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要再去考虑老家县城买房了

老杜聊房 2019-10-07 13:02 阅读 3000+

一,县城地级市(四五线)房子确实有大量的人买

近年来,主要购买者是:

1,本地正式编制改善需求。这些人长期居住县城,以前是住单位福利房小区,有改善的需求,但人数不多。一个县30万人,机关事业国企的在编人员,最多也不过是1-2万人。考虑到夫妻往往都是体制内的,也就是一万多套的需求,两三个小区就塞满了。这些人是以房换房,实际支付不多。大单位的合同工,靠工资是买不起的。

2,本地工商业小老板,养殖大户,例如开饭馆,手机店,服装店。这个人数很少。

3,拆迁户。棚改结束后,已经很少了。小地方土地多,老城区拆迁不划算,还不如搞个新区,成本最低。

4,人数最多的本县农民工家庭。农民工长期在外地打工,县城买房也就是春节住半个月,打打麻将唱唱歌,实际利用率极低。但他们必须买房。

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要再去考虑老家县城买房了

二,孩子读书问题,倒逼农民工在县城买房

现在农村散落的低质量中小学,基本灰飞烟灭了,即使勉强有一些乡镇小学,教育质量也不高。农民工在沿海打工,开阔了眼界,还是希望孩子读个高职大专以上,至少高中要读一下。

长期以来,沿海大城市对外地孩子报名读书设置了大量的额外门槛,要这个证明,那个证明,烦的不得了。而农民工是到处流动的,一般也办不下来这么多手续。大量的孩子只能回去当留守儿童。

农民工收入越来越高了,夫妻两个到手两万美元,比比皆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的农民工,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自己有钱,孩子也要读书,最合理的办法是,在县城买房。直接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婚房有面子, 二是方便老人看病陪读,三是孩子读书十二年,四是自己春节住几天。

核心是孩子读书。

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要再去考虑老家县城买房了

三,大中城市入户门槛取消,农民孩子读书难正在快速解决

大部分农二代,由于自己童年留守儿童的阴影,已经完全接受了现代教育理念,孩子必须带在身边,再苦再累,也不放回老家了。95后农二代,至少三分之一以上,有个大专学历,基本符合杭州广州的入户条件,夫妻双方只需要一个大专即可入户。那至少有一半的农民小夫妻,符合大城市入户。孩子读书解决了。

孩子已经在县城读书的农民工家庭,一般不会乱动。但是,新增儿童家庭,这个问题已经很明确了,基本不愿意在老家县城买房了,希望孩子在大中城市读书报名,顺带买个大中城市小户型。

这个倾向,在找我咨询的人中,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有些人说,放弃农民户口,是不是吃亏了?农民是最聪明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有对策,夫妻两人,高学历的那个入户大城市,低学历那个保留农民户籍,两头占好处,不影响责任田和宅基地。

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要再去考虑老家县城买房了

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家庭考虑卖掉县城房产

1,孩子满十八岁了,也外出和父母团聚打工。县城房子实际上是七老八十的爷爷奶奶在住。一家三口春节来回一次的路费,老家人情开支,很高,还不如在大城市吃吃喝喝,或者去旅游一次。县城房子实际意义不大了。

2,自己已经拿到大城市户口,孩子随迁,小升初,或者初升高,没必要再在县城混了,就想换房到实际居住地。

3,大量县城精英家庭的子女,考上大学留在大城市,不回来了,急需买房资金。县城房产就是半个首付。

4,大专以上农二代,有机会直接在广州杭州落户了,不需要再去县城了。

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要再去考虑老家县城买房了

五,县城二手房的前景暗淡

1,房产破旧了。县城的物业管理水平有限,老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私搭乱建,侵占公地,毁绿种菜,司空见惯。十几年后,公共设施老化,小区绿化破败,私自搭建严重,小区逐渐破败的情况是很正常的。这种房子卖不起价。

2,接盘侠越来越少。县城以下,也只有农村了。现在农村哪里还有什么青壮年啊?县城外来大学生,都是正式编制,也不需要买房。县城丈母娘求着出房子,带孩子,已经是标配了。

3,县城根本不缺新房子。新区大片的新楼盘多了,即使还有一定需求,何必去买十几年房龄的县城旧小区?不如加个二十万,直接住新区。

建议,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要再考虑老家县城了。买房最好在实际居住地的大中城市。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