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涉房贷款质量大比拼: 招行等7家双指标越线 涉房贷款不良率抬头

和讯网 2021-09-03 16:49 阅读 1000+
今年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实施首年。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密集落地的背景下,A股上市银行在涉房类贷款上的投入也格外受到市场关注。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超六成的银行涉房类贷款占比较去年末下降。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称,今年多数银行涉房类贷款下降,一方面是由于银行积极落实房贷两条红线监管;另一方面则是因银行防范房企信贷风险,对少数高杠杆房企信贷更加“挑剔”。与此同时,当前部分银行仍面临着较大的存量房贷整改压力。A股41家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成都银行、青岛银行(002948,股吧)等7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与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均超监管“红线”。不过,有分析称,当前银行业占比超限程度不严重,随着监管强化,预计过渡期内绝大多数银行能完成整改。超六成银行涉房类贷款占比下降今年以来,银行业纷纷压降了房地产领域的信贷投放,转而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战略新兴产业等发力。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截至2021年6月末,有26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较去年末下降,占比超六成,主要包括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等。另外,按照上半年的数据计算,有32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未超上限,保持在安全水平以内。其中,有3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为个位数,分别是宁波银行(002142,股吧)、常熟银行(601128,股吧)和紫金银行(601860,股吧),占比分别为8.83%、9.16%和5.19%。周茂华对记者称,上半年涉房类贷款占比的下降与市场预期相符。今年以来,在房地产调控趋严以及行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银行正积极落实房贷两条红线监管;同时,随着房企违约风险提升,银行对少数高杠杆房企信贷的投放也更为谨慎。这在多家银行的半年报中都有提及。比如招行在半年报中称,报告期内,本公司严格落实国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要求及各地区房地产调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的自住购房需求,实现房贷业务的稳健发展。兴业银行在半年报中也表示,上半年,严格落实“两个集中度”监管要求,按照“合理控制总量,坚守合规底线,实现精准投放”的原则,从区域、客户、业态对房地产业务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管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上半年有26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下降,但仍有9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超过监管“红线”,分别为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601169,股吧)、成都银行、齐鲁银行、厦门银行、青岛银行、青农商行(002958,股吧)以及郑州银行。其中,兴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最高,达34.61%,其次是招商银行,占比为32.22%。“从目前触及监管‘红线’的银行看,银行业整体占比超限程度并不严重;同时,随着国内强化监管,预计过渡期内绝大多数银行还是能完成整改的。”周茂华分析道。据记者了解,根据要求,针对房地产贷款占比的情况,监管分别设置了2年和4年的过渡期。业内的共识在于,未来多数银行将继续稳步压降房地产贷款占比,但整体影响可控。建行首席风险官程远国在业绩会上就表示,从短期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行个人住房贷款新增规模和占比,但由于设置了充分的过渡期,存量超标部分将逐步重点消化,今年整体影响可控。过半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降低除了涉房类贷款占比下降外,据记者统计,A股上市银行中,有21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降低,占比过半,不过国有大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占比仍碰“红线”。对于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长,六家国有大行中有多家提到了“落实国家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要求,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比如,农业银行(601288,股吧)表示,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末增长5.8%,主要是由于本行落实监管要求,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中国银行(601988,股吧)表示,认真执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着力满足购房者合理购房需求;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业绩发布会上称,按照监管的规定,邮储银行贷款集中度适用最优档,亦即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不超过40%,住房贷款的集中度不超过32.5%,整体看还有不错空间,下半年住房按揭贷款会继续遵循稳健的原则安排投放。实际上,在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出台之时,就有分析称,其将对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产生较大影响,个人按揭杠杆端将出现适度收缩。如今这一情况已经显现。记者近期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在上海地区,不管是新房贷款,还是二手房贷款,从审批到放款,周期都已拉长,有的长达半年之久;有的银行网点经理会明确表示不保证房贷时间;还有的银行甚至直接暂停了二手房房贷审批。与此同时,房贷利率也有上涨。比如上海自7月24日起,首套房贷利率由此前的4.65%上浮至5%,二套房由5.25%上浮至5.7%;广州则从年初的首套5.05%、二套5.25%,一路涨到现在的5.85%和6.05%。一位银行业资深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过去几年,个人按揭贷款增速一直强于平均贷款增速,但未来为进一步落实监管要求,预计各大银行个人按揭住房贷款的增速会有所放缓,银行对按揭贷款的信贷审批也会更加严格。不过,不排除部分银行仍有一定增长空间。部分涉房对公不良贷款上升明显在银行控制涉房类贷款投放的同时,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部分银行的涉房对公不良贷款率出现明显上升,有两家银行不良率增长幅度更是超过2个百分点,分别是重庆农商行和重庆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重庆农商行和重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5%和1.28%,较去年末增长了6.18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对此,重庆农商行在半年报中称,报告期内,个别房地产企业因流动资金紧张,在建项目发生停工情况,基于审慎原则,该行对其贷款风险分类确认为不良,但该户贷款押品充足,后续该行将继续加强清收、处置,逐步实现债权回收。此外,虽然各大国有银行资产质量表现向好,但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601328,股吧)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却呈现上升态势。其中,工商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率为4.29%,与去年末相比上升了1.97个百分点;建设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率为1.56%,与去年末相比上升了0.25个百分点;交通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率为1.69%,比去年末上升0.34个百分点。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房企面临较大债务压力,一方面融资政策持续收紧,另一方面,有息债务高企,偿债高峰来临,进而使得部分杠杆率较高且资金周转能力较弱的房企违约风险大幅上升。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类似不良贷款增加也说明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开始传导到商业银行领域,自然引起了很多新问题。从实际过程看,商业银行也需要对各类合作房企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格外关注部分战略扩展节奏过快的房企,积极研究新的情况和问题,防范影响贷款质量。后续,银行如何提前发现房企经营风险,注意在贷款工作方面细水长流也非常关键。

    免责声明:

    本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不代表楼讯的观点和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推荐的楼盘

    大家都在问

    更多问答

    热门评论(0)

    目前还没有用户对此小区进行评价