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空置住房可供2.2亿人住?你这数学真是体育老师教的!

匿名 2020-12-02 00:18 阅读 1000+

近期,有记者与专家文章,提出当前我国住宅库存高得吓人,能满足2.2亿人的居住,需要10年才能去化完。这些夸张的观点,其论据和论证,存在显著漏洞。

比如,11月下旬,京华时报的一篇记者文章《空置住房可供2.2亿人居住:去库存楼市政策迎来窗口期》中 :“68632万平方米的待售面积到底有多大?按照我国人均住房面积30平米计算,“空置”的住房可供2.2亿人口居住。”再如,近日《中国经济周刊》一篇文章“68632万平方米的待售面,按照我国人均住房面积35平米计算,“空置”的住房可供2亿人口居住。”

如此简单的小学算术,都算错了,居然多算了十倍!而且居然广被网站转载。不由得让人怀疑:当下的学风、文风、媒风,搞得像“亩产上万斤”一样激情滥放!

再如,近期另一篇《专家:楼市潜在库存或超140亿平米,够卖10年》的报道同样广被传播,其中:“财经专栏作家李宇嘉指出,待售库存的实际规模,应在统计局6.8亿平米的基础上,加上已批准预售但尚未销售的7亿平米,加上71亿平米的已批未建库存、56.1亿平米的在建未售库存,“三大块”待消化库存合计约为140.9亿平米。即便按照2013年历史最高销售纪录(13亿平米),也要10年以上消化完”。

此财评人列举了一堆数据,6.8亿是现房待售面积,7亿平米应是估算。但后面两个关键数据,可就离谱了。

其一,71亿平米可能指代今年前10个月全国开发企业的房地产施工面积(707805万平米),但这怎么能叫“已批未建库存”呢?这其中包含了土地开发和房产开发等两类施工,而且含有已经售出的期房!

其二,56.1亿平方米不知指代什么?搞不清楚,没有查到能对得上的官方指标。“在建未售库存”,指的是应施工中、尚未售出的期房。如果是这样,则应是71亿平米中的组成部分,为何还要与71亿平米相加,从而得140.9亿平方米?

其实,在这位财经专栏作家之前,还有很多学者、专家和财评人等,喜欢用房屋施工面积来佐证我国的房屋库规模之大!事实上,这些人根本没搞清施工面积的内涵。

房屋施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

2015年前10个月,全国开发企业的商品住宅施工面积为49.3亿平米,这其中包括4.5亿平米竣工面积和8.8亿平米新开工面积,严格讲,从狭义上看,这两类都不能算库存。竣工面积即现房,如没卖出,则已体现在6.8亿平米的商品房待售面积中了; 当年新开工一般难以达到预售标准,还没拿到预售证,怎么知道卖不出去?除去这两块,还剩36亿万平米。

这还没完,这其中还应剔除已经预售掉的预房(但还在施工中)。2015年前10月,全国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为7.3亿;由于从预售至竣工,需要1-2年,就按1.5年计算,则今年前10个月的施工面积中,再加8个月,共约13.1亿平米。上述的施工面积36亿平米,再减去13.1亿平米,则还剩22.9亿平米,这就是在建未售的面积!如果进一步剔除房企自持不售的房屋,还有房企为政府代建的保障房、安置房,估计只有十几亿平米。

再算一下广义的存货。截至2015年10月,如果按广义的算法,则库存包括四大块:待售的现房(6.8亿平米)、可售待售的期房(暂按15亿平米),已开工未预售的期房(8.8亿新开工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待开发土地面积(最新数据是2013年4.3亿平米,如果按2的容积率,则可建成近9亿平米的商品房)。

把这四个数据相加约为40亿平米,这就广义的所有库存,远小于财经专栏作家李宇嘉所谓的“140.9亿平米”。按13亿平米的商品房销量,约需要3年。40亿平米中住宅占七成,即28亿平米,如果按人均35平米住宅面积,则可供0.8亿人居住。

经过本文复杂的分析和计算,可知全国商品房和住宅库量虽然大,但远非很多学者、专家、财评人的编造出来的“恐怖数字”那么大。不清楚指标内涵,又怎么可能做出靠谱的测算?

当然,上述数据没有包括全部保障房,也不含小产权房。但上述的供应和成交的统计口径是统一的,比如库存中没有包含小产权房,而销售中也没包括小产权需求。

因此,既须重视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又不必过于夸大形势的严重性。其实,过去三四年,三四线城市的土地成交和新开工多是持续负增长的,市场无形之手早就开始减缩供给了。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最大的时点正在过去,其中部分城市已经过去。

我们,不需要自己吓自己!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刊于新京报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杨红旭楼市研究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