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专家讨论环节的发言(2019.8.7)

贾康 2019-08-10 09:41 阅读 353
贾康: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专家讨论环节的发言(2019.8.7)

贾康:我抛砖引玉,谈一点儿看法。刚才曙松说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点出了一个倾向性的意见,我是高度赞成的:销售额它是一个波动很大的指标,而且太笼统了。我自己理解,房地产相关的指标,应先看看宏观态势。前面曙松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关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主旨演讲,里面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中国的城镇化后面还有比较可观的空间。这方面我想再补充一点看法。曙松引用的指标,是官方多年讲的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但实际上这几年,从政治局开始到统计部门,已经把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强调出来了,就是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现在还只是43%出头——这是没有欠账的城镇化率,而那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欠账是非常严重的。前面40年,曙松讲有了6亿出头的人进城,这40年里的后半段,20多年里,差不多进城人口规模是3亿人。看到的信息披露是,这3亿人的概念里,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取得城镇户籍,那么也就没有得到市民化的待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严重的欠账,在这些人家庭成员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等这些基本的、最重要的民生事项方面,都还没有把供给放到一视同仁的水平上的。什么道理呢?就是城镇化进程实际的支撑能力还不到位,要按照真实城镇化水平来说,就一定要补上欠账。

所以,我想补充的一点是,实际上按照曙松刚才的认识框架,中国的城镇化空间,比现在看起来还要大,我觉得按照两个指标中和一下的话,要大出将近10个百分点。那就是充其量才50%的真实城镇化水平,比印度高不了多少了,即在城镇化水平曲线上,中国是更靠近印度的那个位置。如果看到这样一个基本的情况,对于中国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可用的韧性、回旋余地、市场潜力等等方面,就应该有更充分的估量和更足够的信心了。

贾康: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专家讨论环节的发言(2019.8.7)

主持人:贾老师提得很好,把我们问题聚焦了:在目前的阶段,转型阶段,我们聚焦的主体是房地产企业,该用什么来作为一个评估的指标更合乎现在阶段的现实?

贾康:是的,就是应先看大势,企业首先是得“取势”,然后“明道、精术、择时”,那么取势我觉得要强调的还是发展潜力与空间。当然,运行特征上我也不讳言,一开始的那种杀进去以后就能超常规发展、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似乎过去了,前几年郁亮就讲是进入白银时代了,现在是不是白银时代又已经终结了,或者说基本上过去了呢?我觉得还得谨慎判断,有些咱们已经感受到的概念,非常值得再进一步把它确认下来,就是到了白银时代以后,“冰火两重天”已经又运行了八年之久,每一轮都是起落中出现严重的分化,现在仍然是这样:这两年看起来房地产市场大家都觉得要往下走了,但其实你看一看“火”的这一边它往下走吗?市场力量没有往下走,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行政手段硬把它压在那儿的。这个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仍然是中国现在讲房地产市场必须放在“取势”后面跟着所说到的基本格局判断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概念:你如果看到这样一个冰火两重天的概念,就不能一概而论在企业的业绩上,以后的前景上,到底怎么样——你跟着火的这一边走,就比较开阔,仍是白银时代,你跟着冰的这一边走,可能就越走越萎缩了,进入黑铁时代。那么,这就是企业的战略、策略、偏好组合在一起,你怎么选择的问题了,不是说冰的这边没有机会,但机会要小得多。

贾康: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专家讨论环节的发言(2019.8.7)

主持人:你的逻辑是不是就是说城市化空间再加10个点?这次的波动跟前面其实也没什么两样,大家熬过去了,后面可能还涨得更高,是这个逻辑吗?

贾康:从大形势上讲,是这样的,但是我认为每一个具体的市场主体,你要去拼搏,要使自己的意愿更好实现的时候,就不能简单讲跟着形势走了,一定要掌握好这时候你要想进入的领域,是火的这一边还是冰的这一边,火的这边你怎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策略?冰的这边也不是没有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受到的市场力量的压制会更多,这里面你有什么更多的比较优势?如何在这个格局里面可以实现自己的企业家抱负,就得具体分析了。冰火两重天后面跟着的,我认为就是一开始曙松引的邓小平思想的这段话了——讲到房地产的时候,跟着得问地段、交通条件、配套措施,那么冰和火的这个不同的“线”看完了以后,一定要看市,还一定要看是什么样城市里的具体什么样的地段,地段里具体什么样的类型,我觉得这才能最后落到企业的销售额上,通盘考虑瞻前顾后。销售额只是一个运行过程中很阶段性的浮动特征非常明显的指标。

主持人:那我看这次我接触的地产商好多朋友特别悲观,你们悲观啥呀?按照我说的测算出还有十年景气空间,再加上你这10个点,还得再来十年!

贾康:是的。如果真实城镇化水平现是50%左右的话,走到刚才曙松展示的那条曲线的实际的那个拐点——国际经验表明的70%左右,还有20个点的空间,如果咱们说得再保守一点,15个点,那么一年上去一个点,也要走15年。

主持人:刚才看林总和单总讨论就像在班委会上做错事的两个学生一样——我们要多做善事,我们要低调,免得别人不喜欢我们。照你这么说,我们的日子还好呢?

贾康:企业家当然会倾向于自己“低调做人”,咱们可以理解,但“高调做事”的空间确实存在。谢谢!


贾 康 介 绍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一带一路PPP项目开发委员会委员,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中关村公共资源竞争性配置促进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市、上海市等多地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曾受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数据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