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设计师土谷贞雄:激活深圳城中村,比建新楼更有意义

乐居深圳 2019-04-03 15:20 阅读 1000+

      3╳3╳3,一共27平方米,年轻人散落在其中,洗衣、用餐或是阅读、聊天。3个3米见方的空间,1:1实现了土谷贞雄心目中,青年人最基础的三种需求的共享空间。


       2019深圳国际精装住宅展开幕的那天下午,5点。在离开会场之前,土谷贞雄再一次带着朋友来到共享空间模块3连前,和自己的作品合影。


       早在2011年,作为日本都市生活方式研究所所长,土谷贞雄与日本三菱地所集团的生活研究室SUMAI LAB就开始对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进行空间模块化梳理。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相比较庞大到令人不适的大尺度空间,他更愿意看到这些小的模块,根据不同需求,重新组合或延展。


日本设计师土谷贞雄:激活深圳城<a href=中村,比建新楼更有意义" inline="0">


      ▲土谷贞雄在自己的作品前


       如果说这次共享空间模块3连是土谷贞雄关于居住思考的一个小切口,那么在过去8年里,他和MUJI 设计总监原研哉共同发起的HOUSEVISION 理想家展览,一路从东京到米兰,再到北京,则以更丰富的视角,呈现出对空间的思考:家不单纯是住宅产业的商品,即是各个产业的交叉点,又是文化生活的基础。


       2011年,Airbnb 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了800%,并以1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这个3年前从硅谷起步的租房服务平台,动摇了人们对拥有一套房子的执念,是不是还可以有另一种生活方式,可以代替买房?


       2014年,当渴望留在大城市的社会新鲜人短时间内买不了房,甚至租不起成套的单元住宅时,面向新鲜人的长租公寓应运而生,如何配合年轻人的居住习惯,让大学延续过来的集体生活,可以更加生动有趣?


       除了居住本身,能源、移动、人工智能、建筑更新产业化、超老龄社会、MINI家,这些无可避免的社会趋势,都成为HOUSEVISION探索的课题,科技、设计、人文、园林、汽车、产业等,汇聚在空间的平台,融入家庭,并且改变生活。


       3月19日,专访土谷贞雄,令人意外的是,对于深圳的城中村改造,他十分了解,并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认为在城中村里,还能挖掘到那些因为科技快速发展,被城市和城市人丢掉的珍贵的东西。


    “这并非基于城市规划和宏观视野来思考未来,而是根据发生在身边的日常生活场景来捕捉未来,不是从宏观层面来检视整体情况,而是一种从更加切身的角度重新审视并定位问题。”土谷贞雄在《理想家:2025》一书中写道,他所理解的社会变化,就是在这种身边事物的影响下,让人感悟到,“不错,还能有这样的生活,我也想过上这样的生活”开始,进而一步步实现的。


日本设计师土谷贞雄:激活深圳城中村,比建新楼更有意义


     ▲公共洗衣区


日本设计师土谷贞雄:激活深圳城中村,比建新楼更有意义


     ▲公共厨房区


日本设计师土谷贞雄:激活深圳城中村,比建新楼更有意义


      中国正在一边成熟,一边引领世界


       Q:HOUSE VISION一直尝试站在10年之后的视角来探寻当下不同生活场景的解决方案。那么在过去三年间,你感受到哪些变化正在发生?


       A:首先是中国最近10年发生很大变化,这个发展进程和其他国家很不一样。一般来说,变化进行的比较缓慢,但是中国整个进程两个部分同时在推进,一个是自己内部在变化,另外比较特殊的是在吸收世界各地的信息,来促进自己的变化。


       对于从全世界的发展进程来说,可以总结成,从发展进入成熟的阶段,中国正在从发展进入成熟的阶段,一方面自己在成长,一方面在吸收成熟社会的元素进来,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的国家对于从全世界的发展进程来说,可以总结成,从成长、发展进入成熟的阶段,中国正在从发展进入成熟的阶段,一方面自己在成长,一方面在吸收成熟社会的元素进来。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尚在发展中,但已经引领世界的国家。


      科技令人便利,也令一些珍贵的东西消失


      Q:这些变化会带来哪些生活方式的变化?未来的生活方式,会有怎样的趋势?


       A:因为科技发达资讯发达,很多东西都很方便,比如想吃东西点个外卖就可以。另一方面,正因为让人很方便的东西出现,也有一些重要的、珍贵的东西消失不见了。在中国,今后应该会出现一种新的风潮,怎样去找回我们失去的东西,那些因为便利科技而失去的珍贵的东西。


       HOUSE VISION一开始是关注高科技的,但是近10年科技得到很大发展,并且因为科技发展,我们忽略掉人性化的交流。回望10年前,我会觉得未来可能会出现另外的趋势,就是去寻找比较人性化,比较慢,不那么方便的生活方式。


       另一个我关注的是规模。对于人体来说,是有一套适合人体的尺度,比如,马路的宽度,通道的宽度,都有符合人的尺度的规模,用起来会非常舒服。但是回头看我们走过的路,一直都在追求越大越好,大的商场,大的设施,这样一直追求大的案例,让建筑并不那么符合人体尺度,用起来也并不那么方便。也许未来,一个个小的集合体,组合成为一个综合体,也许是更合适的,未来的空间方式。


      Q:在现场的展览中,看到你呈现的公共空间样板。一般来说,居住和公共空间的比例是怎样的?未来会有什么变化?


       A:在考虑比例之前,要想到的是,首先是经济元素会对这个片区建筑的大小规模有要求和约束,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探讨空间比例的均衡性。


       以前95%是专用的居住空间,5%是公共空间。如果以这个做为比较对象,我的理想是,未来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比例在6:4。但是这里不是绝对的私有和公共,也有部分模糊地带,比如私密空间里有部分比较偏公共性,或者公共空间里有一部分偏私密性。


      激活城中村比建新楼更有意义


      Q:你对深圳的印象是怎样的?


       A:深圳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城市,未来我更想在深圳做一些具体的、可以落地的东西。以前做比较多是关于未来的探索,未来想在深圳落地的,比如是一些公共空间充足,有复合的公共设施,里面有老人也有小朋友,有住宅也有商业,是一体化空间。我想把深圳打造成一个全世界最想居住的城市,这也是我一直往深圳跑的原因。


        Q:你有关注深圳的城中村吗?


        A:我对城中村的话题一直很感兴趣。我了解到国内有很多城中村,仅仅在深圳,体量已经非常大。比起那么多不断新建的楼房,把旧有的空间拿出来利用好,是更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可能把城中村里单独的一栋拿出来会比较难,我更建议统筹规划更大的空间,系统地去思考如何改造。


        Q: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即能提升居住环境,又能保留原有的生态?


        A:城中村改造会是一个非常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践。回到刚刚我们聊到的,因为注重便利而从城市里消失的那些珍贵的东西,城中村里还保留着这一类元素。我希望能够通过城中村改造,把这些元素挖掘出来,然后慢慢地再恢复到城市中去。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