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赌中,如果你分辨不出哪个是傻子,那你就是

周周趣 2019-10-15 10:40 阅读 3000+

“早知道”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尤其近几年房价的非理性飙升,身边很多的朋友的很喜欢说“早知道当时咬牙给首付”“早知道当时借钱也多买两套”,本身打打嘴炮喋喋不休一下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往往这种“早知道”的思维会导致我们在后续决策的时候失去理性。

因为后悔在2015年前没有多买房的人,最近看见某些二三线城市房价开始松动,好不容易这几年节衣缩食囤下来的一点积蓄开始不安分,再加上中介的“永远上涨论”驱使,在19年第三季度开始又重新入局。

我问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候想着买房,他们回答往往是因为错过了几年前快速暴富的机会,现在房价有调整的趋势,想借调整的机会再“上车”。我往往会继续问,那如果不是短期调整是掉头向下呢?他们的反应会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持悲观主义的深井冰。

我不知道未来的房价是继续涨还是掉头下跌(谁也不知道),但在我看来,坚信一个事情会重复发生,而忽视事情本质的“因果关联”,是典型的“结果论”。

举个简单点的例子,德州扑克很多人玩过。当第一次你手持一个对子,在还没开牌的时候对手all in,你怂了选择了弃牌,开牌后却发现你那局牌是最大的而且可以赢巨额筹码,你后悔莫及。而当你第二次拿到一对子的时候,你是觉得自己一定会赢还是依旧选择理性谨慎?

对赌中,如果你分辨不出哪个是傻子,那你就是

决策的质量比决策的结果重要

我最近在看《对赌》(安妮·杜克所著的书籍, 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里面一句话瞬间吸引住我“生活的水平取决于你的决策质量与运气。”作者是认知心理学博士同时是传奇职业扑克手,她把企业、生活中的很多决策时刻与扑克比赛相比较,发现两者在心理上具有很多共同点。

人类决策心理上最大的误区——容易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以质量为导向。我们通常会以结果的成功与否,去判断决策的正确与否,但忽略了导致结果的潜在因素,很多时候是运气。

就好像篮球赛事,最后20秒教练的场边布置了一个成功率80%的战术,也派出了场上最好的球员去执行,但球员因为手指突发抽筋发球的时候把球传给了对手,导致比赛输掉了。观众一般都会认为是教练的决策有问题,而不会考虑这个战术是当时情景下成功率最高的,输掉比赛仅仅是因为运气不好。

而生活中我们面对绝大多数决策的时候,其实也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我身边很多朋友开始面对中年危机的两难困惑。其中一个是大学同学,我们母校是一所非985、211本科。这个同学在毕业之后不久就被父母安排进高校里面做行政岗。

作为一个大学女毕业生,本来大家都觉得她找到了一份优差,工作不算辛苦,有寒暑假,编制内稳定而安逸。但到了最近,她频繁在微博上抱怨自己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她人到中年,高校里面的行政岗相对教学岗工资低了起码两个级别,她认为自己具有转教学岗的热情与能力。另一方面,因为高校里普遍存在着学历歧视,她需要转岗,刚需是获得211、985全日制的研究生学历。她尝试和学校商量,是否可以在自己取得研究生学位后返聘,但学校拒绝。

她所面临的决策是继续在行政岗上消磨自己的工作热情,还是毅然离职去考取研究生再重新开始。我对她的建议是一需要考虑清楚继续行政岗是不是已经确定对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二是经济实力是否允许她可以保证读研期间无收入而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三是她自认为考研成功率有多高,读完后找到比现在好的岗位的概率有多大。

她迟迟未决,是因为害怕哪怕所有她的设想都如她所愿的前提下,依然不能获得一个比现在好的结果。这就是普遍存在的结果导向影响决策质量。

我们做决策的时候,其实并不需要预设结果。如果决策中所有条件都证实成功概率比失败概率大,而最终却获得失败的结果,那不是决策质量差,仅仅是因为这次决策的运气不太好。

在评估一个决策的时候,我们并不能以最终结果作为导向,而是需要判断当时环境下做这个决策,是否经过考量及对比,当时的评估结果成功率是否比失败率高。评估一个人(或者企业)也是一样,这个人在经营中,每一次选择是否经过谨慎而理性的评估,是否每次都选择了赢面大的一方而不是纯粹赌运气。

对赌中,如果你分辨不出哪个是傻子,那你就是

一个人没有任何投资知识和背景,一次不明不白地买了一只股票,然后因为并购重组消息暴涨了20倍,这个人成为了千万富翁和明星操盘手。而另一个人是专业科班出身,在投资领域里面有10多年经验,职业生涯到目前为止投资收益率是平均每年7%。作为投资人,你会选择哪一个?

用结果导向去作出决策,就像投资第一个不明不白暴富的人一样。但成功而传奇的故事经常会轻易让我们改变决策策略甚至丧失理智。

我很认同最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答案,问题是“选择对象,是该选择家庭背景还是个人进取心”,最多赞的回答是“进取心决定人的下限,运气决定人的上限,家庭背景不过是上一代人取得的结果”。

面对决策,我们要做的是搜集足够的情报,按照自己既定的策略,并保持理性的判断。所谓对赌,能赢到最后的人靠是决策的质量,而不是运气。

嫁给物质还是嫁给爱情

成年人当然两个都要!

对赌中,如果你分辨不出哪个是傻子,那你就是

但如果需要在二者选择的时候,这个决策就会变得很有意思。婚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我后面关于决策的理解都是在预设的条件下进行。

我们首先需要弄明白的是,拥有物质的这个人是真的不够爱你(这里的判断条件仅仅是预设,但相信大多女性朋友在这方面是拥有足够的第六感)。

我们的婚姻法对婚前财产已经界定得非常清楚,选择前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这个人不够爱你,他所拥有的财产其实跟你关系不大。往往表现出来的是他可以为你的日常买单(但这个决定权始终握在他手上),但并没有什么资产会出现你的名字。

对赌中,如果你分辨不出哪个是傻子,那你就是

同时,拥有物质的这个人因为不够爱你,自然和你生活的不同步(尤其在这个婚姻不再是唯一选择的年代)你并不能在本质上影响到他的生活和工作,很多时候表现出来他依然是我行我素玩世不恭,婚姻对于他是形式,但没有从心智上改变他的行为,也必然导致婚后的你们不可能创造出多少共同财产。推理到这一步结果基本就可想而知。

相反,爱情是人类经历了数亿年进化而拥有的心智模型,基于互相欣赏的二人,是从心底里希望对方好,互相扶持,互相成就。如果一个人真的爱你,哪怕起点再低,也时刻会希望你过得好,并从实际行动中提升你们的生活质量。

选择物质就是选择过去产生的结果(特别是这个人是一个富二代),而选择爱情,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类成熟的心智模型,这种心智模型会让在你们的共同生活中做出更多更有质量的决策。

把婚姻比如为投资,我们都该学学雷军。他投资原则很简单,他只会选择身边他认为是靠谱的人投资(商业计划只要听着不太离谱)。他认为商业环境是每时每刻在改变,一个项目好与不好不是必然的,但靠谱的人无论是什么环境下都会取得不坏的结果。

对赌不是赌,是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作出最好的决策

认识“对赌”的概念,并不是什么不正经的东西,而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思维。每当生活或工作中面临决策的时候就应该意识到这就是一种对赌,需要我们搜集情报,衡量得失,作出最有益的选择而不是单纯地依赖直觉。

经理人和创业者都会意识到,有时候再雄厚的企业,再稳健的公司,会因为仅仅几个非理性的决策就毁于一旦,就像不论是德州扑克的新手场还是高手场,连续打几局不明智的牌就足以倾家荡产。

对于个人也是一样,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婚姻,职场上的站队,无不都是对赌的一种。而且生活中的每一个决策都会比德州扑克牌局更困难,因为生活的决策无法量化,很多时候无法判断输赢的概率,不确定因素只会更多,所以运气就会占到更大的成分。

但存在不确定性并不表示我们就要盲目决策,而是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维度的知识,拥有更高的眼界,同时具备对赌意识,掌握更大的“赢面”。 在现实的决策中,并不存在什么必然,一切都只会是偶然。

我们做决策时,都是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我们能做的,是让自己具备决策的知识和能力,找到那个正确概率更大的选项。

“赌桌上,如果你不能分辨出哪个是傻子,那你肯定就是那个待宰的傻子。”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