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区“风光”无限 北部工业围城 宝安南北发展不均衡如何破?

深圳新闻网 2019-07-09 12:00 阅读 1000+

原标题:宝安南北发展不均衡如何破解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补短板,发挥南部片区辐射带动作用,走向协同互动

南方日报2019年7月8日讯 前海湾畔、宝安滨海文化公园内,高128米的“湾区之光”摩天轮正从构想变成现实。建成后,这座超级摩天轮将重构深圳天际线。同样位于滨海文化公园中,规划打造成“深圳西部永不落幕的艺术盛宴”的宝安演艺中心,建成后将与宝安区图书馆、青少年宫成为宝安中心区三大文化建筑。

以这三大建筑为标志,位于宝安区南部的宝安中心区正逐渐成为深圳的“第三极”,也成为宝安多年厚积薄发的集中展示地。而与宝安中心区的“风光”相比,宝安北部片区的差距让人无法忽视。

当前,宝安中心区已呈现出现代国际化滨海城市面貌,而北部的沙井、新桥、松岗、燕罗的部分区域还处在工业围城时代的落后城市状态。此外,由西乡街道划分出来的航城街道发展后劲也稍显不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宝安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掣肘。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近两年来,宝安逐步加大对北部片区的规划与投入力度,从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发挥南部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北部区域补短板,让全区发展一步步从原来的“南强北弱”走向“协同互动”。

1 民生短板明显,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2018年,宝安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2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位于宝安北部片区的航城街道、沙井街道、新桥街道、燕罗街道、松岗街道的GDP分别为234.21亿元、380.85亿元、266.91亿元、250.77亿元、225.85亿元。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航城街道和燕罗街道外,沙井、松岗、新桥的发展增速都令人眼前一亮,均高于全区增速。其中沙井街道增速9.6%,松岗街道增速9.4%,新桥街道增速9.3%,而燕罗街道和航城街道的增速则分别为8.5%和6.1%。数据显示,2018年新桥实现143.4亿元的工业增加值,增长4.3%;松岗实现119.6亿元的工业增加值,增长7.9%;燕罗实现165.1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8.4%,上述数据充分显示了北部片区的强劲发展后劲。

尽管后发优势可期,但宝安北部片区现有的短板仍显而易见。

首先是经济发展水平整体靠后。2018年宝安区十个街道中,松岗GDP为225亿元,全区倒数第一;航城GDP为234.21亿元,倒数第二;燕罗GDP为250.77亿元,倒数第三;新桥GDP为266.91亿元,倒数第四。

其次是城市建筑风貌落后。北部片区发展水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工业、居住用地较多,缺少地标性建筑,建筑外观普遍粗糙,施工标准低,而且囿于商业、公共文化等用地不足,产业人口质素相对较低,各类问题时有发生,片区整体处于“无核”状态。从北部片区驱车至宝安中心区,不免让人产生穿越三线城市到达一线城市的感觉。

此外,随着接壤的东莞长安和光明的迅猛崛起,宝安北部片区面临的区域竞争不断加剧,加快发展已刻不容缓。目前,东莞长安虎门港已于去年升级为国际级综合保税区,而且正规划建设滨海新区。与此同时,随着华为等龙头企业纷纷入驻松山湖,虹吸效应越来越明显。此时,光明区在建的科学城、中大深圳校区,无一不对与其接壤的宝安北部片区发起挑战。北部片区虽然在深圳的西部城市中心“沙井、福海”辐射区内,但是尚无重大项目落地。

2 重大项目建设为北部片区注入新活力

对于北部片区发展的紧迫性,宝安区委、区政府已经给予了充分重视。《宝安区推进特区一体化建设攻坚计划(2017-2020年)》(下称《计划》)对宝安北部、中部、南部三个片区进行了统筹规划,作出了明确部署。

《计划》提出,合理划定岸线功能,塑造景观特征鲜明的主题岸段,打造北段空港新城生态新城区、中段机场航站区生产配套服务功能区和南段宝安中心区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区,形成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平衡发展的综合性活力海岸带。《计划》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北部片区各个街道发展方向,例如,松岗门户段布局先进制造业和配套服务;沙井高新段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空港段优先发展会展、现代物流等临空经济。

一系列重大项目规划和发展战略布局让北部片区迎来发展“机遇期”。

在这些规划和布局中,空港新城片区尤为令人瞩目。空港新城位于松福大道以西、福永河以北,至深圳市填海外缘线的大空港新城区,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产业,建成一批航空总部企业基地和供应链管理中心,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地航空公司、临空服务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一批符合新兴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初步形成航空航天、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形成百亿级产业集聚区。

此外,交通网络的建设也向宝安中部及北部片区释放利好。根据规划,未来将有4条地铁线经过宝安大空港片区,除了已建成的地铁1号线、11号线,还有在建的12号线和20号线。目前,12号线主体工程开工率已超过90%,这条支撑深圳西部发展轴的轨道交通骨干线,自南向北串联蛇口自贸区、南山中心片区、宝安中心片区、机场东片区、大空港片区及会展片区,计划于2022年实现开通运营。

根据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调整(2017-2022)》,深圳地铁20号线北段作为服务于空港片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配套市政项目,主要服务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科技馆等临湾片区大型公共设施,并为其提供与宝安机场T4航站楼的联系。结合此前披露的相关信息和东莞市的规划,20号线还将在T4航站楼与地铁11号线、穗莞深城际线换乘,并延伸对接东莞2号线。

3 北部片区渐成创新要素集聚地

6月30日下午,宝安区政府与南方科技大学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工业技术研究院(下称“工研院”)。工研院将落地航城街道,针对宝安区重点产业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研发保障,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好技术、好产品、好企业。工研院将被打造为宝安区、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越来越多重大项目落地宝安北部片区,成了宝安近年来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2018年颁发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规划37个重点发展片区,宝安的8个重点发展片区分别是空港新城、立新湖片区、燕罗片区、沙井片区、尖岗山—石岩南片区、西乡铁仔山科技城片区、新桥东科技城片区、宝安中心区—大铲湾片区,其中有3个在宝安北部片区。

前几年,宝安提出了“打造总部经济”的发展思路,宝安中心区迅速发展,不少企业总部甚至不去前海而来宝安中心区,许多白领人士也开始愿意到宝安中心区居住生活。

随着宝安中心区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北部片区也逐渐受到企业青睐。同时,许多产业园区开始自发转型,创新规划接连出台,整体带动了片区创新水平的提升。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位于沙井街道的全至科技创新园

全至科技创新园的前身为宝安茅洲山工业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地处深圳边缘地带。园区原有的39家企业,均为五金制品、模具销售、配件包装、塑胶生产等传统低端制造企业,企业规模偏小,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空间有限。2011年,茅洲山工业园启动改造,拆除部分厂房,建成了全至科创大厦。

全至科技创新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打造新型“智能制造”高层厂房。为保障“智能制造”高层厂房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全至科技创新园提出750公斤/平方米的荷载和4.5米的层高要求;大厦内设有高速客梯和大型货梯、大型全天候卸货平台;每个办公间都预装了通信信号放大器等,十楼以上照样可以开工生产,全面满足了科技型制造企业的需求,让“摩天大楼里机器响动”成为现实,大大提升了工业厂房的利用效率。目前,全至科技创新园已吸引120多家科技企业入驻,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家,实现年产值约20亿元,成为宝安区产业载体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

■延伸

“双宜小村”建设

赋予北部片区新颜值

从小在新桥街道新二村长大的陈志强,2016年毕业后在新安街道甲岸村租了个房子。同样是城中村,陈志强觉得两者环境大有不同,“相比新二村的泥泞小路,肮脏墙面,废墟空地,甲岸村算是干净了。”

但今年回家,陈志强发现新二村变美了。宽阔平坦的人行道取代了昔日的泥泞小路;以往的废墟空地,打造成了整齐规范的停车场;街边脏兮兮的墙面变成了色彩明亮的文化墙;当夜间一盏盏路灯和装饰灯亮起时,家园笼罩在温馨又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中……

作为宝安区首个完工的“双宜小村”,新二村的今天就是宝安区其他464个城中村“双宜小村”的明天。

宝安北部片区城中村密集,是宝安外来务工者的集聚地,而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人口的住房需求,但同时也为城市环境的优化提升带来难题。2017年,宝安全面开展465个社会主义宜居宜业文明小村(以下简称“双宜小村”)创建工作,通过实施党建、安全、文明、美丽、市政、便民六大工程共58项具体工作任务,让“双宜小村”成为宝安的形象品牌和亮丽名片。

在宝安区城管局工作人员看来,由于历史和规划的原因,北部片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与南部片区,不过随着“双宜小村”创建工作的开展,在同一个目标与同一套标准下,两者的环境差距将会逐渐缩小。

新二村的“双宜小村”建设完成后,新桥街道将以此打造宜居宜业样板,带动街道其他城中村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燕罗街道2018年城中村综合整治5个项目在宝安区率先全面完工,消除了城中村各类安全隐患;福海街道的“双宜小村”建设工程也即将竣工,该街道以治理污水乱排放等问题为切入点,全面补齐雨污管网建设欠账,将通信、电力等线路迁移下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管网、电路、燃气等设施。

■观点

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东山

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实现功能互补

宝安南北片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也是宝安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当前的发展规划,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107科技创新走廊宝安支撑区+西部城市中心辐射区”的叠加优势,将南部片区经济发展成果快速辐射到北部片区,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首先,可以加大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片区发展。相较于宝安南部,北部片区的用工用地成本相对较低,也更容易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只是目前没有形成区域发展的一致预期。政府可加强引导,探索三方共同投资城市更新、公共配套设施等模式。同时,借助深圳、宝安对制造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北部片区规划总部区域,重点引进周边龙头企业在107国道、宝安大道打造科技企业总部大厦。

其次,发挥宝安北部片区产业化优势。目前,宝安北部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松山湖有华为研发基地、国家散裂中子源实验室、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等研发机构,光明有科学城和中山大学,北部片区在基础研发层面与周边区域已无竞争优势,因此要注重错位发展,把发展的重心适当放在专项科研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在北部片区多建设周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与周边错位发展功能互补。

最后,就是要完善北部片区的城市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把交通、商业、居住、公共服务提升上去了,才能更好地吸引企业和人才。(记者 胡百卉 苏国锐)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