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深圳“十四五”意见稿:前海蛇口双扩、龙华加入核心区、东莞惠州笑了……

乐有家研究中心 2021-01-04 16:46 阅读 4000+

深圳未来15年的发展,全在这2.7万字的最新文件里。

今天上午(12月31日),深圳“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稿全文公布。

事关经济、文化、民生、城市管理等多方面,信息量巨大,可谓是2021年的开年大礼包。

值得关注的是,新规划意见稿中提到了未来的住房结构是“4+2+2+2”,居住用地会提高,租赁将是未来重点。

也就是说,未来深圳房子供应肯定会越来越多。

一文件重点

南方楼事梳理了楼市、片区规划以及城市联动的相关重点,以及简单解读,供大家参考。

关于房地产,大家只需牢牢记住四个字:房住不炒。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的“C位”作用更突出了。

深圳带着东莞惠州,成了深莞惠大都市区,是未来深圳都市圈的主中心,还要建立城际住房合作机制。

01房价会很稳,旧改会加快

想炒房的可以歇歇了,未来楼市就是要“稳”。

划重点: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也就是说,只要楼市不“稳”了,相应调控政策立马用上。毕竟房住不炒,才是主基调。

三稳不会变,也就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老旧小区的改造会加快,昨天旧改新政的出炉就已经提前预告了。

原文表述:坚持“房住不炒”,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建立健全经济适用、品质优良、绿色环保的住房标准体系,提升物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持续改善城中村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打造整洁有序、安全舒适的新型社区。

02新的住房供应结构,要重点保障租赁

担心深圳住房供应紧张的,可以放心了。

文件明确提到要提高居住用地比例,要构建完善“4+2+2+2”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据官方信息,今年新开工商品房面积是1200万㎡,明年还会更多。

房子肯定是越来越多的,但租赁会是以后的重点。

土地供应会向租赁住房倾斜,并且会逐步推进租购同权。

这个信号,其实在上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透露出来。

原文表述:构建完善“4+2+2+2”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推动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

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健全公共住房分配管理、封闭流转和各类公共住房定价机制,完善公共住房租后监管制度。

03多中心的深圳,但核心区有四个

深圳11区的工作任务重点,都做了规划。

未来深圳是多中心的,发展战略是“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

不过提到都市核心区时,除了福田、南山和罗湖,还有龙华。

原文表述:全面优化城市开发格局。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空间结构,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体系。

做大做优做强都市核心区,聚焦金融、科创、时尚等核心功能建设福田中央活力商务区,打造具有创新资源集聚辐射枢纽功能的南山中央智力区,建设罗湖旧城改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打造龙华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

提升东部发展能级,打造产城融合的龙岗—坪山城市东部中心,加快建设龙岗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坪山未来产业试验区,打造盐田国际航运枢纽和离岸贸易中心、大鹏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优化西部向湾格局,高标准建设宝安中心区和海洋新城。

拓展北部发展腹地,建设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学城和深圳城市北部中心。

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优化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深汕第二高速、深汕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深圳产业体系拓展、城市功能延伸的新兴城区和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光明科学城规划图04点名重点发展片区,前海蛇口要“双扩”,

意见稿中点名了深圳湾超总、环中心公园、北站商务区等重点片区,提到要高标准推动,建设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前海和蛇口双扩区又被重点提到,这在今年的多份官方规划文件里都能看到。据悉,相关方案早在去年就已上报了国务院。

河套、盐田沙头角、深港口岸经济带也会加快推进,这些都是大湾区合作的重要项目。

原文表述:高标准推动重点片区开发,坚持基础先行、公共配套、共性开发、差异发展,创新开发模式和支持政策,打造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北站商务区等一批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加快大湾区合作示范平台建设。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双扩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更高水平的投资贸易便利、跨境资金往来便利和人才等要素供给便利,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深化“前海模式”,建立健全对接港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跨境合作制度体系,探索推进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打造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高标准规划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进“一区两园”统筹开发,布局港澳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国际一流研究中心和国家重大科研平台,推动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科技基础设施跨境协调管理、科研设备便利通关和共享使用等制度创新,打造国际离岸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创新先导区。

高水平规划建设盐田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和深港口岸经济带,加快推进口岸改造和新设,推动口岸沿线开发开放,以深港陆路口岸与邻近区域、过境地块为中心,促进科技产业、文旅消费、医疗教育协同发展。

图源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内有河套各区功能规划

05未来湾区联系更紧密,内湾形成半小时圈,

在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深圳将与港澳更紧密的合作。

未来深圳与香港、澳门三地的通关会更便利,也将会有更多相同的规划机制。

交通上最明显,东部过境公路、深港西部快轨建成后,通勤时间将缩短到“内湾半小时”。

在深圳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将享有跟深圳人同等的“市民待遇”。

原文表述:加强深港澳更紧密务实合作。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东部过境公路、深港西部快轨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

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实行更加便利的通关模式,探索更多“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创新举措,促进人员、货物、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强化创新资源协同配合和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打造开放互通的区域创新体系,联合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创新完善港澳居民来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在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加强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促进深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深化三地在教育、文化、智库、旅游、社会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打造优质生活圈。加强与港澳政府部门、法定机构、商会协会等交流,构建多层级合作框架机制。

全力推进对外战略通道建设,加快深中通道建设,谋划推动深珠(伶仃洋通道)建设,构建赣深、贵广—南广、沿海等铁路走廊,完善“南北终到、东西贯通、互联互通”高铁通道布局。建设高密度网络化的轨道交通枢纽体系,推进轨道快线、普线、中小运量轨道交通融合,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延伸,形成“内湾半小时、湾区一小时”交通网络体系。

6月29日,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工程动工。06深莞惠是都市圈主中心,建立住房合作机制,

深圳+东莞+惠州,现在有个新名字了:深莞惠大都市区。

这是深圳都市圈的主中心,要带着深汕合作区、河源以及汕尾几个副中心一起发展。

划几个重点,都市圈未来的轨道交通会很方便:1000公里地铁、1000公里轻轨和城际铁路。

值得注意的是,都市圈还会建立“城际住房合作机制”。

大家最期待怎样的住房合作?

原文表述: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制定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河源都市区、汕尾都市区为副中心,形成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发展格局。

协同东莞、惠州强化临深片区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优化布局,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加密都市圈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建设1000公里地铁、1000公里轻轨和城际铁路、1000公里高快速路,促进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对接融合,与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交通圈。

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务共建共享,创新城际住房合作机制,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政策衔接。

07广深要加强合作,深圳要“带其他城市飞”,

广深两地要一起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枢纽。

未来,广深两地在教育、医疗、人才等方面也会有合作发展。

深圳作为“主引擎”,还要带着其他城市一起飞。加强与珠江西岸、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城市的合作。

原文表述: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协同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合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功能。

研究共建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在科技创新、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强合作。

充分发挥广州、深圳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深化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人才、就业、生态等领域的合作发展。

强化“一核一带一区”主引擎作用。做优做强“核”引擎,加强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创新产业园区共建、产业梯度转移、产业链协作机制,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

助力提升“带”能级,积极对接沿海经济带,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推动深圳汕头深度协作,支持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强化与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海洋经济协调发展。

支持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全面加强与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等地生态型产业合作,广泛开展人文旅游交流。

二民生重点

除了楼市方面的规划,在与大家相关的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深圳“十四五”还有以下规划:

01民生方面

◆教育方面,“上学难”问题进一步解决。未来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7.1万座,深大南科大有望成为“双一流”。

深圳将实施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7.1万座,推动学前教育普,建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动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构建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

◆医疗方面,“看病难”的现象也会进一步缓解。社康中心、家庭医生、中医、公立医院等医疗主体将多元发展。未来深圳将推动三甲医院数量倍增,建立健全“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

龙华正在施工的市三甲医院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

◆全民参保计划实施,逐步落实延迟退休政策,港澳台和海外人员也有望来深圳参保,无障碍城市建设将加强。

根据深圳“十四五”,深圳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到“应保尽保”。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完善港澳台及海外人员参保政策,率先探索放开外籍高层次人才养老保险延缴趸缴政策。

◆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将越来越多。

在未来,深圳将推动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深圳分馆落地,未来深圳将积极申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建设国家队训练基地,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关于港澳居民,再次提到要推动在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

02交通方面

◆加快“湾区通”工程。这一点,跟其中提到深圳都市圈的交通规划有呼应关系,都是为了和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交通圈。

规划建设1000公里地铁、1000公里轻轨和城际铁路、1000公里高快速路等,促进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对接融合。

◆深圳的机场会更多更大,城市交通网的国际化与联通性也会大大加强。

根据“十四五”规划,深圳将谋划建设深圳第二机场,深圳机场第三跑道卫星厅、T4航站楼等基础设施、深中通道、公共交通、大湾区水上线路等建设都将加快。

03其他

在土地市场化改革方面,再次提到要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完善土地二级市场规则,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人才方面,建议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人才。大概意思就是,只要有实力,深圳欢迎你。

立法方面,深圳将更好地行使经济特区的立法权,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国家前沿新兴领域的探索立法经验。

不仅在经济领域多创新,深圳在法律领域也将有创新。未来,深圳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大数据、生物医药、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立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立法成果。

建议原文:(上下滑动查看)

  

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版次:A01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0年12月31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五年。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

转载自:南方楼事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