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楼是百姓痛点

南方网 2020-08-28 09:05 阅读 2000+

最近“昆明30户居民住进烂尾楼”的消息冲上了热搜。据南都报道,30多户居民都是一个名为“别样幸福城”的小区业主,大多是在昆明打拼多年的普通人。六七年前,他们在这里买房,开发商承诺2015年交房,但是从2014年起,小区一直停工到现在。各自生活的现实境遇,加上今年疫情的影响,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突破对生存空间的最底线要求,住进烂尾楼。

  “楼房没有防护措施,他们只能自行搭建楼梯和防护栏,小孩妇女上楼都需要搀扶;孩子们需要学习,只能靠着电瓶供电和蜡烛照明;楼上断水,他们便去工地旁的水洼取水洗脸洗脚,去附近小区讨水做饭;因为缺水,很多人一个月才能洗一次澡”,“排水系统没有建好,大雨来时水漫金山,大门另一侧的旱厕排泄物往外涌,她把椅子搬到床上,盯着地缝里涌出的水不停地哭泣”……

  这不是小说里为煽情而准备的情节。其实,在烂尾楼里生活,那种不便、窘迫和艰辛,局外人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哪怕仅仅是门窗残缺、无水无电,能有多少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呢?

  烂尾楼不少,而在此之前,业主住进烂尾楼的事情还不常见。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业主自动放弃了对生活、生存最底线的要求?各人的境遇未必完全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万般无奈,谁又愿意被标注为“住烂尾楼的人”,而作为新奇故事的一部分冲上热搜?

  在“别样幸福城”里,那个身背房贷租不起房的单亲妈妈似乎已经渐渐适应了烂尾楼里的生活。“白天她和其他留守的人一起搭伙做饭。晚上他们会在工地门口聊天打牌,有时候甚至唱歌跳舞”。但有着正常感知的人却都会从这种“别样幸福”里体会到一丝丝绝望。

  对于不幸遭遇烂尾事件的人来说,除了物质损失,心理上的落差的确容易滋生绝望情绪。在报道讲述的“打工20年买房只为在城里落户”、“花光积蓄、老伴临终前仍惦记未收的楼”等故事里,房子已显然不再单纯是一个物化的建筑,而代表着幸福和梦想。梦想折翼,这无疑是人所遭遇的最沉重的一击。

  遭遇烂尾,由于各种原因被迫住进烂尾楼,由于少见,也许在当下还是一个新闻,他们的境遇和故事值得关注。由于烂尾楼普遍存在,人们关注“住烂尾楼的人”的时候又难免有一种担心:以后类似故事会不会越来越多?

  烂尾楼非安居之所,从根本上说,要让住烂尾楼从此成为绝响,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杜绝烂尾楼的机制。今年3月,海南宣布全省取消商品房预售政策之所以轰动全国,原因正在这里。

  在烂尾已成事实的案例面前,则有必要将其当作重要的民生问题,各方通力合作寻求化解的办法。

  最近,最高法推出了一个典型案例。因资金链断裂,某公司资产被查封,项目烂尾,经司法机关与企业、管理人、债权人广泛沟通协商,达成一个处理方案,即拆除在建别墅,调整土地规划方案。对于10余户购买了别墅的业主予以退款。“在不影响项目整体建设的情况下,增加土地容积率,吸引投资人。别墅业主拿回房款,高层住宅楼业主领到新房。”最后经网络竞价,项目引来4.3亿元投资,项目得以起死回生。

  在这个案例中,司法机关通过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工作府院联动机制,运用法治方式破解烂尾楼僵局,促进市场经济秩序良性循环,也有力维护了业主的权益。其受到各方的好评在情理之中。

  自然,烂尾楼的出现缘由各不相同,有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但只要殚精竭虑,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精准施策,相信总能够找到化解的办法。

  一栋烂尾楼,集聚了很多百姓的痛点,每一次成功处置,都是在为社会和谐安定做贡献。

当世界经济面临修复,当未来依然存在不确定,或是危机、或是机遇,一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引正当时。

风财讯对话顶层智慧,22场云端对话,10城落地论坛,9月1日-9月6日,与您相约!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