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区的历史更悠久 曾是深圳最高建筑 深圳酒店:重拾深圳地标记忆

南方都市报 2019-05-31 05:50 阅读 4000+

改革开放以来,从国贸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开始,一代代地标刷新着这座城市的发展高度,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诞生。在深南大道和建设路的交界处,这里曾经有一座深圳酒店,如果要编写一部关于深圳地标的发展史,它也将列入其中。

许多老深圳人还记得,深圳旅店、侨社、东门旅店是以前深圳为数不多的几家旅店,在新安酒家和新城酒家举办宴席是倍儿有面子的一件事,如今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它们都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也很少被人提起。直到兆鑫·汇金广场重新屹立在深南大道,才又一次勾起了人们关于深圳酒店的记忆。

旅店

当时深圳最风光的标志性建筑

深圳酒店以“深圳”为名,足以证明其来历不凡。其实,在改革开放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前,这栋只有五层楼的深圳酒店就已经诞生,陈兆光是参与筹建的见证者。

陈兆光是深圳市餐饮行业的老行尊了,1973年初他调到宝安县饮食服务公司,在办公室工作。1976年,深圳市饮食服务公司(原宝安县饮食服务公司)在这里筹建深圳旅店,即为深圳酒店的前身,陈兆光参与了整个筹建过程。1978年正式开业时,陈兆光担任第一任经理。

1980年以后,陈兆光又先后参与筹建了友谊餐厅、海鲜楼、山珍楼、蛇餐馆、重庆酒家等老深圳人耳熟能详的餐馆和酒楼,并都担任过第一任总经理,直到今天,他仍然以耄耋高龄活跃在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顾问的位置上,继续为这个行业发挥余热。

“深圳旅店这个地方,原来附近是一个养猪场,有一栋黄楼,是1966年就有的,”尽管在深圳旅店只待了两年,陈兆光依然记得这栋大楼原先的一草一木。“建起五层楼后,深圳旅店是当时深圳最高的建筑,最早到深圳旅店住店,还是用外汇券支付的。”

1979年的深圳只是一个边陲小镇,如今的繁华之地在那时还是山包和水沟。那时候港人回乡探亲、内地客人到访,新安酒家、深圳旅店、侨社、东门旅店这几家店是为数不多的选择。其中,深圳旅店是当时深圳最风光的标志性建筑,又被称为“深圳大厦”。

当时的深圳住宿场所非常缺乏,深圳旅店每天爆满,常常要在走廊加床满足安排不下的客人,每个床位费用才几元钱。不过在那个年代,深圳旅店的住宿条件并不算好,没有电梯,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单间也少,大部分是集体间按照床位出租。

“当时很多人是在过道上住,我看报表的时候,经常可以发现深圳旅店的出租率达到115%、112%这样,”深圳市烹饪协会副会长薛志平也是一位老饮食,1984年5月他刚来就参与了饮食服务公司的网点调查,对下属物业很了解。“深圳当时的餐饮企业加起来不到50家,所有的网点基本上都在罗湖,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饮食服务公司下属。”

薛志平回忆,最初的酒店餐馆很自然地集中在火车站和国贸周围一带,深圳旅店和1982年开业的新城酒家是两栋楼挨着的,这里还有一个佳丽影楼,也是当时深圳早期仅有的几家照相馆之一,很多人在这里拍婚纱照,拍身份证照的时候往往排队排得很长。

餐饮

深圳首批“国家特级酒家”

深圳餐饮业最辉煌的过往是1961年开业的新安酒家。

特区建立之初,深圳的饮食业非常落后。1979年,在深圳镇上只有几家餐馆,主要经营粤菜和客家菜。在解放路,有伦记餐厅、绿记餐厅、新安酒家三家,罗湖关口有火车站餐厅和华侨酒家等国营网点,全市从业人员只有300人,多数门面窄小,装修简陋,设备落后,卫生条件差,服务水平低,菜色品种单调,找个位置都不容易,吃饭难成为当时突出的矛盾。

新城酒家于1982年开业,最早也是以粤菜为主,后来又引入川菜、沪菜等菜式,其中尤以深圳第一家引进正宗北京烤鸭而闻名遐迩。

“味道还可以,又比较便宜,所以生意很好,特别是常有摆喜酒的,饮早茶也常常排长队,”黄女士曾经是新城酒家十几二十年的老顾客,对她来说新城酒家有着特殊的记忆,“以往爸妈的生日、哥哥进新房、外甥的满月都来这里消费,就是因为喜欢这里的北京烤鸭。”还有一位香港老伯,他从60多岁起就在新城酒家做寿,一直做到80岁,越活越精神。老人每年做寿时,酒家都会很花心思,给老人家意外的惊喜。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圳,随着人潮的涌动和市场经济的繁荣,饮食服务行业首当其冲,迅速掀起了异常激烈的竞争浪潮。新城酒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逐渐成为深圳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一个明星企业。

1987年11月,温坚生来到新城酒家担任一把手,当时这家企业已经有110多号人。“刚开始去,大学毕业以后就去当第一把手,业务是不熟悉的,”当时温坚生每天早上4点多钟起床,跟点心部的员工一起上班,去观摩整个做点心的过程,一步一步认真地做好经营。

从一个门外汉到门内汉,到熟悉这个行业,温坚生担任新城酒家总经理的第一个月过得很辛苦,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营业额达到52万,是当时最高的,从1987年到1990年,我们企业经济效益连续翻三番。每年交给市饮食服务总公司的利润达到八九百万,从100多人发展1000多人,开了八家连锁店,从一家小企业变成了一个集团式的规模公司。”

当年的新城酒家和新安酒家,都是老深圳人摆酒请客的首选之地。至今仍有许多人记得,新城酒家的北京烤鸭是深圳第一家,这里曾经有200多个固定菜式,并根据季节和客人口味不断推陈出新,菜牌每月更新,每周都推出新菜式。1998年,新城酒家和新安酒家一起,被国内贸易部评为深圳市首批两家“国家特级酒家”,即“五钻级”酒家。

然而,越来越多新兴的餐饮业态出现,饮食服务公司下属很多企业经营不善倒闭,新城酒家也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后来随着深圳酒店集团有限公司一同改制为民企。

回顾

深圳老字号见证酒店业发展变迁

随着商贸业的繁荣兴旺,从香港来往深圳的客流量明显增多,深圳的餐饮服务和旅游酒店业也得到飞速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迎宾馆、和平酒店、华侨酒店、蔡屋围大酒店、银湖、西苑等一大批宾馆酒店开业迎客。资料显示,到1986年,罗湖辖区共有宾馆酒店35家,设高中低档床位3000多张,中西餐厅650个,从业人员2500多人。

1988年,宾馆酒店业进入发展高峰期。当时,罗湖区有宾馆酒楼餐厅160家,仅罗湖经贸系统所属就有酒店21家,晶都酒店、阳光酒店、富临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等未来的一大批四、五星级高档酒店也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之中。

1990年,深圳市饮食服务公司旗下的深圳旅店和新城酒家组建成深圳酒店有限公司,重组后的深圳酒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成为一间二星级的宾馆。当时主要的接待对象是香港客人,每当节假日港客的比例高达80%。

1992年,东风吹来满眼春,也再次红火了深圳的旅游酒店行业。由于靠近东门商业繁华区,性价比又高,深圳酒店的生意异常火爆。深圳酒店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以格记得,当时的标准房房价是内宾人民币173元,外宾港币284元。

“早期是招待所形式,来探亲访友的客人比较多,南巡之后,内地来的商务客就多了,”李以格1991年从深大毕业后进入深圳酒店工作,他记得每天到了下午都是一房难求。尽管深圳酒店的星级不高,酒店配套也不是特别完善,但作为深圳的一家老字号,酒店的回头客可真不少。多年以来,住房率都保持在80%以上。

进入新世纪,深圳高端星级酒店遍地开花,一些开业较早的星级酒店由于规划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和设施老化等原因,常常遭遇尴尬。资料显示,从1997年开始,深圳酒店的入住率下降到70%左右。

2005年,已经改制成为民企的深圳酒店有限公司投资近3000万元,对酒店整体进行改造,深圳酒店也重新定位为商务酒店,更名为“骏庭酒店”。

深圳酒店这样二十多年的老字号为什么要改名呢?李以格解释,“当时想走连锁发展道路,而深圳酒店是不能作为品牌去连锁经营的,因为商标法有规定,县级以上的地名不能作为品牌。”

骏庭酒店以商务酒店重新定位实行差异化竞争,成为了一家非常受欢迎的经济型酒店。多年来,骏庭酒店住房率稳定在90%以上。由于市场定位比较准确,位置也不错,一直到拆之前都还在正常经营。

展望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金三角”新地标

人民南、宝安南和东门构成的“金三角”片区,一直都是深圳现代商业的发源地和龙头,它们共同见证了深圳现代商业的繁荣,也率先遭遇了空间和发展瓶颈。

2004年,东门、人民南的改造和万象城的崛起,令深圳酒店的管理者有了再次改造的冲动。“我们在金三角的中间,是东门、人民南、宝安南三大商圈的重要衔接点,虽然经过几次改造,酒店基础设施仍然难以满足现在的需求,”李以格表示,深圳酒店地处寸土寸金的深南路和罗湖最核心的商业地带,“不改造的话,深圳酒店将会成为‘塌陷的中心’,愧对酒店的历史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2010年,深圳酒店改造被列入深圳市第一批城市更新计划,同时成立深圳市兆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经过公示后综合吸纳了多方意见,将占地范围从原来的1.52万平方米扩大到了2.71万平方米,从一个地块调整为多个地块,于2012年再次列入城市更新计划。

由于涉及到范围调整和规划变更,兆鑫·汇金广场项目酝酿长达七年之久。2015年,罗湖区纳入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改革试点,兆鑫·汇金广场作为城市更新重点项目,仅用8个月时间就走完了从计划受理申报至开工建设51个流程节点。兆鑫地产副总黄晴表示,城市更新试点后审批效率明显提高,体现了罗湖速度,“这是罗湖区政府的改革气魄和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体现。”

2016年6月27日,罗湖区六大城市更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暨“兆鑫·汇金广场”项目举行了开工典礼。作为罗湖商业“金三角”片区城市更新的首发之作,在打造之初,兆鑫·汇金广场就被寄予厚望。

据了解,兆鑫·汇金广场是兆鑫地产精心打造的首个高品质旗舰项目,合作方如江苏华建、Aedas设计、万科物业等都是业内顶级的质量标杆企业。未来的兆鑫·汇金广场将在深南大道打造长达400米华丽泛光效果的沿街立面,成为都市核心封面资产,打造集高端办公、特色商业、商务公寓、公共交通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地标性城市综合体。项目共分为4座塔楼,最高的一座塔楼达280米,按照跌落的自然形态,制造跃动的城市天际线,与京基一百、地王大厦等原先的地标遥相呼应,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地标群。

据介绍,项目未来将提供超过3000平方米的公共绿化空间,地下商业将和地铁系统完成无缝连接,二层连廊系统以东门、建设路、人民南天桥为纽带,实现风雨连廊,连接国贸、金光华和东门老街等商业中心。李以格表示,通过深圳酒店项目的改造,把项目打造成一个区域性的交通枢纽,为金三角片区的出行体验做一点提升和贡献。

此外,兆鑫·汇金广场将融合深圳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建筑面积约800平米的岭南文化博物馆和150米展现深圳发展的历史文化长廊,这不仅是一座建筑地标,更将成为深南大道上罕见的文化地标。

2018年2月2日,随着最后一斗混凝土浇筑完成,兆鑫·汇金广场高达150米的首座主体建筑,经历了214个日夜的紧张施工,终于以“五天一个标准层”的速度喜迎封顶大吉,比原定计划提前19天完成工程。在产品质量和建筑速度的齐头并进中,兆鑫·汇金广场的封顶不仅是工程上必经的一个节点,更是意味着金三角的再度崛起,成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的先发力量。

兆鑫地产总裁刘强表示,对未来的金三角非常期待。他认为,在罗湖城市更新全面开展的今天,以国贸、东门和蔡屋围的原有优势打造成为城市金融商业核心区———未来的金三角将会是深圳最瞩目的片区之一。

项目概况

兆鑫·汇金广场,即深圳酒店城市更新单元,项目紧邻城市主干道深南东路,位于罗湖区核心位置,是罗湖“金三角”地区人民南商圈的北部门户区域。项目2010年列入深圳市第一批城市更新计划,经调整和扩大范围,2012年12月重新列入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第四批计划。

该更新单元用地面积28194.3平方米,项目拆迁用地面积为27130平方米,开发建设用地面积22056.2平方米。确定项目计容总建筑面积222000平方米。其中:住宅21000平方米(含保障性住房3150平方米),商业、办公及酒店136010平方米,商务公寓58000平方米,公共配套设施6990平方米(含公交首末站、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小型垃圾转运站、再生资源回收站、公共厕所、地下公共充电站、社区服务中心和邮政所等),另有地下商业25200平方米。

深圳酒店城市更新项目分三期进行,总拆迁量达到9万多平方米。项目一期为03-01地块,2016年6月27日正式开工,同年9月份拆除完毕,2017年7月1日完成地下室封顶,2018年2月2日主体结构封顶。二期为2010年纳入第一批城市更新计划的原深圳酒店区域范围,未来将打造280米高的甲级写字楼和商业综合体。三期仍在拆迁谈判中。

采写:家园报记者李榕

通讯员张珮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