,建成1所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达 97%以上。

2、医疗到2025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0%,实现精神障碍社区 康复服务全覆盖。加快推动市新华医院等9家医院新建或改扩建,开展区中心医院创三甲行动。到2025年,千人病床数达到3.36张以上,家庭医生服务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 90%,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到 65%,65 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 80%

3、住房到2025年,新增筹建公共住房3万套。

综合交通体系1、巩固深圳北站的枢纽地位改造提升深圳北站站体功能,加强与机场、前海等区域的直接联系,集合高铁站、城际站、城市航运、港口票务一体功能,推动高线公园、立体连廊系统建设, 打造高铁枢纽典范。配合推进赣深、深茂客运专线、深惠、深大城际线建设,打造“四小时高铁经济圈”。争取深茂客运专线延伸至深圳北站,加快与机场东站、西丽站、坪山站、香港机场的联络线规划建设。2、加快打造鹭湖枢纽和若干个站城一体化开发站点。利用轨道18号线、22号线在鹭湖设站契机,推进常龙城际在鹭湖设站,推动TOD 开发,打造鹭湖综合交通枢纽,增强北部交通集散服务能力。利用轨道五期规划建设契机,集约化统筹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推动站城一体化开发,规划建设高强度、复合型城市节点和生活中心。利用深大城际(地下敷设)建设并在龙胜站设站契机,结合旧改项目推动龙胜站、龙华站地下商业连廊建设,连通地上地下空间,支撑龙华商贸中心发展。利用6号线支线南延、18号线在九龙山设站契机,推动“产站城一体化”开发,支撑九龙山数字城发展。3、推进通用航空枢纽规划建设。加快樟坑径直升机场建设成为全市最主要的直升机场。落实全市物流枢纽规划,开展区内观澜、福城、民治物流转运中心详细规划建设。4、织密轨道交通网络。争取18号线、22 号线、6号线支线南延、25号线、27号线、21号线等纳入全市轨道五期规划并推动开工建设。加快推动17号线龙华段及区内轨道线网加密研究。推进22号线与东莞1号线衔接,4号线与东莞16号线衔接,实现与东莞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大浪时尚小镇小运量轨道项目建设。5、优化道路交通网络格局前瞻性规划建设对外战略通道,加强九龙山与光明科学城、清湖与坂田、观澜北与东莞塘厦凤岗、龙华与机场及大空港、龙华与南山的直连通道建设。推进“九横九纵”干线路网建设,推行窄街区、密路网理念,完善内部次干道和支路网,持续打通一批断头路和拥堵点,畅通道路微循环。到2025年,全区路网密度达到8.0公里/平方公里,次干道及以上路网密度3.4 公里/平方公里。

“十四五土地规划1、产业空间严守产业空间底线,保障40.72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区块线。推进工业区连片改造升级试点工作,保留提升一批基础较好的工业区,整备改造一批低效利用的工业区,划定保留提升区15.53平方公里,连片改造区2.5平方公里。从严控制“工改居”“工改商”类城市更新,鼓励“工改工”城市更新和工业区原址提容。到2025年,综合整治提升产业用房超过350万平方米,新增产业用房规模超过720万平方米。2、城市更新推进特色片区城市更新管控,针对观澜河沿线、龙华国际商圈、观澜老墟-贵湖 塘老围、牛湖历史街区等片区开展城市更新引导,实施滨水界面、公共活动空间、历史文化建筑风貌与慢行系统管控。3、土地整备2025年,完成土地整备5平方公里。

“十四五产业规划到2025年,力争创建5个国家级创新中心、 5个省级创新中心、170个市级以上创新载体。到2025年,力争一批核心领域重大技术攻关取得突破。

到2025年,在各重点产业领域搭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到2025年,搭建10 个以上应用场景体验中心和多个不同主题的场景实验室。到2025年,探索建设一批“母工厂”。到2025年,累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35家以上、众创空间达到 45 家。优化科技金融体系。

到2025年,力争专利申请量不少于 42000 件、发明专利申请量不少于 7100 件、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 440 件。到2025年,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人,省市创 新创业团队30 个。实施产业升级五大工程。

加强与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合作。吸引世界500强总部、国际机构、 跨国公司、央企总部落户,招引与企业总部中心配套的功能性、 地标性机构和国际组织。到2025年, 总部企业数量达到 100 家。到2025年,力争上市企业超过50家。制造业发展:到2025年,建立起互联互通、融合应用、整 体协同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到 2025 年,打造 CRO/CDMO 生物医药产业聚合发展平台,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内领先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服务体系。

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到 2025 年,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时尚制造的集聚地。

实现现代服务业赶超破局,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业。将龙华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业的服务中心。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构建以地铁4号线为轴,串联北站、红山、龙华 等三大商圈的“一带三圈”商业发展格局。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1、市内协同联合富士康、华为等龙头企业,与龙岗共同打造世界级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推动上升为国家级平台。链接光明科学城、西丽科教城、大运国际科教城等源头创新资源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开放 创新资源,大力推进产业创新。2、深莞合作与塘厦、凤岗共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创新合作机制,统筹兼顾区域整体利益和各地发展诉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打造区域合作样本。加强公共服务合作,强化以“轨道交通+产业园区+人才小镇+公共配套”为要素的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谋划共建寄宿制高中、职业教育训练基地。3、深港澳产学研支持港澳顶级高校在龙华建设产学研基地,将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项目建设成为“双区双创”示范标杆,鼓励建设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争取设立跨境产业专项资金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